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四大天王裡,郭富城和黎明是湊數的?

酷酷的郭先森


可拉到吧,當年黎明紅的時候,你都不敢想象,

四大天王是這樣被叫起來的,劉德華當時在TVB已經是“無線五虎將”之了,當時也拍電影了,已經很紅了,然後進軍歌壇,那時候劉德華已經有很多粉絲了,進軍歌壇也是從《只知道此刻愛你》那張專輯火起來了,然後就一直拿獎拿到手軟,而張學友呢,張學友當時參加歌唱比賽《大地恩情》得了第一名,被寶麗金公司簽下,當時寶麗金力捧的是李克勤,不過李克勤因為私人原因那幾年沒有發展事業,寶麗金力捧張學友,推出《吻別》專輯,也紅透半邊天,而當時最紅的黎明,黎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爆紅的,黎明的歌唱比賽只得了第3名,然後演電視劇,才開始被人熟知,由於外形帥氣高大,被邀請出專輯,一炮而紅,頒獎禮上基本都是他們三個的獎項,才有了“三劍客”的美譽,郭富城也是TVB拍戲,一直沒紅,後來在臺灣拍了一個摩托車廣告,在臺灣爆紅,然後回到香港推出專輯,也是大受歡迎,
等到頒獎禮的時候,獎項基本被他們四個包了,那時候歌壇的譚詠麟和張國榮都已經發展電影了,所以才有的“四大天王”職稱,看香港電影多的朋友會經常發現電影裡有很多臺詞“你紅的過黎明嗎?”等等,黎明當時是最紅的,只是在內地不行而已,記憶最深的是周星馳的電影有人在黎明演唱會進場前說“我愛張學友”,被黎明的粉絲毆打,足以證明黎明非常紅


老魏湖言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四大天王成軍的初衷:

80年代的香港歌壇巨星輩出,老一代的許冠傑、羅文、林子祥、徐小鳳、關正傑都還活躍在舞臺之上,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年輕輩的翹楚領銜中生代。

80年代下半葉,迎來巨星退潮,老一輩和中生代的巨星,紛紛退出歌壇。香港歌壇呈現出短暫的巨星“真空”狀態,這段群龍無首空窗期,恰逢臺灣羅大佑、齊秦、王傑、童安格開拓香港市場。

為了對抗臺灣戰隊,彰顯本土優勢,傳媒、唱片業、經濟公司聯手炮製出“|香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形成,可以說是歷史的選擇,冥冥中的註定。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組四大天王近30年,尤其是在90年代牢牢控制住香港歌壇霸權,不斷有人挑戰也不斷有人撞牆,四大天王至今仍是銅牆鐵壁。

千禧年之後,四大天王一定程度上退出歌壇,譚詠麟敕封新一代香港四大天王:李克勤、古巨基、梁漢文、許志安,但被歌迷們噴的體無完膚,最後校長自己都不敢承認新四大的封號。可見四大天王的地位之穩固!

郭富城和黎明的湊數之說,純屬無稽之談,90年代初的香港四大之外的男歌手,單摘出任何一個人來,在人氣、銷量上,都無法與他們匹敵。

張學友勝在唱歌上的實力,毋庸置疑。劉德華電影和唱歌綜合發展,也無可厚非。郭富城和黎明入主四大天王,憑的是火,沒錯,大火特火的那種火!

娛樂圈裡顏值即正義,這一點上郭天王和黎天王年輕時的逆天美顏就佔盡先機,杜德偉、李克勤、蘇永康、黃凱芹。。。這些男歌手有實力,但從顏值上來講,已經輸了。

他們的火,能從香港燃燒到臺灣、內地,燒遍整個華人世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90年代初的內地,即便是在偏遠鄉村,哪一家理髮店裡不張貼郭富城、黎明的寫真照片,那可真算不得是家理髮店,因為村兒裡的年輕人,都嗷嗷叫得要做這兩種頭髮!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好歌獻給你』


好歌獻給你


錯。

真正湊數的是郭富城啦


大家看看四大天王在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獲獎記錄就明白了,一目瞭然啊。


四大天王裡面人氣最高的毫無疑問是劉德華,是十大勁歌金曲歷史上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次數最多的,一共6次。其中1990-1992年連續三年蟬聯。

當時影壇看周星馳,歌壇就是劉德華。

張學友呢,毫無疑問是四個人中唱功最厲害的。從1991-1993,然後1995四次獲得金曲獎。

黎明獲得金曲獎的次數和張學友一樣多,而且和學友哥包攬了香港90年代歌壇金曲獎。上面張學友從91到95年只有一次沒拿到金曲獎,就是1994年這回,就是被黎明拿走了。

但是郭富城在十大勁歌金曲上,一個主要獎項也沒有啊。一個都沒有哦。

這還怎麼比?

