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工藝如何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看完你就懂了!

更多關注公號:環保水處理(hbscl01)


1、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機理


1、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 SND)


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技術( SND) 是在同一個反應器內同時產生硝化、反硝化和除碳反應。它突破了傳統觀點認為硝化和反硝化不能同時發生的認識,尤其是好氧條件下,也可以發生反硝化反應,使得同步硝化和反硝化成為可能。


硝化過程消耗鹼度,反硝化過程產生鹼度,SND故能夠有效地保持反應器中pH值穩定,無需酸鹼中和,無需外加碳源;節省反應器體積,縮短反應時間,通過降低硝態氮濃度可以減少二沉池汙泥漂浮,因而 SND 成為生物脫氮的一個研究熱點。對於 SND 生物脫氮的可行性,目前有以下主要三種從不同角度出發得出的觀點:


宏觀環境角度:該觀點認為完全均勻混合狀態是不存在的,反應器內 DO分佈不均勻能夠形成好氧、缺氧、厭氧區域,在同一生物反應器缺氧/厭氧環境條件下可以發生反硝化反應,聯合區段內好氧環境中有機物去除和氨氮的硝化,SND是可以實現的。


微環境角度:該觀點認為微生物絮體內的缺氧微環境是形成 SND的主要原因,即由於氧的擴散( 傳遞) 限制,微生物絮體內存在溶解氧梯度,從而形成有利於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微環境。


生物學角度:該觀點認為特殊微生物種群的存在被認為是發生 SND的主要原因,有的硝化細菌除了能夠進行正常的硝化作用還能夠進行反硝化作用,有荷蘭學者分離出既可進行好氧硝化,又可進行好氧反硝化的泛養硫球菌;還有一些細菌彼此合作,進行序列反應,把氨轉化為氮氣,為在同一反應器在同一條件下完成生物脫氮提供了可能。


目前對生物脫氮的微生物學研究和解釋較多,但都不夠完善,對 SND 現象的認識仍在發展與探索之中。微環境理論是被普遍接受的,由於溶解氧梯度的存在,微生物絮體或生物膜的外表面溶解氧濃度高,以好氧 硝化菌及氨化菌為主;深入內部,氧傳遞受阻及外部溶解氧大量的消耗而產生缺氧區,反硝化菌為優勢菌種,故可導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發生。該理論解釋了在同一反應器中不同菌種共同存在的問題,但也存在一個缺陷,即有機碳源問題。有機碳源既是異養反硝化的電子供體,又是硝化過程的抑制物質,汙水中的有機碳源在穿過好氧層時,首先被好氧氧化,處於缺氧區的反硝化菌由於得不到電子供體而降低了反硝化速率,可能影響SND的脫氮效率,故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機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MBBR工藝如何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看完你就懂了!


2、MBBR生物移動床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機理


MBBR是結合懸浮生長的活性汙泥法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法的高效新型反應器,基本設計原理是將比重接近水、可懸浮於水中的懸浮填料直接投加到反應池中作為微生物的活性載體,懸浮填料能與汙水頻繁多 次接觸,逐漸在填料表面生長出生物膜( 掛膜) ,強化了汙染物、溶解氧和生物膜的傳質效果,即而 MBBR被稱為“移動的生物膜”。基於迄今SND機理研究,綜合微環境和生物學理論,MBBR生物膜內SND可能存在的反應模式是,分佈於生物膜好氧層的好氧氨氧化菌、亞硝酸鹽氧化菌和好氧反硝化細菌與分佈於生物缺氧層的厭氧氨氧化菌、自養型亞硝酸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相互協作,最終達到脫氮目的。


MBBR是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載體處於流化狀態,進而形成懸浮生長的活性汙泥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充分發揮附著相和懸浮相生物兩者的優越性,不僅提供了宏觀和微觀的好 氧和厭氧環境,還解決了自養硝化菌、異養反硝化菌與異養細菌的DO之爭和碳源之爭。故MBBR可實現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過程的動力學平衡,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非常良好的條件,能實現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


2、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響因素


實現 MBBR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關鍵技術是控制 MBBR 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應動力學平衡,解決自養硝化菌和異養細菌的DO之爭及反硝化菌和異養細菌的碳源之爭等,故實現其主要控制因素有:碳氮比、溶解氧濃度、溫度和酸鹼度等。


