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教成聽話的孩子?

走南闖北283998051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有一個問題,你喜歡聽你父母的話嗎?我想你的回答也是:我不喜歡被別人指使著去做這兒,去做那兒?對吧!

我們作為一個成人,都不喜歡做一個“聽話的孩子”,那我們為什麼要求那個小孩子也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呢?

每個孩子都存在自己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安靜,有的則是活潑!

我是一個幼兒園老師,雖然有的老師特別喜歡聽話的孩子,但我不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聽話的孩子,沒有創造力,想象力,沒有自己的思維,只是跟從,順從。

國家的未來是孩子們的,如果一個個孩子都是順從者,那未來的科技怎麼辦,未來的藝術怎麼辦?停滯不前了嗎?

我們要的是孩子如果有一些問題,我們要跟他交流,跟他講道理,不管是共情,還是用遊戲的方式去告訴他,只要家長能用正確的方法去表達,孩子就會理解大人的做法,方式!

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一定聽我們的!如果有更多育兒問題可以關注我 ,謝謝!





Lucia0到6baby


我是沒有好辦法了,幸好兩個小孩也不算很難帶,但是也不算聽話,說大道理他兩都懂,但自控能力差。大的還打過。小的不敢打,上幼兒園打一次手心(做錯事主動叫我打的,現在12歲了還記得),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健康成長。不惹事就好。我家的小孩可能有點難教。能考起個大學,我就多辛苦幾年。不能考上就出來和我幹活,掙血汗錢。這是我給他們說好的。



聽話這個詞有好有壞,孩子不聽話讓人頭疼,太聽話也讓人抓狂。聽話這個詞代表了乖巧懂事,也代表了沒有自我,沒有是非。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聽話,而是要給孩子自我判斷是非、理性選擇的能力!教聽話不如教好習慣!

習慣是一個很強大的東西,小到一個人的待人接物,大到一個社會的風氣文化,都是一個個人的點滴習慣所來。

小朋友沒有好的生活習慣,長大後會影響到事業婚姻家庭的和諧與發展。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小朋友磕了絆瞭如果家長說“誰欺負我的小寶貝了啊?看我打他”,這樣貌似對孩子的愛卻會造成孩子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習慣性的找他人責任或者客觀緣由,這會直接導致孩子長大後在與人相處時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不能很好的與人相處,換來的就是工作上的不順心,家庭中的不和睦!(今天的果都是當初埋下的因)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1、把孩子當人

乍一聽這話像罵人,可是這個思維很重要。許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的“乖乖小寵物”導致溺愛行為的發生。典型的表現就是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會或者不忍心讓孩子做事,一切包辦代替,甚至有些孩子都六七歲了還在餵飯。殊不知包辦的背後就是扼殺成長和學習的機會,而很多家長還認為這沒什麼“孩子再長大些就會了”……可是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什麼也不願意自己做了,什麼事都指望大人幫忙解決,你讓他做什麼他都不願意,這時候你就會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你沒發現這個起因卻是你自己。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凡事有人給他弄好,吃的遞到嘴邊,穿的只需躺著伸手,他會認為這些事情你都幫我做了,那其他事情你為什麼不能幫我做?

所以把孩子當成一個自然人,一個什麼都要學習為以後步入社會打基礎的普通人來看待,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環境給他,陪著他一天天成長這才是合格家長該做的。

這裡有一張家務表(網上摘的)大家可以對照著來,不一定完全合適,朋友們可以自己酌情調整

2、要培養孩子先培養家長

很多時候父母只想著怎麼教孩子,卻沒想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做到了你要求孩子的那樣。你要求孩子早起早睡,可你自己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你要求孩子懂禮貌,可你自己說話口無遮攔;你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可你自己總在他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去打斷他……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你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會換一個樣子投射到孩子身上,想要孩子變好首先家長要變好!所以趁養孩子的機會自己再成長一次吧!

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一點一滴的小細節,就是隻言片語的集合貫通,這一點一滴貌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彙總成孩子將來的性格基礎。要一個聽話的孩子不如要個有好習慣的孩子!要一個明是非有思想的大寫的“人”!