所以總的來說,劉德華是人氣高,張學友和黎明是唱功好金曲多。他們三個在唱歌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天王巨星。

因此事情很明顯了。四大天王三個人都具有厲害的實力,只有郭富城是湊數的。他的唱腔也一直被人詬病,這都是事實。

郭富城之所以擠進四大天王,主要是他跳舞厲害。勁歌嘛,沒有舞蹈怎麼叫勁歌?

另外四大天王這個說法本來就是媒體炒起來的,為了更好賣唱片嘛。

這個事情其實和譚詠麟張國榮80年代歌壇爭霸有很大關係。



80年代初譚詠麟一統歌壇,每年都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金曲獎和最受歡迎男歌手。80年代後期張國榮橫空出世,在歌壇和譚詠麟形成雙星閃耀。本來這個合理競爭呢是好事。

但當時的媒體為了搞大新聞天天炒作兩個人如何如何,刻意製造對立

大家知道的,有的粉絲見不得自己偶像被人家比下去。所以兩個人的粉絲勢不兩立經常互相對罵。

1986年這種對立推向了高潮。那年張國榮第一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而且十大勁歌金曲有6首入選。頒獎典禮上譚詠麟粉絲非常不爽當時就鬧了起來,後來頒獎典禮結束,兩個人粉絲在街上大打出手。

這個事鬧大了。兩個人後來在88年89年都陸續宣佈以後再也不參加任何歌壇頒獎。

所以歌壇出現了權力真空,需要新的天王巨星來填補,1990年之後又是這些媒體新搞出了四大天王。其實當時四個人名氣都還不大,是被電臺強行捆綁在一起。

媒體為啥這樣搞?因為沒有話題就沒有銷量啊。必須要炒作,以前炒譚張對立,後來炒四大天王,都是為了賣唱片賣廣告。


所以四大天王這個說法最開始提出來的時候四個人都還是愣頭青。都不到30歲,尤其是郭富城才25歲剛剛靠一個廣告走紅,從臺灣返回香港發展。只有劉德華和張學友有點名氣。

媒體也就是這麼一說。要是後來四個人沒有那麼多經典歌曲,四大天王的說法肯定會被人遺忘。

但劉德華、張學友和黎明後來確實唱了很多經典歌曲,是當之無愧的歌壇天王。

而郭富城就是跳舞厲害而已,歌曲方面除了《我是不是該安靜的離開》和《對你愛不完》等寥寥幾首,根本沒有拿的出手的歌曲。

而且郭天王唱歌實在是太差勁了……

所以就是這樣咯。


梁鵬飛


說這話的人一定也成不了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更像是一個時代記憶,既不是現在的偶像組合,也是過去的老派歌星,一說到四大天王,就好像我們說到黃家駒,說到MJ,說到周杰倫一樣,腦子裡浮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那個我們曾經追過的青春。

而郭富城和黎明在當時亦是紅透半邊天的角色,如果說是比較的話,只可以算是相對而言與另外兩位差了一點而已,而後續,兩位又在各自的領域如魚得水。

說黎明,從華星到寶記,在寶記坐了一年的冷板凳,他90年首張大碟《LEON》的派臺歌曲《相逢在雨中》的介紹上,直接抺掉了這一年,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實是冰山的一角。

他紅了,當年的《新電視》上驚呼:黎明出來了。第一張是金唱片,第二張已經是雙白金,第三張居然是全年銷量冠軍......

他89年在臺灣被梁遠材勸回TVB拍電視,雖說電視劇是小銀屏,但每天收視率不容小覷,更何況91年《人在邊緣》和《今生無悔》的熱播,再加上唱片公司趁勢宣傳,觀眾緣加上精心的包裝,長相和身材也在眾新星中與眾不同,紅也是必然的事。

說郭富城,兩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一屆香港電影導演會最佳男主角獎 、一屆長春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三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 、一屆十大勁歌金曲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 、十大中文金曲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 、十大中文金曲飛躍大獎男歌手金獎 、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男歌手金獎 、新加坡金曲獎流行樂壇榮譽大獎 、二屆馬來西亞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大使 、世界吉尼斯世界紀錄450°旋轉舞臺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那你覺得這兩位是湊數的嗎?


