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整天好吃懶做是為什麼?什麼心態?

王哥戶外


人整天好吃懶做,首先一個原因是:沒有鬥志,不想為未來去打拼,總是安於現狀。如果一個人沒有鬥志,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那麼好吃懶做就會成為一種常態。其次,人好吃懶做也有可能是身體和心理上存在問題,如果一個人整天沒有力氣,身體長時間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那麼勢必沒有去做任何事情的精力;如果是心裡方面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這個人長期處於壓抑的環境中,壓力得不到及時釋放,從而產生大量負面情緒,情緒得不到很好的宣洩,長此以往這個人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從而好吃懶做。大部分人還會因此患上抑鬱症。




江樾樂


好吃懶做的習性和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人從小什麼都不用做,就能獲得各種滿足,那他習慣成自然,等著被自動滿足、不勞而獲。養育者的不當教養、包辦代替,使其心理發展受阻,停留在“嬰兒”時期,即使成年也像嬰童一樣,依賴他人滿足需求。

好吃懶做還和不自信、怕失敗有關。養育者事事包辦代替,潛意識一直不斷在發送“你不行,只有我行”的信息,被包辦者不斷接收到這個信息,不斷被強化,內化到自身信念系統,就會對自己缺乏信心。一個人沒自信,就不敢輕易做出嘗試,因為這樣就不用面對可能遭到的挫敗,本質是一種逃避行為。

總之,養育孩子切不可用凡事“包辦代替”的方式來“愛”他!


Sing77


有些事情不分對錯,只看角度。

好吃懶做是人或拉大尺度,是一切生物的天性。趨利避害。這個社會也正是因為有了懶人,有了追求更好,更快,更強才有了長足的發展。

好吃,人類正因為追求更美味的食物才有了餐飲業的蓬勃發展,(野生動物除外,那東西既沒營養又不好吃)。才有了各種跟飲食有關的科技產品。

懶做,人類本身就有惰性,但社會的發展往往是因為人有惰性才得以推進。比如,餐飲店懶得切菜,就有了切菜機。懶得做飯就有了外賣,懶得趕馬車就有了汽車等等數不勝數。

不要想歪了,我說的懶做,不是懶得做任何事,我是從發展和進步的角度講懶做的益處,如果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躺在床上不動不思考,那跟植物人有什麼區別。

所以,好吃應該是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種行動,懶做應該是對冗餘事物的一次次改造。

如果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做任何動作,這種情況,第一,生在極其有錢的家庭 。第二,生病在床迫不得已。第三,混吃等死,缺乏動力,


斜槓青年三哥


“好吃懶做”,約定俗成的講這得是多麼遭貶的樣子,再加上個“整天”,是要氣死爹媽的節奏嗎?你別笑,咱可不可以另眼相看呢?

“好吃”,喜歡吃,喜歡美食。古有袁枚的《隨園食錄》,堪稱古代餐飲文化的百科全書。今有蔡瀾《老瀾遊中國》,賞遍大江南北的吃吃喝喝。還有各種公共號自媒體的美食達人天天在分享怎麼吃,如何吃……那叫民以食為天。

“懶做”,懶得做這個,未必懶得做那個,是不是呢?“懶”看上去是一種懈怠的狀態,但也不是堅決的不做。懶一下,說不定為下一刻的“勤”做準備呢。

這樣說來好吃懶做是不是就不那麼令人生厭了?這就是改寫和重新建構的奇蹟吧。那個被認作好吃懶做的人會不會因為不被直接嘲諷打擊,而因為這樣另闢蹊徑的挖掘自身資源展現出想要的正向的姿態呢?說不定哦。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說,好吃懶做也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掌控。那是什麼樣的情境讓Ta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應對呢?要去看看這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


花間小酌520


好吃懶做就是每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沒有所謂的責任感。責任感不強,所以想偷懶,想著能拖就拖。歲月靜好,那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當你生活獨立,不在依靠父母的經濟活下去時,自然就會知道怎麼做了的。工作了才有工資,因為必須要有工資才能活下去,所以哪怕不想去幹活也得去了,生存已經成了頭等大事。

所謂責任感就是自己該負起的責任不去推卸,學生的責任就是學好習,養成一些好習慣,可以讓未來的自己多幾個選擇。但因為學習哪怕不好,父母一樣會給生活費,一樣可以生存下去,所以覺得哪怕不學習也沒啥,事情拖著也不會生存不下去。

當明白了這些,在去考慮未來的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然後自己自然而然的會去做,不會迷茫不知道該幹嘛好,也不會有所謂的拖延症。當然習慣是要養成的,很多人打了雞血也就堅持了那麼幾天,然後又恢復原狀,又迴歸迷茫,然後一段時間又想著改變,週而復始。

所以責任感這個東西必須得意識到,如果需要雞湯的話,那麼可以想下吧:自己努力的進步,有沒有趕上了爸媽老去的速度。

所以說,現在的安樂,總有一天會補回來的。更多時候是得逼自己一把的。 只有找對了方向,找到自己的目標,才能邁著步伐前進!

找到自己的責任感,丟開所謂的好吃懶做,做一個真正的自我!

------來自 理之一生 的影


理之一生


看樣子你是沒轍了。

要想改變,必須有更嚴重的事來觸動她,但不能太過了,太過她也承受不了。

目標是去留學,沒人照顧肯定是難以堅持下來的。

可以有人讓她開開心心去旅遊,是揹包族的那種,讓她在沒有外援的狀況下,體驗艱辛、快樂、絕望、重生、幸福、成功、孤獨、嚮往…………總之,讓她在可控的情況下,重新經歷各種情感考驗,從而找回自我,找回做人的樂趣。

要是按這個思路,有其它方式來觸動她也可行。

必須是讓她自願去做,不能象現在這樣,要麼放手不管,要麼不注意她的感受,要麼強行壓迫她。

因勢利導!



往後餘生2380962


舒適圈呆慣了不想出去,人都是有惰性的,只不過有的人比較負責任,就從舒適圈出來,去奔生活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好吃懶做緊相連,為人不能四面閒。人生本能就是吃。越吃越懶嘴越饞。


彪彪苗木


好吃懶做其實是人的本性,不要感到太奇怪。沒有人天生想折騰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暫時的好吃懶做,可能只是生活中暫時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而已,相信休息過後,人就會信心百倍,繼續勇攀人生高峰的。



袁天東


這是一種貪圖享受,對生活沒有追求沒有想法安逸現狀分一中典型表現,把流汗水和下體力是作為一中辛苦,而不是認為勞動人民更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