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路線 :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行程:310公里

路況:G320國道、S216路況好,S216有大約10公里在修路,難走。

今天全天都在峽谷中穿行,只有幾小段路算是平路吧,路過大理,沒有想在此停留,直接穿城而過,過幾天再說大理的事,今天也沒拍幾張照片,各位湊活著看看吧,我很少去景點,喜歡坐在車上慢慢行走的感覺,喜歡路邊的風光,不論是山區、海濱、還是鄉村、集市我都愛慢慢的去看,(城市我不喜歡)不是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嗎?我覺得不單單是風景的問題,還與人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路邊的風景更容易使人融入其中,景中有我,我也是景....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出了永平就是山路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距離大理還有幾十公里就進入了峽谷,高速公路、國道、還有一條小河全在這個峽谷中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路過大理,沒有想在此停留,直接穿城而過,過幾天再說大理的事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出了大理後路邊的景色,走進雲南就走進了最美的風景裡,放眼過去都風景,在雲南根本不要去收費景點,

只要你有時間那就像我樣慢慢遊走,保證你能看到最美的野景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那邊在下雨,好在我不往那邊走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今天一直在山溝中穿行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路邊吃飯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昨天買的雞沒吃完,今天中午接著吃,在加油站時把小白菜洗好了,直接放入雞湯中開鍋就能吃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路遇塌方,好在沒把路封上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今天的路好像沒到山頂也沒下到谷底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這一段大約10公里在修路,難走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路過石羊鎮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石羊古鎮,又名“白井”,古為“鹽豐縣”,處於楚雄、大理、攀枝花三座城市之間,古鎮的孔廟中現存當

今保存最完好,體積最大的孔子銅像。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石羊古鎮是雲南著名的"滇國鹽都,祭孔聖地",有幾十處古蹟,喜歡看古鎮、古蹟的可以在這裡好好玩一天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今天是正月十五,晚上在大姚縣的一家餐館吃旋轉小火鍋,喝了點紅酒,晚上就住在了餐館附近的一家酒店裡,明天去東川紅土地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沿邊遊:瑞麗姐告-梁河縣-騰衝熱海

今天先去S234省道的終點,也就是南畹橋口岸,然後就調頭往回走了,經過一國兩寨景區時進去看了一眼,(2012年來過了,這次只是看一眼,回想一下當年來這裡的的事兒)再向著騰衝方向慢慢玩過去,路上主要經過:允燕塔、南甸宣撫司署,其實我很少去景點,喜歡坐在車上慢慢行走的感覺,喜歡路邊的風光,不論是山區、海濱、還是鄉村、集市我都愛慢慢的去看,(城市我不喜歡)不是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嗎?我覺得不單單是風景的問題,還與人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路邊的風景更容易使人融入其中,景中有我,我也是景......


早上起來到街上的早點店吃了點餌絲就到瑞麗江邊的瑞麗江廣場方向駛去,從姐告出發經過瑞麗江大橋時,看到路邊有一群群的緬甸人,男人都穿著裙子,女人臉蛋上都塗著兩塊粉底一樣的東西,然後我就到了瑞麗江廣場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我也屬於知青的米那一代人,路上遇到這種地方我都會去看看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向弄島鎮出發,到達弄島鎮後再前行2~3公里就到了南畹橋口岸,看樣子這裡只有邊民才能過往,欄杆那裡是國境線,有邊民證即可通行,這裡也是S234省道的終點,從這兒開始就走回頭路了,今早過來時景點都沒進,回去的路上找兩個有特點的景點看看

到達一寨兩國景區,國界線跨過瑞麗江,到了中國一邊,獨特的一寨兩國景區,國界線從村寨中劃過,導致了村裡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如一房跨兩國、一井跨兩國等奇觀,讓這裡成為全國最容易出國的地方。不過寨子不大,一會就能轉完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寨子中的國境線以竹籬、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因此,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裡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邊民們每月數十次地穿越國境線而渾然不覺。寨子裡的老百姓語言相通、習俗相同

醒目的黃色警示牌提醒遊客止步,這裡是國界線,不過你走到黃線那邊看看,也沒人管你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中緬第71號界碑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稀疏的低矮樹叢就是“國界”右邊中國,左邊緬甸,中國與緬甸在咫尺之間。這個地方的一院兩國僅僅是形式上的,右邊中國,左邊是緬甸的房子,邊民們每天數次地穿越國境線而渾然不覺。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一秋蕩兩國” 鞦韆坐落於國境線旁,對面就是緬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輕輕一蕩,便可瞬間“出國” 鞦韆後邊那尺把寬的草溝就是國界,這裡是可以瞬間“出國”又可瞬間回國的地方


沿邊行:永平縣-大理-大姚縣

南甸土司衙門位於梁河縣,也叫南甸土司司署。南甸宣撫司署,建築群按漢式衙署式佈置,由五進四院, 47 幢, 149 間房屋組成,佔地面積 10625 平方米 (約等於 10 畝多土地),按土司衙門等級分為公堂、會客廳、議事廳、正堂、後花園、五進四院

南甸土司頭人刀氏龔姓,原籍南經應天府上元縣。明初隨軍征討雲南,因屢建戰功,後升官定居於此,逐漸被當地土著傣族文化融合,成為漢傣文化融合的典範。原南甸宣撫司轄地廣闊,實力雄厚,世襲為官二十八代,歷時五百餘年,在雲南邊地土司中影響很大。

南甸宣撫司署和內地的舊社會時的衙門相差無幾,都設置有牢房、賬房、審案、住宿、練兵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