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4月1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的《網絡訂餐配送操作規範》省級地方標準開始實施。《規範》涵蓋了網絡訂餐配送的配送箱(包)、配送人員、配送流程與要求、日常管理等內容,重點對配送過程中外賣封籤的使用、配送人員取餐時宜採用無接觸取餐及提供無接觸配送的具體要求等作了規定。

那麼,平陽縣商戶是否按照《規範》要求實施?記者探訪昆陽鎮多家餐飲店鋪後發現,部分商戶沒有落實相關措施。

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兩種外賣封籤類型

外賣封籤參差不齊

新規:餐飲服務提供者應選擇清潔、無汙染、無異味、符合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和密閉性良好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餐飲具,確保送餐過程中食品不受汙染;每天要按照相關清潔標準對配送箱(包)消毒處理;配送服務組織宜在網絡銷售界面設置外賣封籤專欄,消費者訂餐時可選擇是否使用外賣封籤;外賣封籤應具備使用後無法恢復原狀的性能。

經走訪發現,大部分商戶都有使用密閉良好的容器分類別包裝食物。其中,連鎖品牌店鋪會在包裝方面更加用心,提供飯盒、湯盒、調料盒及外賣袋。如某家售賣便當的店鋪,不僅購置了專門的外賣盒和外賣袋,還用訂書針將外賣袋封口。另一家售賣漢堡炸雞的店鋪選用牛皮紙包裝袋,也同樣使用該封籤方法。某家麻辣燙店鋪則是定製了自家特有的封籤貼,用於外賣袋口處。上述3家店鋪的外賣封籤均是一次性類型,不可重複封籤。

一些小型店鋪的外賣封籤多是採用袋中袋的模式。如某家煎餅店鋪的商戶將煎餅放入透明袋後,再將其裝入牛皮紙袋交給外賣員配送。某家餛飩店的生食包裝將透明塑料袋作為封籤使用。經觀察,這種袋中袋的外賣封籤模式,基本僅是將袋口打結,未符合僅具有一次性封籤使用的要求。

記者在外賣平臺瀏覽時發現,目前大部分商戶的網絡銷售界面未設置封籤專欄。多位商戶及第三方平臺人員告訴記者,新規對外賣封籤遵循自願、安全、規範等原則,沒有作強制性要求。對此,一些小型店鋪的商戶解釋,製作封籤需要成本,目前沒有打算。部分連鎖品牌商戶則比較願意使用外賣封籤,“這樣能讓顧客放心食用。”

此外,在配送箱(包)消毒方面,記者發現部分箱子表面有較大片面積的黑色汙漬。記者詢問外賣員每天會對配送箱(包)消毒幾次時,他們回答:“每天都有消毒。”

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無接觸配送

部分訂單未採取無接觸配送

新規:無接觸配送時,配送人員將食品放置在消費者指定臨時存放場所,並告知消費者及時取餐;具備即時通訊條件時,宜拍攝包含商品並能明確食品位置信息的照片發送給消費者,便於消費者到指定位置拿取食品;餐飲服務提供者將包裝好的食品放在臨時存放場所,由配送人員取走,配送人員取餐時宜採用無接觸取餐,臨時存放場所應保持清潔衛生等。

眼下,因受疫情影響,平陽縣多數外賣採取無接觸配送模式。那麼,有按規定配送嗎?

“沒有無接觸配送,平常在單位點外賣都是直接送到我手上。”市民李女士說。“我在家叫外賣時,得到小區樓下拿,他們基本會放在小區門口的一張桌子上,告知要及時取餐。在單位的話,外賣員會直接送達。”

一位餓了麼外賣員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們都是採用無接觸配送,現在部分小區已能進入,就會直接送到顧客手上。“我昨天送餐到某封閉式小區時,原本打算放門口,保安說‘桌子滿了,你直接送進去,現在可以送上樓了’。”此外,在一開放式小區,記者看到外賣員可以直接進單元樓送外賣。

不過,多位外賣員告訴記者,他們配送的大部分訂單以放在門口保安處為主,告知顧客自行下來取餐。對於是否拍攝放置外賣的位置信息給顧客時,他們均回答“沒有”。

至於店鋪內的臨時存放場所,經觀察,多數店鋪門口和廚房邊會設置取餐檯,外賣員根據訂單自行取餐。而個別商戶的取餐檯衛生未達標。

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衛生未達標的取餐盒

多數外賣訂單未標註消費提醒

新規:餐飲服務提供者在食品容器、小票或包裝上,宜標註“儘快食用”等消費提醒或標註加工製作時間、食用期限,如從燒熟至食用的間隔時間(食用時限)一般為燒熟後2小時;配送冷熱食品時宜採用保溫措施(採用冰塊、乾冰或加熱板等);配送高危易腐食品時,應冷藏配送,並與熱食類食品分開存放;放入時應避免擠壓,對於在配送過程中容易引起外觀變形等質量問題的食品宜單獨存放。

記者走訪了該鎮10多家店鋪發現,多數店鋪的小票或包裝袋、餐盒上未標註“儘快食用”等字樣。當場,記者僅在幾家奶茶店的包裝袋上看到了消費提醒——1小時內飲用最佳。

是否會熱藏已燒熟的外賣食品?記者發現,大部分商戶都是將製作完成的外賣直接放在取餐檯,並未設置專門的保溫區,有部分商戶則會將外賣放在泡沫箱裡,等待外賣員取餐。“我們的配送箱有保溫效果,一般配送時間內送達的話,能保證食物溫度。”幾位外賣員說。

在某家炸雞店外賣單上,記者發現商戶雖然未標註食用時間等消費提醒,但其訂單下方標註了“外賣安心卡”,上面書寫著廚師和裝餐人員的名字及體溫等健康信息。

記者從第三方平臺瞭解到,該平臺將外賣員的個人信息及體溫顯示在訂單頁面,顧客可知曉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此外,已有部分商戶推出安心卡服務,在外賣訂單上註明製作員工的姓名、體溫等信息。

走訪期間,記者看到一位外賣員打開配送箱,箱內奶茶隨意擺放,該外賣員用手撥弄了幾下,直接放入麻辣燙,多杯奶茶、兩份麻辣燙堆積一起。另一位外賣員取完生餛飩後,直接將該生食放置在熟食旁邊。對於此類現象,外賣員解釋:“訂單比較多的時候,我們就沒有時間分類存放外賣了。”

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外賣新規實施第一天:部分小商戶不瞭解 個別規定未按要求實施

推出安心卡服務,標註騎士健康信息

加強監督管理,促進網絡訂餐健康發展

採訪過程中,記者詢問了多位商戶及外賣員,是否瞭解新規內容,其中,外賣員基本知曉,部分小商戶對新規內容不太瞭解。

針對部分商戶不規範經營行為,餓了麼、美團外賣方表示,平臺將嚴格審查經營戶情況,當合作商戶不按規定操作時,他們將積極解決問題,並視情節程度,對其實施下線、整改等處罰。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平臺APP的“商戶舉報”功能反饋商戶及外賣員配送情況,共同促進食品安全環境建設。

“雖然新規剛實施,但是疫情期間,我縣商戶已逐步按新規要求執行。”縣市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該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單位積極推動新規落地,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新規標準深入人心的同時,加強監督管理,促進網絡訂餐健康發展。如發現商戶不規範行為,會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建議,督促其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縣正在昆陽、鰲江、水頭和蕭江的部分小區安裝40個外賣自提箱,該自提箱的安裝將進一步推動“無接觸配送”服務的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