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聽春雨憶江南

寶貝在身旁已入睡,我起身開始收拾碗筷,洗衣拖地......等忙好所有家務躺在床上,已是夜裡十一點。

如此,日復一日。

今夜,屋外春雨綿綿。躺在溫暖的被窩裡,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捨不得睡去

我愛這樣的雨夜。靜靜的點一盞微黃的小燈,想象著綠葉被雨水沁潤後,在夜幕的襯托下,泛著幽幽的光。萬物都在雨中自由的舒展......

忽聽春雨憶江南


只是,這樣的時光,在有了孩子之後,少之又少。但也正因如此,才顯得更加珍貴。

此刻的我,身處江南,卻因為疫情,只能通過窗外莎莎的雨聲來感受江南的春。

這時節的楠溪江畔,大概已是碧水蒼天,杏花微雨了吧。

忽聽春雨憶江南


記得有一年春天,同某人一同去了楠溪江旁的一個古村,那裡一天只有一趟班車進出。

村子依山而建,清一色都是翻新改建的木質樓房,錯錯落落的從山腳一直到半山腰。

雖然到村裡的交通不便,卻也早已商業化。看起來倒也沒有太多的新意。

但有一點很特別,一進村口,便聞到陣陣香甜的味道。仔細一看才發現,這裡家家戶戶都支起了爐架,在烘春筍。舉目望去,潮溼的空氣中,青煙嫋嫋.......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春天的氣息,竟可以是這樣的絲絲甘甜。

晚飯時,選了一家半山腰的飯店,只有我們兩個客人。到的時候,老闆正在忙著做自家的飯菜。迴廊上擺著一張桌子,看樣子是準備在這吃晚飯。走廊的盡頭,一口大鍋正在烘著筍,火焰在爐子裡劈劈啪啪的跳動著。

此時的雨越下越大,雨水順著屋簷滴落,形成了一條條雨簾。彷彿要把兩個世界隔離開來,簾內人間煙火,華燈初上。簾外蒼山翠竹,暮色四合。

我被眼前的景緻深深吸引,便也把桌子搬至迴廊,一邊吃著晚飯,一邊看雨水潺潺。

飯桌上,一盤脆甜的炒春筍是必不可少的,又點了杯老闆自家泡的楊梅酒,就著這拂面的雨霧,淺酌笑談。

待我們酒至微醺,便起身離開。約好老闆第二天帶我們上山挖筍。

忽聽春雨憶江南


次日,我們如約挖了兩大袋春筍。老闆抬頭看了一眼山間的雲霧,對我們說:“快走!要下雨了!”

在我們剛過神來的間隙,雨就下了下來。再看老闆,挑著兩袋筍已經把我們甩出了幾丈遠,不一會連人影都看不見了。這大概就是山中生活練就的功夫。

既然躲不了,那就索性不躲了。雨中漫步也別有一番滋味。遠山雲霧繚繞,近處的田地也籠罩著一層霧氣,不遠處有人穿著雨衣牽著牛在地頭勞作。此時此景,竟然和年少時的春天這樣的相似。這不正是我印象中春天原本的模樣嗎?

忽聽春雨憶江南


可是,年少時的我並不喜歡多雨的春季。

人真是很有意思的動物,曾經想要逃離的,兜兜轉轉之後,竟成了心心念念想要去尋找的。即便你走過了千山萬水,到頭來最能觸動你的,往往是似曾相識的氣息。

那時上學的路上要經過一大段的田埂路。每到下雨,路面就變得泥濘溼滑,一不小心就連滾帶爬的掉進田裡。輕則髒了鞋襪,重則滿身淤泥。

後來,多愁善感的青春期,在寫給同學的畢業紀念冊上寫道,最喜歡的是細雨濛濛的天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也未必是真的喜歡。

再後來參加工作,因為做銷售,穿梭於深圳的大街小巷。南方的雨來的奔放熱烈,常常溼了鞋襪也沒法換,一穿就一整天,自然是更不喜歡雨天的。

在一座沒有四季的城市裡摸爬滾打了十年,竟不知什麼時候起,開始喜歡上多雨溼潤的春。

或許是從決定停下腳步的那一刻開始吧。曾經那些匆匆忙忙患得患失的日子裡,哪裡有心情和精力去體會四季的流轉和歲月的更迭?

只是,凡塵俗世愛恨糾葛卻無處不在,讓人避無可避。即便你停下腳步什麼都不做,他們也自然會找上門來,擾人清靜。

所以,有時間卻也未必能有心情。

終究還是要在這是非恩怨利益瓜葛中,反覆捶打出一顆清明通透的心。

想起那句詩: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我想,如若能一直保持無閒事掛心頭的狀態,大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了吧。

我當然是還做不到的。那就繼續等待考題吧。

只是,這答題的間隙,還是可以好好欣賞和感受這春花秋月、夏風冬雪的美好。也算是不辜負這一場人生大夢。

忽聽春雨憶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