營瑞濤862


把孩子教成聽話的孩子?!

本人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從小到大一直也沒讓父母費心,也沒有叛逆!老媽逢人都會介紹“兒子聽話”,為自己的教育自豪。但是我聽到這種介紹內心充滿反感,感覺一度的迷茫,只有自己知道活的並不開心,虛度年華!

孩子自出生就是一個精神體!

著名的蒙氏教育很早就提出孩子自出生就是一個精神體,這種說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要壓抑孩子的自我成長。

孩子出生之後我們普遍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我們去雕琢去書寫,刻畫成我們想要的樣子。但是這是在扼殺孩子的成長,孩子是有自我發展的潛力的,家長需要做的應該是為孩子提供必備的條件,讓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父母需要做的是園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營養讓孩子自己成長,自己面對風雨;而不是做木匠,在將孩子雕刻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時孩子也喪失了自我。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

士兵突擊中許三多所說的“做有意義的事”,那是是什麼意思?

相信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但是重要的是向生活挑戰的勇氣!敢於直麵人生的勇氣!那便是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出自己的選擇!

高質量的人生應該是安靜詳和中帶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自我選擇時堅定果決!這樣的人必定是自信的,而怎樣成為自信的人?那便需要在一次次的生活選擇中磨鍊出積極進取的精神,而不是面對問題選擇逃避。

告訴孩子聽自己的話

聽話的孩子只是父母意志的延續,即使長大後依然沒有機會認識到自我價值,與他人的關係多是去迎合他人,而連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的勇氣也沒有,沒有自我的表達的人生又怎麼算是活過、存在過。

我們一直以來的都是教育孩子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卻從沒有教育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覺,聽自己的話!

可悲!!!

結語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請尊重孩子,我們沒有權利去控制孩子的人生。當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才是一個充滿力量的個體,更能感覺人生的意義,感覺自己活著。


若辰老爹


我是米田米米,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一、不聽話的孩子的具體表現

愛哭鬧。只要不順著他的意思,就打滾撒潑哭鬧不休。

摔東西。生氣了就要亂摔東西撒氣,脾氣急躁。

糾纏不休。有需求的時候纏著人不放,不達目的不擺休。

還有就是孩子很淘氣很好動很鬧騰,怎麼說都不聽。

這麼一看好像許多孩子都符合不聽話的標準,我覺得我小時候也這樣。這些表現其實很正常,因為大人沒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

二、怎麼做到合理滿足,讓孩子聽話

比如孩子愛吃肉不吃菜,少了肉就哭鬧不吃飯。大人平時就要給孩子灌輸不吃菜的危害:你看每次拉臭的時候多費勁還肚子疼,就是不吃菜引起的便秘,時間長了臭臭都積在小肚肚裡,香噴噴的寶寶變臭了怎麼辦?然後每頓飯少做點葷菜,適當的弱化孩子的需求,做到合理滿足。耐心引導孩子,只告訴他會引起什麼後果,而不是要求孩子怎麼去做。

孩子愛摔東西的時候,你問他:上次你摔跤把腿擦傷了,疼得都哭了;還有電視上的老爺爺摔在地上都留血了,多疼呀!你把你的小汽車摔爛了,它得多疼啊,他還是你的好朋友呢,以後它再也沒法兒跟你玩了。然後告訴他,只要他不再亂摔東西,才可以買新的小汽車。直到孩子真的改掉摔東西的壞習慣,大人就實現自己的承諾。

在孩子糾纏不休的時候,大人一定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溫和地跟孩子溝通,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還有孩子好動折騰,其實都是為了秀自己的存在感,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只要大人對孩子細心觀察,耐心引導,用心呵護,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相信你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會產生很大影響。

每個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賞識、掌聲和認可,你做到了欣賞孩子,他就是聽話的好孩子了。


