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在中國廣袤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草原南端,距北京180公里處有一片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這裡是渾善達克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平均海拔1100多米,東西長約450公里,面積5.2萬平方公里。是內蒙古中東部四大沙地之一,中國十大沙漠之一。來錫林郭勒的遊客通常都是來這裡看看的。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冬季,錫林郭勒草原空曠寒冷,植被在夕陽下變黃,沙地變金。只有這些馬、牛、羊點綴著草原,使之更加生機勃勃。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一般來說,這裡的沙地是不毛之地,但渾山大河沙地上不時有高大的樹木。這棵孤零零的樹,樹頂有兩個引人注目的鳥巢,成了遊客眼中的一道風景。我不知道是什麼鳥把它們的家建在這些沒有葉子的樹枝上。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渾山大喀沙為什麼有時會有樹映入人們的眼簾?原來這裡是中國著名的水上沙漠。一般來說,草原或沙漠中都有水田。人們稱之為水泡。這樣的水泡並不大。有的只是一個游泳池,面積很大,像一個小湖。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神奇的是,渾善達克沙地上有大大小小的水泡。當夏季有大量降雨時,這些水會從沙中流出並聚集到河裡,但在冬季看不到。當地人說,夏天來的時候,沙漠裡的草和樹長得更好。我不知道這些被黃沙包圍的樹花了多少年才長成參天大樹。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在G207國道西邊,渾善達克沙地上有一個觀景臺。日落時,沙漠由黃色變成紅色。遠遠望去,一對雙面石雕靜靜地矗立在草原戈壁灘上。這個雕塑叫“平山沙地雙面人雕塑”,是用草原上的花崗岩雕刻而成。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這是一組背對背的面部雕塑,由蒙古族男女的頭像組成。走到他們的一邊,看看女性的身影。這是蒙古族婦女的一張臉,臉上帶著微笑,給人一種和平與愛的感覺。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另一方面,男性的身材是一張典型的蒙古族摔跤臉,面部略顯肥胖,下顎有一對。它遙望遠方,目光深邃,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這座雕塑所包含的是一幅草原與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畫面。

中國不缺水沙漠,曾被譽''塞外江南'',今卻成困擾北京沙塵源

早年渾善達克沙地並不缺水,所以當春天來到這裡,水草豐美。有人稱之為“長城之南”或“花園沙漠”。但由於近年來氣候乾旱和人為開墾,渾善達克沙地面臨著河湖萎縮、荒漠化加劇、草地退化等問題,已成為近年來北京沙塵的主要來源之一。

聲明:本文作者為搜狐網。除了搜狐官方的說法外,該意見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搜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