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中記載,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文化內涵是什麼?

聿劍培訓師


理性與清醒

“小窗”的原文是: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

大意是,以理智的態度來聽取各方面意見,心中就會有正確的主張;用道德規範來約束心中的慾望,心境自然清明。

因為我們是有情緒的、有情感的、有活思想的,所以我們愈加需要理性;因為客觀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所以我們必須有理性的態度來面對變化;因為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有自己的觀點和選擇以及判斷,所以我們必須具有高度的理性意識,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與判斷。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資訊發達,我們無不經受著各種考驗,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我們要用道德規範來約束我們自己、調整我們自己的心理狀態、讓自己內心平衡和寧靜,能夠做到收放自如、有條不紊、自然平和。


我們會時常感情用事,所以我們需要理性;我們時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用道德規範來時時刻刻地約束自己。理性、自律、尊重他人,必將收穫成長和成功!


聿劍培訓師


以理智來判斷所聽到的言語,則心中自有主張。以品德修養來摒絕私慾,則心境自然清明。

如果不以理智判斷言語,而逕以感情接受言語,往往會使我們犯下錯誤。因為感情是主觀的,許多語言的發生只是基於一時的情緒發洩,這種話和客觀的事實就有很大的差距。無論是喜是怒,是哀是樂,經常在事後發現言過其實。如果我們在聽話時不能分辨這一點,那麼就會做下錯誤的決定或行為。所以一句話聽到耳中,一定要以我們的理智來判斷,說話的人是出於理智還是情緒,與事實有無出入,這樣才不會被誇大的消息所誤。

我們的心之所以不能清靜,是因被私慾混濁,同時心胸也因慾望的逼迫而感到喘不過氣來,沒有一刻得到安寧。倘若我們能在道德修養上多下工夫,便可以知道有許多欲望是不應該,也是不必要的,這樣便可減低那些不合理的欲求,而使我們的心趨於平靜。既然不會逼緊自己去滿足私慾,自然能暢通胸懷去呼吸清爽的空氣。


倉儲人


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狹義上講,就是聽言以理,則有主中;窒慾以道,則自清心。聽到別人言語,經常理去分析判斷後,方生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慾望阻絕,要先明大道,信而受持方清明心自見。

文化內涵實深遠,不見性終不見。言非真言,中外,古今,各人,一事,一時,一心,一地,一識,心隨境波,或言不由衷,或言不及義,或言辭犀利,或言語嘮叨等等,皆為言無著處,聽者喜嫌。你我他為世間一凡夫,因常理存世間,依常理評是非,自己之見則中中道。若聖賢見性,以本聽言,則自有主見,而不能言。以道窒慾,則心自清,也復如是。



凡夫書旨


這句話大概意思是:用理智來分辨聽到的言論,自己心裡自有主張。以道德來遏制慾望,心裡自然清靜。

《小窗幽記》的文化內涵,大概就是教你怎麼做人,為人處世該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