你的哲學書單是什麼?

三叔小記


前段時間在新京報書評週刊上看到陳嘉映老師的一個訪談,他對於一些事物事情的認識確實通透,有一種穿透式的眼光,思想是深刻的,但同時話語方式又是一般人感覺親切的。這大概是我自己閱讀哲學裡感受最親切的一種。陳老師的一系列書,各位均可找來看看,像最近再版的《哲學·科學·常識》,以及前年出版的《何為良好生活》,均是能夠給人帶來啟發的佳作。按這個線索,大概會有一條哲學書單,這個書單裡最重要的五本書如下:

1、威廉斯《倫理學與哲學的限度》,這本書是陳嘉映老師翻譯的,譯本非常精彩,“理性反思有其力量,但反思的力量有其限度”,這一深度地對於哲學的反思,或許會給讀者帶來一些對於生活,對於世界的視域的變化。

2、薩特《詞語》,這本書又名“文字生涯”,是薩特的部分自傳性文字,讀到這本書是在大學時候,“一個完整的人,他由一切人構成,又頂得上一切人,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與他相提並論。”那種啟示性的文字對於當時的自己有強烈的觸動。

3、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查拉圖斯特拉已經成為哲學史上一個重要的形象,“他”對於世界的觀察,乃至某種程度的拯救,如“唐吉坷德”一般,如“西西弗斯”一般,週而復始。

4、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維特根斯坦的作品有一定門檻,但是他對於語言的革新可以說是徹底的,某種程度可以說是“巴別塔”之後最重要的語言革命。讀過他的作品,或許就會看到現在的遍地陳詞濫調。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基礎》,這本書是康德作品裡相對容易讀的一部,他對於道德倫理的認識極大啟發了我,“康德”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


老李有刀


快速進入正題,哈哈。

[希臘]4

1.柏拉圖《理想國》《對話錄》

2.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工具論》


[德國]14

3.費希特《自然法權基礎》

4.謝林《先驗唯心論體系》

5.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

6.黑格爾《小邏輯》《精神現象學》《美學》

7.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8.尼采《悲劇的誕生》《權力意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9.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

10.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林中路》

[法國]14

11.笛卡爾《方法論》《第一哲學沉思錄》

12.伏爾泰《哲學通信》

13.盧梭《社會契約論》《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

14.柏格森《創造進化論》《時間與自由意志》

15.福柯《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戒》

16.薩特《存在與虛無》

17.加繆《西西弗神話》

18.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基礎》

19.勒龐《烏合之眾》

20.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


[英國]9

21.培根《新工具》

22.托馬斯·莫爾《烏托邦》

23.休謨《人性論》

24.亞當·斯密《國富論》

25.羅素《西方哲學史》《權力論》《哲學問題》

26.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邏輯哲學論》

[奧地利]2

27.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

[丹麥]1

28.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

[荷蘭]1

29.斯賓諾莎《倫理學》

[瑞士]1

30.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我現在正在讀的是《烏合之眾》和《西方哲學史》。


還有一些雖然在列,但這輩子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完,比如《存在與虛無》,太太太乾枯了好嗎!感覺讀完會神經衰弱的😂😂😂

另外有些影響非常大,但是!有毒,比如《君主論》,這種不能讀……


闢玉合子


哲學一詞的英文是philosphy,來源於希臘文,本意是“愛智慧”,所有意願在看到現象之後再去追問背後的原因,並且只依託於自己的理性、非找到合理的解釋之後不放手的行為,就是愛智慧,也就是哲學。

哲學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高深莫測,這幾本書可能會讓你對哲學有所瞭解。

《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這本書有關哲學史的敘述與傳統學院的敘述方法大相徑庭,它力求與時代的發展及社會之演變搭上線,哲學因而能夠不被架空成學究的觀念遊戲,無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學至少因此而變得比較可讀起來。同時它也提示出了另一個重點,那就是哲學是有用的。



《理想國》--柏拉圖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以故事為題材,故事中的蘇格拉底是虛擬的、假託的,實際上就是柏拉圖的代言人。文中借蘇格拉底之口和人討論正義,分析個人正義與城邦正義之間的互通性,系統地闡述了正義的概念。柏拉圖設計並展望著心目中理想國度的藍圖,提出在“理想國”中才能真正實現正義。


《純粹理性批判》--伊曼努爾·康德

該書首先確定了人的認識的形式和範疇,然後論證這些先天的形式和範疇只適用於現象界,而不適用於超驗的本體——自在之物。認為對自在之物的認識不是人有限的認識能力所能達到的。所以得出結論,理論理性低於實踐理性,科學知識應該讓位給宗教信仰。該書是歐洲哲學史上一部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著作。

《資本論》--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在這部著作裡,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樣就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


《哲學與人生》--傅佩榮

本書前半段以西方為焦點,探討“思想方法”、“人生的真相”、“神話與悲劇”、“蘇格拉底”、“存在主義”、“荒謬之超越”等普通的知識背景,提供有人生死走向哲學的途徑;後半段則以“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儒家的風格”與“道家的慧”為主題,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體大思精的人生哲理與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

