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不問早”,有沒有這種說法?

牽著蝸手散步


首先因為清明節源自於寒食節,後來逐漸被被取代,而寒食節的習俗也逐漸演變成清明節的,寒食節從春秋起,距今二千六百多年曆史。其次可以從宋代黃庭堅寫的《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驚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這首詩中充滿悲傷情緒,可見清明節是悲傷莊重的。清明節是掃墓緬懷親人的日子,不適宜說開心快樂的話語,所以說清明前後不問早,同時又要去跟著大人,長輩去掃墓,所以說稀里湖糊塗跟著跑。




小吳練字


清明節期間不能問候“早安、晚安”?

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傳統節日習俗禁忌”。

01 最初版本:清明節不能說“清明快樂”

早在2016年,四川一個條幅引起了網友的爭議:

在清明假期,四川樂山某小區掛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恭祝全體業主節日快樂!”

有些小區業主們覺得不太舒服,後來有人把照片傳到網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有人覺得“觸黴頭”,有人認為這是“掃墓祭奠,寄託哀思”的節日,祝福“快樂”不嚴肅,還有些人並不介意,但是隨大流也就不說“清明快樂”了。

02 升級版:清明節不問候“早晚安”

2019年,禁忌版本再次升級,連問候早安都不行了。

許多微信群裡流傳這樣一段話:清明節期間(前三後四共七天)互不問好。還煞有介事的給出了理由:這是陽間人問候陰間人的時期。

03 專家解讀:這是對“清明節”的誤會

清明節原本是24節氣之一,與農耕。後來融合了寒食節、上巳節等傳統文化節日,增加了文化功能。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有了寄託哀思的功能,上巳節原本踏青郊遊、也有祭祀宴飲的習俗,所以清明節作為“接盤俠”,將這些功能都擔在了肩上。

踏青郊遊,難道不是快樂的事情嗎?

原本,中國人祭奠去世的親人主要在七月十五中元節,近代以來,中元節漸漸淡化,清明節的祭奠掃墓的功能逐漸被強化,許多人甚至認為清明節就是專門祭奠逝者的節日,忽略了踏青郊遊的節日內涵,才漸漸有了這些傳言。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明確表明:清明是可以說“清明節快樂”的,這樣的說法其實已延續很長時間;相較而言,“不能說清明節快樂”,是近兩年才冒出的說法。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人們對清明節的內涵瞭解不夠深。

(曉閒讀書原創,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曉閒讀書


按照不少地方的民俗,在清明時節,朋友見面,何止不能說早上好,要講究的地方多了去了。不過,估計今天的清明節,會令那些不長記性的馬大哈,徹底擺脫掉口不擇言的難堪。

今年的清明節,見面互道珍重,不握手

就說一大早上,迎面遇見了一個人,然後呢? 哎呀,原來是你呀,二柱子對華哥說道。不好意思,剛才都沒認出來!為啥呢?因為大家都戴著口罩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因為天氣不好,所以很可能導致視線不佳。此時,如果出門買早點,打南邊來了一個口罩蒙面的人,你能認得出是誰嗎?在狀況不明的時候,咱們中國人主動說早上好的幾率應該不大。相反,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才不管什麼清明節,按照習慣,走在路上,逮到誰就跟誰說早上好。

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心情沉重的時候,還追著人家說早上好,明顯不合時宜。咱們中國的清明節,又叫寒食節、踏青節、祭祖節、掃墓節,總之,統統與祭祀祖先有關。慎終追遠,緬懷先輩及祖宗的恩德,是一件很嚴肅、莊重的事情。此時,如果還不停嘴地說早上好,就顯得有點二百五了。正確的做法是互道珍重,對吧?

