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半寶貝每天一到十的計算題,200個多嗎?怎麼樣最好?

用戶2864271438722


你好,我是做學生課後託管工作的,輔導孩子們做作業後,我個人覺得200道題太多了,建議每天30-50道題即可。剩下的時間,你可以培養孩子其他方面。帶過這麼多孩子後。我個人覺得學齡前的孩子,比較重要的兩點是習慣和閱讀。

孩子的學習習慣需要從小養成,例如需要自己檢查上學要用的文具,書本;能夠早睡早起不遲到,有好的時間觀念;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地聽講;能不能認真書寫,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一系列的習慣,在學齡前,孩子需要意識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區別,要努力養成好習慣。

孩子需要堅持每天閱讀,閱讀對孩子太重要啦!!!閱讀能夠讓孩子增長見識,善於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表達自己。長時間的閱讀,不斷地給孩子輸入知識,語言的信息,孩子在腦海中,心裡積累後,慢慢地就會輸出。他們會開口表達,書寫表達。愛閱讀的孩子總是讓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上的建議供你參考!可以再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安排學齡前的培養,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方法和順序也會不一樣的,



植物花小丑


5歲半寶貝每天一到十的計算題200個多嗎?5歲半寶貝每天一到十的計算題200個我覺得有點多了。具體有以下幾點。

1、5歲半寶貝快上一年級了,每天練習適量的計算題是非常好的習慣,可以鍛鍊寶寶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專注力,如果太多了,比如100、200個計算題每天練,時間長了會讓人厭煩的。

2、5歲半的寶寶,正是思維活躍的時期,我們可以再讓寶寶練習點其他的習題,比如應用題:盤子裡有三個蘋果,媽媽又拿來兩個蘋果放在盤子裡,問現在有幾個蘋果?這樣也更能鍛鍊寶寶的數學羅輯思維習慣,也會讓寶寶覺得很有趣的。

3、寶寶可以每天練50道左右的計算題,再練習點其他題。練習計算題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要堅持練,做完後要統計時間和錯了幾道題。然後幾天比較一下,看看速度和正確率是否提高。

[育兒路上有你有我!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歡迎點評!我是qingwufeiyang ]


qingwufeiyang


五歲半的寶寶每天計算題200有點多了,十以內加減法運算不是強加記憶,是讓孩子掌握運算規律,培養孩子的運算思維。這樣孩子才能靈活運用,我的孩子也是五歲多一點,我是這樣鍛鍊孩子的。

疫情在家這段時間,正好有時間培養孩子幼小銜接,我先在朋友那找到一年級上冊的語文和數學課本,我大體看了一遍以後,瞭解了主要的知識點和教學方向,開始給孩子做正式的教學了。

孩子在家期間不比學校,沒有老師的約束和課堂氛圍,很容易走神,腦子裡全是玩具和電視,我每天給他規定的學習時間是上午9:00到9:45,下午定在3:00到3:45分,課堂時間45分鐘。課堂安排加減法計算15分鐘,語文拼音學習15分鐘,美術15分鐘。使用我給孩子買的加減法練習本,15分鐘只做三頁,每頁的題目在25道左右,三頁總計題目在80道左右。做完以後我給打分。我告訴孩子60分是及格,60-80分是一般,90分以上才是優秀,孩子對打分很在意,每次都做的很認真。語文15分鐘,剩下的10分鐘給孩子一張白紙,讓他想到什麼畫什麼,不要模仿也不要學別人的,就是想什麼就畫什麼。

我為什麼選擇練習本,練習本可以以練帶學,練習本的好處就是裡面的加減運算是通過實物傳達給孩子,比如1+1等於幾,練習本上面會有一個蘋果+一個蘋果這種模式,孩子容易理解,因為運算本來就很抽象嘛。還有連線啊,判斷對錯啊,水果啊,動物啊等等,這種模式是鍛鍊孩子的運算思維,孩子看圖做完也就領會1+1是什麼意思了。

數學知識往往都是抽象難懂的,孩子對加減運算是沒有概念的,你問他1+1等於幾,很多孩子憑空是想不出來的,他們需要藉助物體來幫助他們運算,兩個手指比劃一下他們就會明白,因此,孩子的加減運算,不只是存在於紙面上的運算“量”,更多是培養孩子的數學運算思維,家長可以看看孩子的運算課本,裡面有很多的加減運算,都是以物體或者動物或者別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慢慢的開始鍛鍊運算思維。