《黑格爾辯證法》--黑格爾


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真正“合理內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歸納派的思想,而用於修正笛卡爾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他的辯證法是反基礎主義的(笛卡爾等人的唯理派是基礎主義的,即他們主張用普遍原理為知識奠基),即他認為並不能象笛卡爾等人的唯理派所說的那樣,能夠一次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後以其作為理論的基礎。這表現在他的“正題-反題-合題”的辯證發展思想。


璐子娛說


(存在與時間),(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哲學觀念)、(作為意志和表現的世界),(悲劇的誕生),(邏輯哲學研究),(純粹理性批判),(人性論)(沉思錄)、(形而上學),(柏拉圖對話錄)


蘇格拉底人生之思


柏拉圖全集,人民出版社

亞里士多德全集,人大出版社

康德著作全集,人大出版社

叔本華系列,上海人民,韋啟昌譯

尼采著作全集,人大出版社

盧梭全集,商務印書館,李平漚譯

羅素文集,商務印書館

斯賓諾莎文集,商務印書館

海德格爾文集,商務印書館

黑格爾全集,商務印書館

西方哲學史(學術版),葉秀山主編,江蘇人民

希臘哲學史,人民出版社

漢譯學術名著叢書,哲學系列


密涅瓦的貓頭


一份有關存在主義的幾個人和書單:謝謝研究生生涯讓我認識了這麼多的好書。

薩特《想象》1936《存在與虛無》1943《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1946《辯證理性批評》1960

中國科學院哲學所編:《存在主義哲學》,商務印書館1963;《什麼是文學》1947;

柳鳴九的《薩特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作家到處遇到的只有他的知識,他的意識,他的謀劃,總而言之他只遇到他自己。/最美的雜亂是藝術的效果。)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什麼是形而上學》《真理的本質》《荷爾德林詩的解釋》《論人道主義》《林中路》《形而上學導論》[/cp]


春和也景明


哲學是就是人類的好奇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久了,就會對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熟視無睹。然而那些我們常常自以為不證自明的事,背後往往存在著驚人的原理。對於哲學,我們都是門外的學生,所以我的書單都以入門為主,比如《蘇菲的世界》《不瘋魔不哲學》,綜合類的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個人比較偏愛叔本華,雞湯版的是《人生的智慧》,專業版的是《作為表象的意志世界》,近代以來名聲比較大的尼采就是權力意志影響了希特勒哪位,深受叔本華的影響,一般讀者認為叔本華認為人在痛苦和無聊中徘徊是極端的悲觀,其實遠遠談不上,他只是在闡明人類世界的真相,關於尼采的你可以看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最近存在主義比較火,你可以看看《存在主義的咖啡館》。


貪餮


如果說我有什麼哲學書單 那是拔高了自己 我個人認為自己沒有體系化的哲學思想 一定要有 那也基本就十幾本小說與自己的經歷與感悟 《知行合一》《人性的弱點》《易經》《遙遠的救世主》《發現未知的自己》《大敗局》等,雜亂無章。


各看風雲


《純粹理性批判》《金剛經》(或者《心經》)《解深密經》《集量論略解》(或者《集量論解說》)《佛教邏輯》《實用主義》《科學與假設》《愛因斯坦文集》《妙法蓮華經》《摩西五經》《道德經》。


寶燈111


首先,從史和概論入手。在腦中建立哲學框架,唯物唯心,可知不可知,矛盾,實踐……

西方視角羅素《哲學大綱》

儒家視角唐君毅《哲學概論》

羅素《西方哲學史》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其次,看完史和概論再入手哲學原著。

西方按照哲學史所說順序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尼采……的原著一直看,著作太多的可以選擇一些精選集看。但不要只看別人的導讀或梗概。

中國方面先儒家四書五經即《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詩書禮易春秋,哲學重點為《中庸》和《周易》。儒家後線有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重點是宋明理學的朱熹、王陽明、黃宗羲、王夫之一眾著作。儒家之外的諸子百家,哲學重點為道家,《老子》必背。墨家、名家的辯證思想,法家的性惡哲學基礎,陰陽家的自然思想,都應當有所涉獵。

在中西哲學都讀完後可以讀現當代學術著作,有各種前沿哲學雜誌刊物、學術論文。今人的一些對哲學的整理書籍可以選擇看一點。

在以上讀完之後仍覺不滿足,還有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即東方印度體系,重點在佛學。佛家十三經必讀,佛家和中國關聯甚大,在中國更多表現為禪宗哲學。

以上全部。讀這些都要帶著批判性,帶著自己的感知經驗、理性思考去閱讀,目的不是做哲學的搬運工,而是智慧的熱愛者。所有哲學問題看似與生活天上地下,實則是每個人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明晰指向。所學所思的哲學知識、思想若能內化到自我心靈,誠意正心修身,讓理性足以控制感性和動物性,讓性格趨於中庸,最後知行合一,達到自己內心所追求的某種東西,才能算得上真正地學習了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