1、填料對MBBR法的影響


MBBR法的技術關鍵在於比重接近於水、輕微攪拌下易於隨水自由運動的生物填料。通常填料由聚乙烯塑料製成,每一個載體的外形為直徑10mm、高8mm的小圓柱體,圓柱體中有十字支撐,外壁有突出的豎條狀鰭翅,填料中空部分佔整個體積的0.95,即在一個充滿水和填料的容器中,每一個填料中水佔的體積為95%。考慮到填料旋轉以及總容器容積,填料的填充比被定義為載體所佔空問的比例,為了達到最好的混合效果,填料的填充比最大為0.7。理論上填料總的比表面積是按照每一單位體積生物載體比表面積的數量來定義的,一般為700m2/m3。當生物膜在載體內部生長時,實際有效利用的比表面積約為500m2/m3。


此類型的生物填料有利於微生物在填料內側附著生長,形成較穩定的生物膜,並且容易形成流化狀態。當預處理要求較低或汙水中含有大量纖維物質時,例如在市政汙水處理中不採用初沉池或者在處理含有大量纖維的造紙廢水時,採用比表面積較小、尺寸較大的生物填料,當已有較好的預處理或用於硝化時,採用比表面積大的生物填料。


2、溶解氧(DO)對MBBR法的影響


DO濃度是影響同步硝化一反硝化的一個主要的限制因素,通過對DO濃度的控制,可使生物膜的不同部位形成好氧區或缺氧區,這樣便具有了實現同步硝化一反硝化的物理條件。


從理論上講,當DO質量濃度過於高時,DO能穿透到生物膜內部,使其內部難以形成缺氧區,大量的氨氮被氧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使得出水TN仍然很高;反之,如果DO濃度很低,就會造成生物膜內部很大比例的厭氧區,生物膜反硝化能力增強(出水硝氮和亞硝氮濃度都很低),但由於DO供應不足,MBBR工藝硝化效果下降,使得出水氨氮濃度上升,從而導致出水TN上升,影響最終的處理效果。


通過研究最終得出了MBBR法處理城市生活汙水DO的一個最佳值:當DO質量濃度在2mg/L以上時,DO對MBBR硝化效果的影響不大,氨氮的去除率可達97%-99%,出水氨氮都能保持在1.0mg/L以下;DO質量濃度在1.0mg/L左右時,氨氮的去除率在84%左右,出水氨氮濃度有明顯上升。另外,曝氣池內DO也不宜過高,溶解氧過高能夠導致有機汙染物分解過快,從而使微生物缺乏營養,活性汙泥易於老化,結構鬆散。此外,DO過高,過量耗能,在經濟上也是不適宜的。


因為MBBR法主要是通過懸浮填料來實現最終的汙水處理,所以DO對懸浮填料的影響也是影響整個處理結果的關鍵。有研究表明反應器的充氧能力在一定範圍內隨著懸浮填料填充率的增大而增大。在曝氣的作用下,水隨填料一起流化,水流紊動程度較無填料時大,加速了氣液界面的更新和氧的轉移,使氧的轉移速率提高。隨著填料數量的增多,填料、氣流和水流三者之間的這種切割作用和紊動作用不斷加強。但加入填料量為60%時,填料在水中的流化效果變差,水體紊動程度也降低,使得氧的傳遞速率下降,氧的利用率降低。所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水質,控制好DO的量對整個工藝最終的處理結果是至關重要的。

MBBR工藝如何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看完你就懂了!

汙託邦社區想要更多?就到汙託邦社區!小程序


3、水力停留時間對MBBR工藝的影響


合適的水力停留時間(HRT)是確保淨化效果和工程投資經濟性的重要控制因素。水力停留時間的長短將直接影響到水中有機物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進而影響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吸附和降解效率,所以針對不同的汙水類型找出經濟而合理的HRT是非常關鍵的問題之一。


另外還有試驗結果表明:在中低氨氮負荷條件下,隨HRT的減少,氨氮填料表面負荷逐步升高,同時去除率維持原有水平或有一定增長;當氨氮負荷升至高水平後,隨著HRT的減少,氨氮去除率逐步降低。這些針對HRT的實驗研究結果為今後MBBR法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比如試驗只是單純的考慮HRT本身的影響,沒有把其他因素與HRT的關係有機的結合起來,在研究中將HRT和其他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探討,不僅找到實驗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實驗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也得到了很好地體現。所以針對影響因素的研究我們需要更全面更綜合的考慮。


4、水溫對MBBR法的影響


在影響微生物生理活動的各項因素中,溫度的作用非常重要。溫度適宜,能夠促進、強化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溫度不適宜,能夠減弱甚至破壞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溫度不適宜還能夠導致微生物形態和生理特性的改變,甚至可能使微生物死亡。而微生物的最適溫度是指在這一溫度條件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動強勁、旺盛,表現在增殖方面則是裂殖速度快、世代時間短。


