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中的兒童形象在當代有價值嗎?

用戶1617732333223


《世說新語》中出現了眾多的兒童形象,其特點可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敏於辭令,聰慧機智;品德方正,為人理性;學識淵博,個性張揚。魏晉時代的兒童之所以形成以上性格特點,與這個時代多種思想融合以及此時高門大族對於子弟教育的重視等因素密切相關。

《世說新語》作為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中成就最高的著作,全書涵蓋了各色人物,其中又有上百則與兒童有關。童年作為人的知識和品格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人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通過《世說新語》中兒童形象的探究,我們能更加了解魏晉文人的思想態度和人生追求。

俗話說,“三歲看老。”《世說新語》中出現的那群風流名士究竟是如何造就的,或許從其童年時期我們就可略見一斑。

《世說新語》中的兒童形象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漢字的發明和逐漸演化,使人類歷史文明軌跡有了記載和傳承。從古至今,文化階層人士的價值觀大致趨同。無論是儒、道、釋學說,還是其他各家思想言論,根基上都是源於本土文化,以西周時期”周公制禮”奠定的封建士大夫文化為基石。總體來說,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影響了中國人特有的普世價值觀。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階層興起。同時,玄學興盛,尚清談,而清談者多具有較強的論辯能力,兒童們耳濡目染中也逐漸敏於辭令,通常在簡短的對話中就顯示其良好的素養以及超凡的氣質。

(三)對現代人而言,有人認為古舊的教育理念已經落後。尤其,西方文化的引入和先進科學理念的植入,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日新月異,不再遵從傳統思想。但是,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區別看待。近些年,國學文化的興盛,恰好佐證了傳統文化的精粹亟待保留和繼承。

總而言之,《世說新語》中的兒童形象,在當代仍然具有積極作用和指導意義,為兒童的基礎教育和才智培養樹立了模板。長遠看來,符合現代精英思維方式和精英教育理念。我們當代人,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借鑑古人的智慧,巧妙引導和教育兒童。少年強則國強,兒童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教育好兒童是國家、社會、家庭的共同責任,好的理念值得繼承、發揚和光大。





拂硯


針對你的提問,《世說新語》中的兒童形象在當代有價值嗎?我的回答是,在當代依然非常有價值。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作為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中成就最高的著作,書裡面包含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其中有上百個都和兒童相關。

我在高中時期,多虧語文老師的指導,讀了《世說新語》中的前兩卷,很多故事現在回想起來倒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但唯獨裡面的兒童形象還映在我的腦海,栩栩如生,全面而真實。

我將從《世說新語》中幾個多面體的兒童人物形象入手,去分析這些兒童形象的價值所在。

1、敏於辭令,聰慧機智的孔融

《世說新語》中兒童的言辭極有特色,通常在簡短的對話中就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讀過,孔融從小就顯示出了良好的素養以及超凡的氣質。

在《世說新語》《言語》(二)中,年僅10歲的孔融跟隨父親拜見名士李膺。李膺當時名氣很大,只有文人雅士和親戚才能登堂入室。

小小年紀的孔融在前臺通報,說是李膺的親戚,就被帶到在大廳入座,沒想到李膺來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不緊不慢地回答:“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意思是:從前我的祖先孔子跟您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在場的賓客聽了他的話,無不震驚,年僅十歲如何說出這般驚人之語。

但在場有一位賓客不以為然,認為孔融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刻意刁難他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嘲諷孔融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立刻反駁:“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回應他: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這位賓客聽了立刻侷促不安。

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孔融正是採納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巧妙回擊了客人的嘲諷。

從這樣一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世說新語》向我們展示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和凌厲的口齒,還有一些更內在的素質更重要:寬闊的心胸、堅韌的意志、虛心的接納、自我反省的意識、對生命的尊重與慈憫等許多。

2、品德方正,為人理性

《世說新語》中的這群兒童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故而具有美好的品德,他們生性善良,富有同情心。

在《方正》(一)中記錄了陳元方的故事。元方之父陳太丘和友人約定在中午出行,正午過了友人姍姍來遲,陳太丘不再等候已經離開。等到友人到來,只看到小小年紀的元方一人在門外玩耍,憤怒之下說出“非人哉”,(不是君子的行為啊!)年僅七歲的元方立即反駁說:“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正午時你還不到,就是不守誠信;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進了家門。

雖然是七歲稚童,陳元方已經具有正確的道德觀和強烈的家族觀念,明辨是非,尊儒守禮。

3、學識淵博,個性張揚

在《言語》(八九)中寫到,晉簡文帝逝世,孝武帝當時年僅十幾歲便立為新皇,直到傍晚,他都不去哀哭。左右侍從都勸他應當按常理去哭吊,孝武帝回答說:“哀至則哭,何常之有?”人哀痛到極點自然便會痛哭,何必依常理?