現在是防疫的非常時期,相互握手也可以免啦。朋友見面,現在流行的所謂碰肘太麻煩,僅僅點頭示意又像是特務在對暗號。相較之下,雙方拱手作揖就挺合適。然後,再說點您多多保重之類的貼心的話語,弄得雙方的心裡都熱乎乎的,這多好。

在民間,清明節無疑是個大日子。毫無疑問,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習俗,我們有責任繼承下去。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我們人類的生活習俗造成很大的改變。比如說,在上墳掃墓的時候,大家也不宜扎堆,也要注意個人防護。踏青後的親友相聚,也應按照當地政府部門的指引行事,切不可違反相關的規定哦。

別忘了,對故人的追思,主要是為了祈盼先人對子孫的祝福。清明過後,我們應該收拾心情,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爭取早日戰勝疫病,重新上路。





小莫墨天使


清明節,是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日期一般在公曆4月5日。 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民間有踏青郊遊、掃墓祭祖等風俗。

清明節燒紙祭祖,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早清明,,晚十月一。”意思是清明上墳燒紙最好在清明當天燒祭,如果當天有事去不到,可以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去燒祭,過清明節後就不能燒祭了。而十月一日恰好相反,當天燒祭更好,如果當天去不到,就在十月一日後幾天燒祭也行,一般說清明十月一前後不能 錯過3天。

這裡面有這樣的傳說,相傳人死了以後變成鬼會去陰間報道,陰間會把前去報道的鬼管理起來,以免再回陽間作亂。每年十月一日把鬼放出去,讓他們回家過年。年過完後在收回管理。一般清明節是鬼返回陰間的最後期限,這一天所有的鬼都要回陰間報道,過了這一天,先人們都走了,在燒祭他們就收不到了。所以“早清明,晚十月一”!


王志毅


清明節是國家規定的掃墓緬懷親人的日子,是為了懷念逝去的親人們,祭奠給他們掃墓,送鮮花燒點紙錢,是悲痛的日子,,不適宜說開心快樂的話語,早上好也是一天的祝福,所以也不宜說,清明日這天也是大家都在懷念先人和己故的親人,如果問好的話,人家心理不高興,所以清明日最好不要向大家問好。



南陽訪古尋蹤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應該只是特例或是極小範圍內的民俗,不是廣泛大眾化的風俗,從古至今未有相當資料佐證。相反,翻開古典文學乃至當今,人們在清明節不僅僅只是沉浸在掃墓祭祖的哀痛中,還有豐富多彩的踏青、郊遊、野炊等活動。如唐代,全國特意放假三天,到野外春遊、放風箏、盪鞦韆等;宋.程顥的“…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嫁遊衍莫忘歸”…故曰:一年一度一清明,人間四月芳菲天。幾千年文明史,滄海桑田,萬物變迀,而始終不變的是清明時節眾人寄託哀思、緬懷先人、悼念已故親人,祈禱逝者安息。而生者更應一路向陽,面對親朋好友,道聲平安健康,如同往常!





發歌放牛


清明節是國家規定的掃墓緬懷親人的日子,是為了懷念逝去的親人們,祭奠給他們掃墓,送鮮花燒點紙錢,是悲痛的日子,

不適宜說開心快樂的話語,早上好也是一天的祝福,所以也不宜說,清明日這天也是大家都在懷念先人和己故的親人,如果問好的話,人家心理不高興,

所以清明日最好不要向大家問好。清明節問好確實是不好的,所以說大家忍一天,

明天再問好了。


雷地文化



頹人雜記


“清明前後不問早”是有這個說法的!清明節是中國人的重要節日,從古至今行成了許多風俗習慣,這是我們掃墓緬懷親人的日子,是為了懷念逝去的親人們,祭奠親人給他們掃墓,送鮮花燒點紙錢,是悲痛的日子,,不適宜說開心快樂的話語,早上好也是一天的祝福,所以也不宜說,清明這幾天前後也是大家都在懷念先人和己故的親人,如果問好的話,人家心理不高興,所以到了清明這幾天最好不要向大家問好。



歲罒月


各地方不同?我們沒聽說過。說來聽聽?[祈禱]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