香港電影



四大天王是商業互推的關係,而不是競爭的關係,一榮俱榮,缺一不可!四大天王是香港有史以來,商業運作地最好的一個明星組合。而他們四個人從出身來說就代表了不同的人群:劉德華出身於TVB,是被作為影星培養的;張學友唱歌比賽出道,八十年代已經被視為天之驕子,未來的希望;黎明來自於大陸,後來英國留學,回到香港;郭富城來自於臺灣,舞技一流。他們四個人其實代表了一層含義:香港是一個夢想之地,來自各地的人都有資格在香港成就一番事業,有夢想終會不平凡。黎明能夠成功崛起取代李克勤,還有一層原因是已經有一個各方面都更優秀的張學友了,顯然黎明更加具有優勢。而他們四個人才有無盡的話題,一個人有了新聞點,四個人都可以連帶受到曝光,最終這個組合越來越有知名度,他們能位列四大天王一方面是實力使然,另一方面是他們的經紀公司商業推動。曾經有一段張學友和黎明是隱隱有爭霸的趨勢,而他們的歌迷就互相撕逼,記得周星馳電影《破壞之王》中就有這麼一段描述。後來張學友歌壇地位超然,雖則演技是被公認最好的,但他是四大天王中唯一一個沒獲得影帝的人,人們感慨上帝是公平的。



劉德華是一個工作狂,最終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影壇成就最大的,然而不管唱歌演戲都未能達到頂級,不得不說天賦這種東西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黎明和郭富城稍微差點,但他們都有影帝肯定和各種音樂獎項。張學友在這四個人中外形差點,但是成就最大的,在唱歌這個領域達到了頂峰。而郭富城和黎明雖然綜合成就不如兩者,但只是他們沒有持續影響力而已,巔峰時期風頭是不遑多讓的,看看當然郭富城的髮型多少人人模仿就知道了,那簡直引領了時代潮流。四大天王缺一不可,共同代表了香港樂壇乃至華人音樂的一個高峰,並沒有誰是湊數的。


風言妄語


作為四大天王時代的歌迷,我想說兩句。張學友號稱歌神,實力擺在那,當然不必多說。可以說九二到九六年的時候,張學友的經典我幾乎聽了個遍,也確實很喜歡裡面的很多歌曲,但覺得從那以後,能值得喜歡的也不多了。劉德華的歌曲,朗朗上口,傳唱度也高,相對來說難度不是很大。他的嗓音略顯粗糙,但很多歌曲的情感,非常到位,也很能打動人。或許用這種嗓音去表達演繹,能達到這個效果,也算是很高境界了。黎明的聲音,我覺得特別溫暖,音色飽滿,很有親和力,有種霸耳又不衝耳的感覺。中低音特別棒,加上那種獨有的顫音,有一種特別的效果,但在高音的部分,就顯得有點後力不濟。駕馭不輕鬆,是個短板。這裡我想重點說一下郭富城,可以說剛出道時的郭富城,我一點都提不起興趣,那帶點尖細的嗓音,我是一點不屑去聽的。但從94年開始的一些歌,還是很值得一聽,尤其到了96之後的幾年巔峰期,更是佳作不斷,可能是長期跳舞運動吧!中氣特別充沛,他的顫音非常有感染力,我是特別酷愛他這款的,或許很多人對郭的快歌讚賞有加,其實他的慢歌也耐人尋味,其實他歌難度很高,高音的顫音也是沒誰了!而且很性感!可能聲音經過了處理吧!因為比他說話好聽多了。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真實看法,都過了不惑之年,不黑也不吹誰,他們都帶給過我們美好青春回憶,只是略有偏愛而已!


