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兒童孤獨症?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我們關注“星星的孩子”

什麼是兒童孤獨症?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我們關注“星星的孩子”

今天(4月2號)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在自閉症患者當中,有不少兒童患者,他們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根據《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指出,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平均患病率為1%,相當於每100個兒童中就有1個患有兒童孤獨症。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我们关注“星星的孩子”

為了讓社會更多關愛兒童心理問題,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和醫護人員們向市民發放了5000多份《兒童孤獨症健康教育指導》,兒童保健專家駱豔還免費為患兒進行了孤獨症評估。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我们关注“星星的孩子”什么是儿童孤独症?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我们关注“星星的孩子”

那麼,什麼是兒童孤獨症,主要表現是什麼?

孤獨症也就是自閉症,是一種起病於嬰幼兒期的全面性精神發育障礙,包括人際交往和溝通模式的異常,語言和非語言交流障礙,興趣與活動內容侷限,行為刻板、重複等。主要表現有社交障礙、溝通異常,如目光不願與任何人對視交流;喚喊孩子的姓名缺乏反應,不張不睬;社會互動反應缺失,不願參與任何遊戲或活動,興趣狹隘等。

根據《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指南》,兒童孤獨症起病於3歲前,其中2/3的患兒出生後逐漸出現孤獨症的症狀,約1/3的患兒經歷了1-2年正常發育後出現了倒退,並開始出現孤獨症症狀,如原本會喊爸爸媽媽,後來不會喊了。然而,由於目前自閉症的病因不明確,因此還無法通過產前診斷和孕期檢查提前篩查出胎兒是否患有孤獨症。兒童孤獨症的發生與孩子早期家庭背景、父母的教養態度及兒童家庭環境無關,也不是因後天環境因素造成。導致兒童孤獨症的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後天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等。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孤獨症?症狀有哪些?

1.不說:不會說話或說話遲;

2.不(少)看:缺乏目光對視,“目中無人”;

3.不應:不答應、我行我素、自我中心;

4.不(少)指:無恰當的身體語言,例如手指指物、炫耀、參照;

5.不(少)理:不聽指令、不合作、獨自嬉戲。

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會是孤獨症嗎?

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是社會交往的表現。孤獨症兒童的核心症狀是社交障礙,對於這類孩子應該追蹤觀察,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會是孤獨症嗎?

兒童語言發展有相應的過程,一般從牙牙學語開始,再是單字、詞、詞組、短句、長句,到3歲左右基本可以掌握母語。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已經在語言發育上表現出明顯的落後。儘管語言發育遲緩並非兒童孤獨症(ASD)診斷必要條件,其他發育行為也多表現有語言發育遲緩。但對於語言發育延遲兒童,務必考慮要與ASD進行鑑別,需要前往專科醫院由心理行為發育門診或者精神科的醫生來診斷。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我们关注“星星的孩子”

兒童孤獨症可以治癒嗎?

從生物學異常的角度來看,孤獨症是終生存在的。但是換一個角度,從社會適應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孤獨症是可以治癒的。他(她)能夠在社會中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甚至還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可以結婚育子,我們就可以認為與普通人無異。

目前來說,由於孤獨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清楚,所以目前尚缺乏針對孤獨症核心症狀的藥物,主要依靠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手段,藥物治療為輔助性的對症治療措施。

3歲前是孤獨症兒童康復治療的黃金期。7歲以下的兒童,年齡越小,大腦發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發現、早干預是孤獨症兒童康復治療最重要的基本策略。然而,孤獨症的干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以年計算。長期干預可以對孤獨症核心障礙有改進,一般患兒至少需要2-3年的密集型干預。輕度的孤獨症孩子經過科學的早期干預,預後非常理想,但在學齡期仍然需要持續的社交溝通技巧的幫助。

家長需要學習相關的知識,做好兒童居家指導,配合醫生做相應檢查,及時評估兒童發育水平,使醫生準確指導和調整兒童康復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