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關注公眾號:小學語文e號,免費下載更多學習資料!

清 明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乍暖還寒的時節,四月也悄然到來,

接踵而至的還有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其又被稱為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春日暖暖的陽光,像在撫弄著楊柳輕柔的枝條,在這樣的日子裡,去做一些無關於是否有意義,只足夠放鬆心情的事吧!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結伴來一場郊外探春


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踏青習俗由來已久,也被稱作探春。


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踏青風俗至唐宋尤盛。


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


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遊於野外早就已成為風俗。



爬 山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山山水水都顯示出一種新的面貌,登高遠眺,觸目可及的皆是祖國山河盛景,更能強身健體,愉悅心情。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放 風 箏

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風箏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風箏隨風飄逝,將這一年的疾病、穢氣都隨風箏帶走。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忙趁東風放紙鳶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讀一些清明的詩句


春分已過,恰逢清明,萬物勃發,草木抽芽,楊柳依依,細雨霏霏,江南的清明,點點細雨打在身,不禁總讓人想起詩句裡描繪的清明。


清 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蘇堤清明即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喜遷鶯·清明節

薛/昭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

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

花色融,人竟賞,盡是繡鞍朱鞅。

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回鄉祭奠,追思先人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掃墓祭祖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各地祭祀有所差異。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便是清明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結語

時光易逝,且莫辜負這大好春光!

去踏青,或掃墓,或坐等清明微雨,

或吟誦詩句,做你喜歡的事,便是極好!

在這青青楊柳和無盡春色中,

身沐清風,心似明月,

便是清明!


關注小學語文e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