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你的書單有什麼?

董希偉


說實話,2020年的書單必然和往年的不一樣。

因為疫情,作為武漢人,被關在家裡60多天,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生中級三問有了新的思考。

哪裡都不能去,唯有看書。還記得在武漢方艙醫院看書的小哥哥嗎?他看的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網友說他看的不只是一本書,他看到的是另一種生活狀態,另一種心情,另一個世界……能靜下心來閱讀,也是一種幸運和幸福!

而我沒有他那麼深刻,2個多月沒有收入來源,我讀的書多跟飛速發展的社會有關,想我能有什麼辦法在不能出門的2020年做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於是我的書單是:

《時間管理7堂課》,在家也要做好時間管理,尤其需要時間管理,不然人生就是吃喝睡。

《創業7堂課》,在家學習創業,學習利用互聯網創業。

《社群營銷實戰手冊 從社群運營到社群經濟》,學習怎麼利用網絡做運營。

《一年頂十年》,在家學習一套完整的個人影響力打造和財富升級的乾貨指南。

是不是有點驚訝,一個武漢人,被困在家裡,沒了收入,最最想做的事情是工作,是賺錢!!


家庭親子攝影師錢爺


沈括的《夢溪筆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彼得·漢德克的《罵觀眾》


夢裡忽聞地瓜香


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三言二拍,紅巖


美汐


鋼琴書籍


琴翼鋼琴


我的是專業技術的書籍,鑽井液和地質勘察類的。


長老一號


一月:

1.單讀《消失的作家》

2.張亮《從零開始做運營》

3.松本清張《蒼白的軌跡》

4.王堅《結網》

5.維多利亞·希斯洛普 《迴歸》

二月:

6.王小波《白銀時代》

7.王小波《未來世界》

8.本尼迪格特《菊與刀》

9.松本清張《遺花平原》

10.劉震雲《溫故一九四二》

11.張鶴《從零開始學理財》*垃圾書*

12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

13.麥克倫尼《簡單的邏輯學》

三月:

14.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15.麥戈尼格爾《遊戲改變世界》

16.尼古拉斯《天空的另一半》

17.劉震雲《我叫劉躍進》

18.西奧迪尼《影響力》

19.劉震雲《塔鋪》

20.松本清張《時間的習俗》

21.松本清張《富士禁戀》

四月:

22.唐韌《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

23.松本清張《交錯的場景》

24.賈平凹《浮躁》

25.蘇童《妻妾成群》

26.蘇童《紅粉》

27.蘇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28.閻真《滄浪之水》

29.阿西莫夫《銀河帝國1》

五月:

30.Tynan Sylvester 《體驗引擎:遊戲設計全景探秘》

31.賈平凹《秦腔》

32.金庸《射鵰英雄傳》

32.曹雪芹《紅樓夢》

六月:

33.李宗吾《厚黑學》

34.阿加莎《尼羅河慘案》

35.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36.丹艾瑞《怪誕行為經濟學》

37.阿列克謝耶維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七月:

38.何常欣《餘罪1234》

39.福萊特《巨人的隕落-天地失色》

40.斯科特《如何高效學習》

41.寧肯《中關村筆記》

42.Jeases James Garrett 《用戶體驗要素》

43.松本清張《死亡郵遞》

44.松本清張《黑夜的空白》

八月:

43.松本清張《強蟻》

44.松本清張《冰之焰》

45.成甲《好好學習》

46.斯蒂芬金《寫作這些事》

47.東野圭吾《惡意》

九月:

48.斯坦諾維奇《這才是心理學》

49.白先勇《臺北人》

50.史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贖》

51.史蒂芬金《夏日沉淪》

52.史蒂芬金《不再純真的夏天》

53.魯迅《魯迅雜文集》

54.松本清張《D之複合》

十月:

55.溥儀《我的前半生》

56.大衛波特《那些地球人都以為知道的事情》

57.白先勇《樹猶如此》

58.奧野宣之《如何有效的整理信息》

59.海巖《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60.管繼平《遊嬉老上海弄堂》

61.梁啟超《梁啟超家書》

十一月:

62.林清玄《鴛鴦香爐》

63.肯福萊特《巨人的隕落23》

64.陳灼《歐美角色扮演遊戲史》

65.陳均《比特幣》


魔術師朱強


《小窗幽記》

清新雅緻的文風,短小精闢的言語,內涵深邃的思想,意蘊高格的文字,讓這本書沉澱百年,依然醇香濃郁,散散發著悠悠的哲思。

《浮生六記》

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於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罷。——俞平伯

我相信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間美麗的東西。在我翻閱重讀這本小冊之時,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這安樂的問題——讀了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林語堂

《菜根譚》

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菜根”一詞本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應明偶見此言,一時有感而發,便以此為意,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吧關於修養、處世、出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哲學。

《隨園食單》

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飲食文化著作。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在飲食文化方面,全書分為十四個部分,詳細論述了中國14至18世紀中葉流行的三百多種菜式,為後人留下了反映清代飲食文化興盛發展的寶貴歷史文獻在語言方面,袁氏語言生動活潑,旁徵博引,既有故事性的記述,也有隨筆性的論證,可讀性較強,正是這種通俗生動的語言,給呆板的食單食譜,注入了形象的表述,令人耳目一新;在理論研究上該書也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在思想文化價值上作了更多理論與實踐探討,表現了袁氏飲食文化思想與觀念的傳承創新特色。

《閒情偶寄》

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論及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器物古玩、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生醫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觸及到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清代文學家李漁是著名的才子與“玩家”。他的《明清小品叢刊:閒情偶寄》也堪稱是明清小品文中較富盛名的一種。此書以輕快的文風,表現了當時文人蓄聲伎、好歌舞,遊山水、築園林,嗜茶酒、諳美食,著蓑衣、披僧袍,讀閒書、作雅事的追求自然與愜意的生活。

《夜航船》

明代文學家張岱撰寫的一部小百科全書,全書共計二十部、一百二十五類,收錄四幹餘條目。從天文地理到經史百家,從政治人事到禮樂典章,從日用文玩到花鳥蟲魚,從三教九流到神仙方術,廣採博收,無所不包。

我的書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夜航船》。這部明代小百科的書名確實太有意思了,連我自

己巡睃書架時也常常會讓目光在那裡頓一頓,耳邊響起欻乃的櫓聲。——餘秋雨

張宗子(岱)曾寫過一部《夜航船》的書,在書中,張宗子云:天下學問,唯夜航船中zu難對付。張宗子所說的“夜航船”,系一些旁門左道的功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人倫政事,草木花卉,鬼神怪異,非常高妙。一一趙焰

有人這樣形容:哪裡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哪裡肯定有張岱;曲終人散,風冷月殘,有人吹岀縷悲簫,那聽客肯定是張岱。一個多麼豐富、美好的男人。所以,我說: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章詒和

夜航船中的"考問”雖多是一些極膚淺的事,但它卻包羅著“天下學問”,都應重視的。《人民日報(海外版)》





廿初左右


我其實是很喜歡讀書的,尤其是歷史書,開始的如史記,九章算術,四大名著,三言兩拍,看得比較雜。現在開始按系列看書了,第一步把魯迅全集看完,現在看24史,我覺得看書尤其是紙質版的書還是要比電子書有厚度、深度!所以我主要還是看紙質版的書。當然數學類的書籍我也每天必須看!


Dulbert的數學


薦一 | 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

一.