安安小哥


看了一些人的回答,我覺得都不太中肯,最近一直在看九十年代的各大香港音樂頒獎典禮,所以也上來說一說。

四大天王裡誰都不是白給的,這個是無需質疑的。首先要了解四大天王的形成,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四大天王這個概念是指的樂壇,跟影視劇方面沒關係,到後來慢慢就習慣為是整個娛樂圈的四大天王了。那個時候跨領域活動的藝人並不多(玩票性質不算),張國榮應該是八十年代末來講最成功的,後來的譚張之爭,兩人一個退出所有音樂頒獎,另一個直接退出樂壇了,香港娛樂圈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真空期,(其實個人認為那時候也有不少好的歌手和樂隊,只是人氣上不太夠)劉德華是出道最早的,但是是演員出身,應該是演而優則唱的鼻祖吧,(張國榮是唱而優則演),張學友本身就是歌唱比賽出來的,兩人都趕上了譚張之爭,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十大勁歌金曲已經能看到兩人的獲獎作品了。90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最受歡迎男歌手劉德華,那年黎明還是新人,卻把同公司的李克勤擠下了位,91年最受歡迎男歌手依然是劉德華,張學友拿勁歌金曲金獎,那年郭富城是新人,從臺灣帶著兩首國語歌曲殺回,唱跳結合,風頭一時無兩,而劉張黎此時也已經被好多媒體報道為樂壇三劍客了。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四大天王的名號就形成了。黎明和郭富城照劉德華張學友出道是晚了幾年,其實四大天王這個稱謂對四人也是互相成全。首先在四大天王對外來講,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和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其他歌手真的就是夾縫中求生存,四大天王四人在九十年代前中期,基本都能佔據6-8個席位,(真替同時代的歌手感到可憐),女歌手還能稍好點,男歌手根本都出不了頭。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整個九十年代全無旁落,金曲金獎呢,連續八年都是四大天王的(其實就是張學友黎明,每人四個,後面四大天王內部再討論)。叱吒風雲頒獎禮最佳男歌手金銀銅獎整個九十年代基本都是四大天王拿走了……對內來講,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每年被拿走的獎多數都是劉德華張學友的份額,黎明也有一次拿兩回的,具體次數記不清了,郭富城每年只有一個獎(其實也很厲害了),勁歌金曲金獎,張學友四個,黎明四個,劉德華郭富城都沒有,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劉德華好像是五個或者六個,郭富城好像三個,也不是四個,黎明兩個,張學友一個。叱吒風雲頒獎禮金銀銅連續好多年都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後期名單中沒有劉德華了,郭富城上來了,一度還兩三年是金獎呢……

這回我們再回到問題主題,還是那句話,四大天王哪個都不白給,但是黎明和郭富城是幸運的,他們能被稱為四大天王,可有幸運的地方就有不幸的地方,四人總會被人拿來比較。張學友,歌神,不多說;劉德華,創作歌曲最多的人,你可以說他沒天賦,但不能說他不努力,劉德華的歌是四大天王中最易上口而且傳唱度極高的歌,關鍵是人家從踏入樂壇以來就一直保持著自我創作,這很難能可貴,(記得有一篇文章說的是他是聽了家駒的建議開始創作的,先從作詞開始);黎明,別的都不用說,四個金曲金獎,比任何解釋都好使,很多人說他沒唱功,沒唱功能獲四個金曲金獎?!黎明的聲音感染力強,聽起來親切純樸自然,他的唱功都揉雜在他溫暖的歌聲裡了,不仔細聽你根本發現不了。就拿代表作今夜你會不會來說,高音的顫音都好唱,低音的顫音一般人絕對很難駕馭,自己去聽,主歌部分,每句結束都有,或者看頒獎禮,人家邊走邊唱邊握手,一點不影響唱歌質量,而且絕對真唱。郭富城,前期被其他三個壓制的挺慘,說實話,我要是他我可能早就抑鬱了,十大的兩個獎項每年一個指標,從來沒兩個過,叱吒風雲金銀銅,總是其他三個,擱誰心裡也不是滋味,金曲金獎沒拿過,記得他第一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在臺上哭的呀,確實,前期除了靠狂野之城拿過一個至尊大獎,真沒啥有份量的單獎了,憋屈了那麼多年的委屈真的可以好好宣洩一下了……郭富城有個好經紀人,小美(真的愛你詞作者)。很多人說過郭富城實力最次,其實真說錯了,郭富城的歌,真挺難唱,音都很高,不信你自己唱唱試試,別在KTV裡,那都是降調了,直接跟著原聲唱你就會發現,從第四晚心情到狂野之城到最激帝國,你會發現,郭富城的歌只有他能詮釋的最好,不管是歌曲錄製上還是舞臺表演上,而且郭富城的舞蹈真的是在骨子裡的,93年翡翠歌星賀臺慶,他唱了一首林憶蓮的什麼歌我忘了,真的是音樂一給舞蹈就來。就邊唱邊跳來講,既跳的好,又不影響唱歌的,也就只有郭富城了,不信你看看92勁歌金曲頒獎禮他的第四晚心情,你就知道了。

