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容忍”態度 讓精準監督成為“新常態”

3月26日召開的市紀委四屆五次全會為2020年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工作劃定了路線圖。如何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統籌開展好全年重點工作?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身處正風反腐一線的紀委書記怎麼說?

書記說紀 | 以“零容忍”態度 讓精準監督成為“新常態”


書記說紀 | 以“零容忍”態度 讓精準監督成為“新常態”


以“零容忍”態度 讓精準監督成為“新常態”


根河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副主任、代主任高雲


在呼倫貝爾市紀委四屆五次全會上,雲一龍同志在報告中指出:“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精準監督促作風轉變,以精準監督問責倒逼工作責任落實”。這裡強調了紀委監委履行好監督第一職責的關鍵在於把握“精準”,即:精準定位、精準聚焦、精準發現、精準處置。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強化精準思維,以“精準監督年”為總抓手,緊盯重點領域、重要崗位、“關鍵少數”,圍繞權力運行各個環節,著力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實事求是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紀委監委專責落到實處,使精準監督成為紀檢監察工作持續深化和動態發展的“新常態”。

一是精準把握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的形勢,開展基層“微腐敗”大清掃,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基層權力沒有暗箱,微腐敗滋生危害極大,如何抓好小微腐敗治理、切實提升監督檢查執行力成為當前的一項重任。紀檢監察機關要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緊緊抓住基層黨員這個“關鍵少數”,在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基礎上,延伸下移監督關口,把正基層權力導向,防止“越俎代庖”。聚焦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社會保障等多方面多領域,下沉基層、紮根民生、傾聽民音,直面群眾身邊多發、易發、高發的小微腐敗,正視那些不易被發現、卻又影響惡劣的末梢問題,細化監督、集中整治、嚴肅問責、嚴把實效,切實打通“最後一公里”,讓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

二是更加精準有力整治“四風”,藉助大數據、“互聯網+”等平臺,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近年來,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四風”問題力度持續加大,在戰果頗豐的同時也要看到,隨著科學技術的日趨發展,“四風”問題正在不斷“變異進化”,少數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違規違紀方式方法“花樣翻新”:有微信紅包、電子轉賬的“隔空操作”,有借他人之名、“穿個馬甲”頂替的私車公養等等,這些問題已經逐漸成為紀檢監察工作的一大難點。在這場權與利的拉鋸戰中,腐敗問題似乎衍生出了抗體,轉化了媒介,變得更加隱匿難尋。而面對這種新情況,只有監督手段的與時俱進、監督打法的持續升級、監督方式的更新換代,推進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三轉”,充分進行監督的再監督,才能更好的推進“四風”問題整治工作。監察體制改革以來,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合署辦公優勢,已優化整合資源,拓寬監督渠道,從嚴打擊懲處。在紮緊制度籠子的基礎上,更要融合新媒體大數據時代的更新要求,廣泛構建“互聯網+”的“四風”問題監督舉報平臺,借科技之新,助力主責主業,逐步實現黨風政風、社會民風、網絡新風的良性互動,純淨基層政治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