米田米米


不建議把孩子教成聽話的孩子。因為首先那樣的孩子有很大概率會變成父母的玩偶,沒有自己的個性,畏畏縮縮,在長大後很有可能會變成媽寶。其次從兒童心理發展來看,孩子會有2個“叛逆期”,從孩子會說“不”說明孩子有自主意識,慢慢變成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做家長的應該看到這一點,特別在青春期這個階段。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做一個有禮有節、心中有正義,存有善意的孩子,以後能有自己溫馨的家庭、可愛的孩子,對家庭有責任感。而不是一味聽大人的話。



斜風急雨混不怕


想讓孩子聽大人的話,大人首先就要做到聽孩子的話!這算是示範的力量。

讓孩子聽話,是大人的“毛病”

很多父母習慣性的指示孩子做這個、做那個,美名其曰“我都是為了你好”。

可是爸爸媽媽們,你們有問過孩子願不願嗎?你們有問過孩子是不是有時間嗎?你們有問過孩子的想法嗎?

當孩子反對時——家長的反應就是“反對無效”,而且還會命令孩子:你必須去做,而且還是“立刻、馬上”。

如果孩子繼續反抗,爸爸媽媽們可能就會給孩子貼一個“不聽話的標籤”。

如果有人這樣,不顧自己的感受去指使自己,我想父母們的第一反應也會是“反抗”吧!

所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違背父母的意願,就是不聽話唄!——當然不是!

所以當孩子和父母的想法發生衝突時,要如何化解呢?

我的原則是,聽對的!大人和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需求說出來,看誰說的更有道理,更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是否有折中的辦法?

所以,有時候,大人要做好表率,聽對的!因為大人也有思考不周的時候,甚至犯錯的時候。

如果是家務問題,做好分工

在寶寶小時候,爸爸媽媽指使孩子“跑腿”,可能是逗弄寶寶的一種方式。可是寶寶長大後,有了自己的脾性、喜好,也就有了自己的心思。所以寶寶才會拒絕幫忙。

但是隨著寶寶的長大,爸爸媽媽也要讓寶寶負責一點事情,告訴寶寶,作為家裡的一份子,要承擔一點家務!

所以,為了避免拒絕,爸爸媽媽可以把家裡的家務分工,三個人各自負責自己的一塊兒。

如果是學習的事兒

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把控好大方向,具體如何實施,就讓孩子自己安排吧!

當然擴充孩子知識面、視野的問題,還需要家長去思考。


大小A的媽


首先,我要反駁一下你這個問題。

聽話的孩子一定好麼?很多育兒專家都講過這個觀點,我就不再重複。

其次,請問你孩子目前多大?是遇到了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你在為此苦惱,還是說目前還沒有孩子,只是閒問一下,這個情況也是需要區分清楚的。

最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聽話不聽話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進行判斷甄別。

1歲之前就不用說了。

1-2歲的孩子肯定不會聽話,第一他可能根本聽不懂,第二寶寶要探索這個世界,任何在成人看來危險、不聽話的行為都是天性。

3-4歲第一個叛逆期到來,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開始頻繁的說不,對抗父母以及撫養人,在成人眼裡看來,稱之為叛逆、不聽話。

5-8歲大多數孩子都會相對聽話,因為語言溝通能力,理解能力提升,能夠理解大人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10歲以後 你會發現孩子忽然就懂事了,因為他的思維能力提升了,看待這個世界更全面。

14-17歲 可怕的青春期,這個時候的叛逆是真正割裂父母與孩子感情的時期,在此之前如果沒有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那就比較可怕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氣質特點,如果愛孩子,應該是把孩子教育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父母自己眼中聽話的孩子。

最後分享一句話:我們能留給孩子的永恆遺產只有兩件:立足之根和飛翔之翼。——霍丁·卡特


爸爸的信


懂他才能管好他,愛他如是,而非所以!



與多哥的日常


首先,家長要說話算數。給孩子立規矩。比如,你要求孩子不長時間看電視,你自己要板住不沒完沒了地自己看電視。另外,要執行好所立的約。我教的一個班二十五個小朋友都很出色。沒有在院內出現過問題。甚至有的小朋友在家有事找老師評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