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盧天健教授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

3月30日,我校航空學院盧天健教授以其在生物組織熱-力-電多場耦合理論及熱疼痛、仿生工程等領域的卓越貢獻,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並遠程完成受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

盧天健教授團隊面向仿生及結構智能化發展需求,從微細觀到宏觀尺度揭示了仿生及生物含液多孔柔性材料內流速、孔拓撲等對其宏觀性能的影響規律,解決了毛細尺度下固液界面形變影響其流動輸運的理論及數值建模難題,建立了皮膚、水凝膠和試紙等含液多孔柔性材料跨尺度熱力電多場耦合理論。針對燒傷臨床治療植皮的需求,成功構建了具有微流道和感知功能的仿生皮膚,快速實現並加速了受損皮膚的修復;研製了基於微液滴的多孔檢測芯片及快速檢測設備,解決了檢測設備的輕量化、低成本、超靈敏快速檢測等難題,對航天員在軌健康監測具有重要意義。部分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均排名第一),被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等評價為“Xin-Lu理論”,“罕見的”、“考慮孔隙構型”的“開拓性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成立於1991年,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是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著名的非盈利學術組織。AIMBE以搭建工程科學與生命科學及醫學的橋樑為使命,匯聚了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的精英,代表了最具創新和特色的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學者和工程師,他們對醫療器械、生物材料、疾病治療以及相關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影響,先後推動成立了美國國立衛生署(NIH)和生物醫學影像與生物工程國家研究院(NIBIB),共同致力於實現AIMBE的願景:為全人類提供醫學和生物工程創新。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每年經過國際同行保密提名與嚴格評選產生,目前全球約有1500名。作為AIMBE中堅力量,當選者代表著在醫學與生物工程界取得傑出成就(Top 2%)的學者和工程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

盧天健

1984年和1987年分獲西安交通大學學士和碩士,1990年獲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博士,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博士。

曾任英國劍橋大學講席教授、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董和學術總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芭拉分校訪問教授、德國馬普金屬研究所訪問科學家、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數理學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和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崇實書院創始院長、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生黨委書記、西安通理國際深造學院理事長、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院長、西安交大--東汽研究院院長、西安交大快速成型國家工程中心理事長、中國力學大會-2013組委會主席等。曾創建西安交通大學多功能材料和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中心,並擔任主任。

現任國家特聘專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多功能輕量化材料與結構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兼任中國力學學會旗艦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編、《應用數學與力學》主編、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理事、IUTAM固體力學學科評議組委員、IUTAM大會委員會委員、IUTAM大會提名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和IUTAM工作組組長、Elsevier出版集團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等。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A類和B類)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和連續三個“111”項目首席科學家。先後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僑界貢獻獎、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共發表SCI期刊論文300餘篇,其中14篇JMPS論文,入選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最具國際影響力論文和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各1篇,24篇被Mat Sci Eng Rep、Sci Adv、Adv Funct Mater、Small等選為封面,迄今被引用超過22,000次,獲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出版編輯學術專著/章節20餘部/章節。培養千人2人,傑青、優青和青千各1人。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