MBBR法主要是通過生物膜中各種類型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來達到對汙水中有機汙染物的降解,所以生物膜生長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廢水處理的最終結果,尤其對於硝化菌、反硝化菌而言,它們的生長週期長,且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硝化菌的適宜溫度是20℃-30℃,反硝化菌的適宜溫度是20℃-40℃,溫度低於15℃時,這兩類細菌的活性均降低,5~C是完全停止,所以溫度的變化將直接影響這類細菌的生長。相關實驗結果表明,氨氮填料表面負荷的變化基本與水溫的變化趨勢一致。水溫低時填料表面負荷低,水溫高時填料表面負荷約達到水溫低時的15倍。由此可見,硝化細菌受溫度影響大,低溫條件下活性較弱。


5、pH值對MBBR法的影響


微生物的生理活動與環境的酸鹼度密切相關,只有在適宜的酸鹼度條件下,微生物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pH值過大的偏離適宜數值,微生物的酶系統的催化功能就會減弱,甚至消失。不同種屬的微生物生理活動適應的pH值,都有一定的範圍,在這一範圍內,還可分為最低pH值、最適pH值和最高pH值。在最低或最高的pH環境中,微生物雖然能夠成活,但生理活動微弱,易於死亡,增殖速率大為降低。


參與汙水生物處理的微生物,一般最佳的pH值範圍,介於6.5-8.5之間。MBBR法作為生物膜法與活性汙泥法相結合的工藝,同樣依賴於微生物的生長以達到有機物降解的目的。所以保持微生物最佳pH範圍是取得良好汙水處理效果的必要條件,當汙水(特別是工業廢水)的pH值變化較大時,需要考慮設調節池,使汙水的pH值調節到適宜範圍後再進行曝氣。


6、其他因素對MBBR法的影響


根據每一個具體試驗條件的不同,還會有許多不同的影響因素。如氣水比一般控制在(3~4),這樣的氣量能使反應器中的填料均勻地循環轉動起來;濁度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濁度大使得某些懸浮物容易覆蓋在生物膜的表面,阻礙生物氧化作用的進行,導致處理效率大幅下降,同時還容易造成填料堵塞,另外整個實驗對進水濁度和出水濁度進行了檢測,進水濁度為17.6-160NTU,出水濁度為18.1-142NTU,結果發現中試裝置對濁度基本沒有去除效果,出水濁度隨著進水濁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需要嚴格控制好進水濁度的量;COD容積負荷對去除率也有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COD容積負荷為0.48-2.93kg/(m3•d)的範圍內對COD的去除率基本穩定在60%-80%。


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時間下COD的去除率隨負荷呈正比增加趨勢,這是因為當進水COD濃度較低時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速率也較小,其降解能力不能充分發揮,當進水COD濃度增大時促進了生物膜微生物的生長,提高了降解速率,故對COD去除率得到了提高。以上各因素都會對汙水處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還有營養物質、有毒物質等,如果這些物質過多的偏離微生物生長需要,就會對汙水處理的最終結果產生影響。我們須根據具體的條件和要求來確定哪一個因素是主要影響MBBR法的最終結果。


3、MBBR生物脫氮應用現狀和前景


MBBR不僅建設週期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管理簡單方便和集中與分散處理皆適宜,而且工藝運行穩定可靠,抗衝擊負荷能力強,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汙水處理工藝。國外學者針對 MBBR對有機物的去除及脫氮除磷的機理和影響因素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且在城市生活汙水、小型汙水廠深度處理的設計,已有超負荷運轉的活性汙泥處理系統的改造,垃圾滲濾液處理,造紙和食品工業廢水等水處理已有較廣泛的應用。在國內低濃度生活汙水、少數工業廢水及汙水深度處理回用等工程治理中也對MBBR有少量的應用,MBBR作為脫氮工藝的處理單元,並對MBBR生物硝化特性、反硝化特性研究。


具有能耗低、投資省、池容小及容易保持 pH 值等諸多優勢,加之處於活性汙泥法和固定生物膜法之間的MBBR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逐漸得到應用,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也賦予了 MBBR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研究的現實意義。


基於目前的研究,應對 MBBR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機理和動力學模型做更深一步的探索; 對 MBBR 同步硝化反硝化運行條件、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為生物膜間的好氧細菌、厭氧細菌及異養細菌等細菌提供良好的代謝條件; 加強特殊菌種的篩選,提高MBBR系統脫氮效率,為 MBBR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的應用做好理論準備。


參考資料:王濘, 沈雁群, 高衝, et al. 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研究進展[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1):1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