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的燕兒窩與革命烈士陵園

烏魯木齊的燕兒窩與革命烈士陵園

  燕兒窩是烏魯木齊南郊的風景區,林木參天,碧草芳生,浩浩蕩蕩的烏魯木齊河,從這裡穿越而過,林濤水聲不絕於耳,宛若和諧的音樂。燕兒窩是由“燕兒斬蛟龍”的民間傳說而得名的。據說古代時候,烏魯木齊河由於一條蛟龍興風作浪,造成了洪水災害,洪水越漲越高,威脅著兩岸居民的安全。就在這危急時刻,有個名叫燕兒的小夥子,手持鋼叉,勇敢地撲向浪濤,殺死了蛟龍,洪水平息了,但是勇敢的小夥子燕兒卻一去未回。不久,就在河岸附近的石崖上出現了許多小山燕,飛舞鳴唱,使這一帶成了雅靜的“燕兒仙境”。

  兄弟民族把燕兒窩稱作“烏拉泊”,這是蒙古族的厄魯特部落牧居在烏魯木齊時的名稱。“烏拉泊”,就是“紅色靶場”的意思,因為當時的遊牧部落經常在這裡射靶比武,優勝者往往披上人們贈送的紅色絹帶,縱馬奔馳在綠色的原野上,顯到格外英俊。

  “燕兒仙鏡”和“紅色靶場”,儘管都是歷史傳說,但是傳說中的佳話美景,給風光秀麗的燕兒窩增添了更為壯麗的色彩。“燕”字在我國古典文學中含有“安息”的意思,《詩經·小雅北山》中有“或燕燕居息”的詩句;《漢書·蔡義傳》裡也有“願賜清閒之燕”一語。這些話都是說“要安息在一個清靜的地方”。所以把革命烈士的忠骨,安葬在這樣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環境裡,無論是對革命烈士的忠魂,還是對踏著他們腳印前進的人們,都是稱心如意的。

  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燕兒飛舞的峻崖腳下,整個陵園掩映在翠柏蒼松和花果林木之中。園門是用肅穆的青色大理石砌築的,門首刻有董必武同志的金色題字“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園內有水泥修築的通行道和祭奠廣場,廣場前方並排著五座用大理石雕築的陵墓和基碑,正中是陳潭秋烈士的陵墓,內側兩邊是毛澤民烈士和林基路烈士的陵塞,外側兩邊是喬國楨烈士和吳茂林烈士的陵基。在這裡燕燕安息的五位革命烈士,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目中,永遠是天山頂上的青松,瀚海深處的路標。

  陳譚秋烈士是黨的創始人之一,毛澤民烈士是經過萬里長征的紅軍幹部;林基路烈士是黨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喬國禎烈士是農民運動的骨於,吳茂林烈士是黨的第一代空軍戰士。他們都是從一九三七年以後,和一大批中共黨員一起,受黨中央的派遣,來新疆工作的。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們以身作則,模範地在新疆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傳播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部門的工作中,為新疆各族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於一九四三年被反動軍閥盛世才殺害獄中。解放以後,黨和人民政府,根據新疆各族人民的要求,於一九五六年在燕兒窩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安葬了五位烈士的忠骨。

  燕兒窩革命烈士陵園,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陵墓,也是各族青少年接受共產主義教育的課堂。每年清明時節,有成千上萬的工農群眾和各族各界人士前來憑弔掃墓,也有英姿颯爽的各族青少年,在這裡舉行入團入隊的宣誓活動。無論是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他們肅立在革命烈士的陵基前,靜聽著雄壯的《國際歌》,心潮澎湃地瞻望著毛主席的蒼勁題字:

  共產主義是不可抗禦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死難烈士萬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