人類同一個偉大故事,“神話即人的另一個宗教”,“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年輕時,坎貝爾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中世紀文學,專門研究英國亞瑟王與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

“從當代藝術家(“現代神話創作者”)、現代科學家到古代精神典籍、亞瑟王和他的騎士的傳奇,似乎都採用的是相同的語言:神話的語言。”

“他連續五年找不到工作,於是選擇了看書。在閒暇時他學習了博士委員會想讓他忘記的一切——現代文學、歷史、哲學、亞洲宗教、心理學、凱爾特傳說、美洲印第安傳說、非洲傳說和社會學”

二.

“俄狄浦斯最新的化身正站在第五大道和第42街的交叉口等紅綠燈 ,將續寫美女與野獸的浪漫故事。”

三. 第一章

“神話和儀式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提供能夠引領人類心靈前進的象徵,與那些不斷將心靈向後拖的人類幻想是對立的。”

“事實上,當我們拒絕這類有效的心靈幫助時,神經質的發生率會非常高。”

“我們固著在嬰兒期未完成的意象上,不願意成長為成年人。令人悲哀的是,美國強調的是一種逆向的發展:目的不是逐漸成熟變老,而是保持年輕;不是與母親脫離,而是始終黏著母親。因此,丈夫們依然在崇拜孩提時的神聖之物,成為父母希望他們成為的律師、商人或才子,而妻子們在結婚十四年,養育了兩個孩子之後依然在尋找愛情——這隻能來自半人馬、精神病院、色情狂以及睡夢中的淫妖,他們要麼像上文引用的第二個夢境中的那個男子,要麼像現代銀幕上的男主人公,化著妝,頗受女性青睞,位於淫穢性愛女神的神殿裡。”

“如果外界沒有通過神話和儀式來提供,那麼它們便會從內部通過夢境來彰顯——否則我們的能量便會一直被閉鎖在陳腐的、早已過時的遊戲室裡,深藏在心底。”

薦二 | 卡爾榮格:《金花的秘密》

榮格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釋衛禮賢之死。

這就是Bob Dylan那首歌裡唱的吧,Knock knock, knocking the door。被犧牲掉的,一定會回來敲門。

榮格的歐洲評述,整合與超越是有方法的,這就是所謂“自性之路”。允許模糊性,順其自然是件重要的事情。

榮格的這句話:“一切好東西都是昂貴的,人格的發展則屬於最昂貴的東西。”

這是榮格自畫的一幅曼陀羅,

描繪了宇宙的對立與統一。

最外一圍描繪內-外、陰-陽之關係

薦三 | 卡爾榮格 《紅書》

“模仿,曾經是生命之路,那時人還需要英雄”

“榮格在老年以後有一次心臟病發作,忽然靈魂出體,看到自己浮游在能俯視整顆靜靜旋轉的地球的太空之中。俯視崝嶸,窐寥窈冥的他立下遺囑說五十年之內不可出版紅書之後就死亡了。在此之前他利用中國的易經給自己占卜到了坎卦。帶著防毒面具潛入海底兩萬裡,他知道自己要往下沉睡了。除開他作為人類男性一些慾望上的事件,他完成了一個仁至義盡而精疲力盡的英雄主義式的夢想。”

聰明徵服世界,單純卻征服靈魂。事情都是相對的,亦是有度的。

薦四 | 卡爾榮格:《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

榮格提醒跟隨東方修習系統的西方人,“鑑於西方的心靈(崇尚邏輯、理智、分辨)和東方特質(將混沌、直覺視為天然)的不同,西方練習者應該避免模仿,這對於觸及本性(Self)毫無助益,而只是對於東方心靈的模仿。”

那就是,模仿和壓抑,與真理無關。 從自身的情況出發開始練習。

自性化

榮格學說中的自性寓意著與生俱來的最原始的心理本質,意味著人格的完善與發展,意味著接受和包含與集體的關係,意味著實現自己的獨特性。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與生命中,自性要求被認識,被整合,被實現。

若是用莊子的話說,意識層面的自我,多是人為的結果;而內在的自性,則更接近於“天性”的成分。榮格自稱為莊子的追隨者,莊子的信徒。他的整個思想體系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