碼了一個多小時,手疼,就到這吧,歡迎交流。


用戶4282610808


這裡應該很多都是內地非廣東人在回答,當廣東以外的外省人知道四大天王的時候,他們已經走入了巔峰!但可以明確告訴你們,劉德華是裡面最沒有才華的一位,無論是在學演戲還是學唱歌,都被老行尊批他太蠢太笨,後期他有一首合唱的《笨小孩》其實就是講他自己的經歷。即使到了目前,他雖然拿過影帝,但稍微懂看戲的人都知道他演技有多差,他唯一的特點就是人笨但很勤奮很上進,而且做人圓滑,娛樂圈多朋友支持。這是他立足四大天王一席之位的根本。他唱的歌旋律簡單,沒有高低起伏,典型的口水歌,他演的電影除了兩三部可以給人留下印象的,其他的都是讓人看完就忘記,他的歌其實也一樣。但他很高產,每年拍好多電影,出好多唱片,當然是說四大天王巔峰期。總的來說,唱功是學友鶴立雞群,不但是在四大天王裡,是在華語樂壇鶴立雞群!老一輩的不做比較。最快進入影帝級演技是黎明《甜蜜蜜》《三更之回家》和學友,但學友沒有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沒有得過大獎。然後郭富城是很後期,他演的《父子》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從此進入影帝級別的明星。至於劉德華,演得太多太多電影了,以至於你會忘記了他拍了些什麼。劉德華也出了太多太多歌,他的歌在北方(廣東以北)會受歡迎,因為旋律很慢調又低,非常適合在卡拉ok演唱的口水歌,但有水平有欣賞能力的一般都會選擇學友的歌。跳舞最好當然是郭富城了,但我不感冒他的跳舞,因為我喜歡的是MJ。所以,學友最會唱歌,黎明最帥,劉德華最勤,郭富城最會跳舞。在港臺排名也是學友第一,黎明第二,劉德華第三,郭富城第四,當年的各大娛樂媒體都是這樣排,我覺得這也是我心中的排名。



英俊臉龐難掩那份深沉


沒有專粉和黑粉,以事論是的話郭富城確實是湊數的。因為年代疏遠,現在很難懂80 90年代天王級到底實力如何。劉德華是年代跨度較大最早成名的,按當時香港娛樂圈的要求需要多棲才能穩住地位,所以李克勤被淘汰是有原因的。李克勤的主要成就在於歌唱上,是繼張國榮 譚詠麟之後的實力歌手,但後來居上的張學友很快取代其位置。第一代歌神是許冠傑其粵語歌曲影響力尤遠,張學友之所以被封第二代歌神也是因為其歌曲傳唱度高 唱功深厚。黎明次於劉張二人紅,但其當年巔峰當紅時可不是現在的小鮮肉小打小鬧,在影視歌曲各方面成就很高,但也是4個之中退居幕後最早的。之所以說郭富城是湊數是按當初90年代來說,不代表現在。當其時郭富城爆紅時間短,但得益當初娛樂圈需要定位和他本身的魅力取代了當時的李克勤為四大天王之一。郭富城在舞蹈方面成就很突出有舞王之稱,而近幾年在演技方面提升很明顯,拍的幾部電影都很有質量。

其實按90年代封王只是一個認可,香港娛樂圈還有很多“哥 姐 爺 妹”的稱呼,而這些雖然沒有四大天王多棲於一身,但終身成就很高到無人能及的地步。


矇渣渣


非常反對說黎明和郭富城是四大天王中湊數的。

第一:看過九十年代香港最具權威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劉德華絕對比不過黎明的。黎明拿過很多次金曲金獎,而劉德華呢?一次也沒有。

90年代的黎明很帥的,四個人中他的歌迷團最龐大。黎明的電影,廣告,人氣一點都不比劉德華差。黎明和郭富城的歌曲其實是很難唱的。仔細聽聽的他們兩人的有些歌很要唱功的!

第二:郭富城的舞蹈在演唱會里表現出來的魅力是目前華語歌手無人能比的。

缺少郭富城就沒有四大天王了,頂多是三大歌王。沒有他的四大天王太單調了,一味的就是唱歌。

有了郭富城的四大天王變得多豐富啊!有歌唱王有舞有帥王有人氣王。

而且在97年到2000年四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裡是四人中最牛的有三次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和一次亞太地區最受歡迎男歌手。

劉德華最牛的時候也沒有這樣!

第三,張學友是不用懷疑的。就不多說了!所以我看非要找出湊數的就應該以是劉德華了,跳不過郭,長不過張,帥不過張。只不過他成名比較早(在黎明和郭富城之前),運氣好。

四個人當中,歌曲最沒內涵最沒難度最不耐唱最不耐聽的就是劉德華的歌了!劉德華不管是演戲、唱腔還是演唱會上得動作很做作,看了渾身不舒服!他就是一個沒有特點的全民人氣明星。

就是在相對比較“老實”90是年代,要是放現在,說不定都沒人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