總結:在孩子運算培養上面,量是一個方面,更需要培養孩子的運算思維,通過遊戲、玩具、紙牌等都能鍛鍊孩子的運算思維,在孩子開始接觸加減法運算的時候,量要小,花樣要多,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會運算,而不是隻運算。


牽著螞蟻逛街


為什麼一定要算200個計算題,孩子在還沒到具體運算的發展階段,這樣提前學習妨礙了孩子的成長,這時期多讓孩子玩,在玩中提高專注力協調性,多與小朋友交流提高社會性才是為未來打基礎的

思考一下讓孩子算算數是你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鐵蛋媽媽親子溝通


我認為多,一個5歲半的寶寶,沒必要做那麼多題。

第一、5歲半的寶寶馬上上一年級了,對於他來說十以內的計算題難度不是太大,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他連十以內都掌握不好,是不是該看看孩子其他方面

第二、我想你是想讓寶寶多練習,算的快點,俗語,怕輸在起跑線上,但我認為你的做法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增加寶寶的不耐煩情趣,會對這件事牴觸。十以內他會算,有可能會算的慢,你天天讓她/他算200道,需要花太長時間,寶寶年齡小,專注度就不高,太長時間她/他坐不住,尤其還是枯燥的數,不要說寶寶,就大人也會煩。

第三、一次太多,分幾次吧,我認為也沒必要。這就屬於重複性勞動,這種做法就是想熟能生巧,馬上上學了,小學一年級教學重點就十以內的加減法,老師還會教。如果寶寶掌握了全部技巧,會不會上課專注度不高,不聽老師講課,如果這種壞毛病養成,說的嚴重點,後果不堪設想,我們的重點在後面,初高中怎麼辦。

第四、天天逼寶寶學習,後天會不會產生厭學情緒,這也難說。現在小,你能管了,大了,到了青春期就怕反抗,到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偶遇wqzs


哈哈,難倒我老頭子了,不過,這個引人而異,如果寶貝一切正常,未嘗不可吧?



常慶林雙戈樓主


家長想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進入小學不落後與其他孩子,想法是對的,但是如果做題的數目過多,不但沒有做好銜接工作,反而讓孩子厭學,最後就得不償失。針對5歲半的孩子來說,先培養孩子學會靜坐,5分鐘、10分鐘、

15分鐘、20分鐘,讓孩子慢慢習慣小學課堂紀律,然後每天5-10分鐘陪孩子做數學口算題是可以的,每天5-10道題左右的訓練量,當孩子都比較熟悉了20以內的加減法,這時可以互換角色,讓孩子當口答出題人,用遊戲的方式去吸引孩子去感受數學的魅力,你還可以買一些數學繪本,陪孩子去看看數學小故事等等。


豬頭蘭妹


你每天做200個試一試


雨宇你同行


寶貝很聽話,五歲半在沒有上一年級的情況下,完成兩百道題很不錯了,棒棒噠!


放飛的花貓


10以內加減法,每天200道。肯定多啊!況且這樣做只是機械的重複,起不到很好的結果的。

我想咱們家長的初衷可能是:鍛鍊孩子的計算能力,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吧。

可殊不知,咱們這位家長對數學的認識有偏差。認為數學就是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就是數學。

其實在幼兒階段,我認為教孩子數學時要和生活聯繫起來。

比如說:在超市,我們可以教孩子認識物品的價格。比較同種物品價格的高低。告訴孩子,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擺放區域。比如:洗化區,熟食區,鮮生區等等。付錢時,告訴孩子人民幣的面值。讓孩子體會,一定價值的錢,可以買多少物品。

再比如說:看到鬧鐘時,教一教孩子怎麼認識鬧鐘。告訴孩子,每個時間點,我們該幹些什麼。什麼時候是吃飯時間,什麼時候是工作時間,什麼時候是休息時間。幫孩子形成時間觀念。

還有,看到一些物體,可以幫孩子認識一下物體的形狀。比如說:圓圓的皮球,方方的凳子,高高的大樹。長長的小河……

而關於計算能力。何不和孩子做些數字遊戲呢。“我藏你猜”,“你藏我猜”呢?

而每天200道練習題,我認為太過於機械了?時間長了,孩子會反感,厭學的。

還是讓孩子的學習多樣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