孝武帝遵循自己內心的意願,不在乎世俗眼光,敢於打破常規,張揚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世說新語》中有很多名人雅士,他們在其兒童時期,就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聰慧機智,他們身上閃耀著很多我們現在社會也需要的珍貴品質,那種知書達理,聰慧過人,謙遜禮貌,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價值。


譚子在這裡


兒童形象,在大多數名篇鉅製中,以及影視作品中,大多不可缺少,因為兒童與成人有完全不同的心理及行為,能夠更全面反映社會生活。而在《世說新語》中,寫了很多兒童,他們在書中的形象大多是講孝道、明言辭、聰慧、正直的好孩子。學習書中的兒童形象,在當代有其獨特的價值。

一、讓現在的小孩尊重長輩,懂得感恩。比如《世說新語·德行第一·七》篇,陳季方稱頌自己父親“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把父親比作桂樹,打消了客人對自己父親德行上的疑問。如今的小孩,被自己的父母等親人寵愛,認為親人愛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卻很少有小孩真正地尊重長輩,懂得感恩。讀到這類似的篇目,可以對小孩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讓現在的小孩能勇敢、有擔當。比如《言語第二·五》篇,“孔融被收,……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現在讀之,亦感惻然。孩子面對父親孔融被捕將要處死的情況,沒有逃避,與父親同生共死,此等勇氣,此等擔當,令人肅然起敬。

三、讓現在的孩子更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及溝通的重要。最令人稱道的應該就是有“柳絮才”的謝道韞,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她答:未若柳絮因風起。把白雪比作柳絮,形似更神似。如今的小孩,看多了手機,喜歡說一些網絡語言,讓古代優雅的言辭潤入他們的語言裡,不讓粗鄙不堪的“流行語”繼續傷害孩子們的成長,這確實很重要!

總之,讓小孩多親近古代優秀名著篇目,讓他們多多汲取優質的文化養分,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醉夢之間


第一,《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門客編著。該書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兒童形象樹立比較出名的有《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行》。《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第二,瞭解故事人物形象。

《詠雪》主要講了謝太傅在寒雪日把家人聚集到一塊,考察侄子侄女的學問。不久雪下大了,謝太傅問,紛紛的大雪像什麼?他的侄子說,在空中撒鹽大體何以與這相比。他的侄女謝道韞說,比不上滿天的柳絮乘風而起。

“未若柳絮因風起”,寫出了雪的輕盈之態與神韻,此句也被稱為詠雪神筆之作。從中可以看到謝道韞的自信、機智、才華橫溢。

《陳太丘與友期行》,相約時間到了友人還沒來,於是陳太丘自己便走了。走後他的友人才來,一看他走了,就罵他不守信用。他的兒子元方當時才七歲,立刻反駁,你和我父親相約日中,您過了正午還沒到,這是不守信用,當著別人孩子的面罵人家的父親,這是無禮。

友人慚愧極了,下車想拉元方的手道歉,遠方卻頭也不回地進門去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元方機智、率真的一面,懂得維護自己的父親,用守信懂禮來反駁友人。

第三,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經典優秀的文化要學習要將之發揚光大。一些經典中的人物形象至今仍有魅力,比如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孔融讓梨……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您。學文化學習傳統文化仍是當前的教育主流。






從《世說新語》中可以看出,兒童在這種社會環境的薰陶下,也呈現出於其他朝代十分不同的精神風貌,他們具有鮮活的個性,讓人刮目相看。

言談機智,才思敏捷

《世說新語》中的兒童,大多具有言談機智、才思敏捷的特點。他們或者對事物有著獨立的思考,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分析,提出很好的見解;或者有著較高的情商,能從容地化解人際交往中的尷尬局面,顯示了高超的智慧。

劉義慶《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時期名士逸聞軼事的一部經典著作,全書共1000多個小故事,被魯迅譽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透過這些栩栩如生的兒童形象,便可以窺見魏晉時期士人的家庭教育觀,對我們如何教育子女有著很好的啟發作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才,才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世說新語》中折射出的魏晉士人的家教觀,無疑給了我們家長很好的家教觀的啟示

1.培養好家風:身教與言傳並重。

2.尊重教育: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展開平等的對話。

3.賞識教育:保護孩子的求知慾,鼓勵他們大膽探索。


V思維視覺


有啊,可以當東方版童話故事給小孩講,而且不管時代怎麼改變,熊孩子的本質是不會變的。當代孩子可能不會跟故事中小孩一樣的表現形式,分析其心理活動和真實需求,還是可以做到的


木槿紫月


提問時這書當加上書名號《世說新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