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1、居住在倫敦貧民窟的期貨交易員薩勞(Sarao)被控在家操盤的時候引發了美國股市在2010年發生的閃電崩盤事件。

在此,倫敦交易員不打算給薩勞洗地,薩勞固然就不是個好小子,但做交易的又有誰敢打包票的說自己不是個壞小子呢?(沒有地圖炮的意思,各位交易員離開了市場都還是好人的)不過就此次事件來說,我個人認為薩勞替人背黑鍋了。

申明:全文大多由倫敦交易員個人撰寫或翻譯,部分內容來自FT中文網的翻譯,因時間倉促(實際上就是懶癌犯了),本文只寫了一個來小時,倫敦君本人不對準確性負責。

被控讓華爾街在五分鐘之內瞬間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的英國人薩勞(Sarao),只用一款普通軟件,在倫敦郊區(倫敦交易員覺得他家其實就是貧民窟)的家裡就完成了操盤。

如今,他被起訴引發整個行業愕然。一些批評者認為,僅憑一個交易員就造成如此巨大混亂,表明美國金融監管制度在互聯網時代也許早已失靈。

此次問題之前已經發生過多次,其實各大自營交易公司基本上都犯過這類事(當然大多都是小問題),這個給黑幫論資排輩一樣,一個大牛公司不被監管約談幾次好像連交易員都沒面子。

但是,由於互聯網時代的‘交易員外包’化,使得監管權限變得異常模糊,處罰的界定也變得異常艱難。

倫敦交易員在這就不提大名鼎鼎的Swift Trade(現已改名DTTW)前幾年在LSE(倫敦證交所)犯下的事了。我個人感覺,日內交易的本質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倫敦這邊的交易員很多都是一邊看盤一邊打牌,Spoof詐唬其實是比較常見的行業行為,也是深深地烙印在行業基因裡的。

但在相近的時間段內,此次Sarao和Swift Trade的處罰等級截然不同,我只能說Sarao不小心捅了一個簍子運氣不太好(當然也有他做的太過火的原因,‘不作就不會死’),而且也許他成為了某自動高頻交易公司的替罪羊。

本月在英國倫敦的美指期貨交易員Navinder Singh Sarao被警方逮捕,罪名是欺詐(spoof),最主要的犯罪證據是他被認為是導致2010年5月6日讓美國股市在五分鐘之內神秘暴跌9%,道指在幾分鐘內大跌近1000點的主要嫌疑人。

當時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到底股市發生了什麼事情,媒體當時主要還是認為可能又是哪個喝醉了的交易員不小心打錯了交易指令所造成的,經過了多年的調查之後,主管機關終於慢慢了解到,有一群人默默的運用一些手法在金融市場中獲取高額不正當的利潤。

(這簡直就是在逗逼了,還經過‘多年的調查’,要麼就是在找託詞,要麼就是不盡職,很多做過專業日內交易員的朋友都有過Spoof的操作經歷的,倫敦交易員在去年就推送過一篇文章關於如何識別‘假’的交易訂單,重複一下:Spoof詐唬其實是比較常見的行業行為,它是深深地烙印在行業基因裡的)

華爾街日報用圖示告訴大家Navinder Singh Sarao的詐騙手法是如何運作的(上圖為華爾街日報的英文原圖,下圖為華爾街見聞翻譯的中文圖):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中文圖由華爾街見聞翻譯)

英國期貨交易員納溫德·辛格·薩勞因被控涉嫌操縱市場、導致美國股市“閃電崩盤”而引起熱議,薩勞已與4月21日因被美國司法部指控涉嫌操縱市場而被英國警方逮捕,面臨引渡。

一樁2010年美國股市“閃電崩盤”的陳年舊案由此再次被媒體翻開,而這名交易員則成為爭議焦點。

是誰,那一天讓紐約股市道瓊斯指數在5分鐘內暴跌600點,總市值蒸發近1萬億美元,而自己牟利近百萬美元?英國媒體23日刊登薩勞的照片,讓外界首次一睹這名“華爾街之狼”的真容。

不少人眼中,日進斗金的他居然在與父母共處的普通廉價公寓內製造美國股災令人不可思議。不過,一些熟悉薩勞的前同事透露,這間陋室藏著薩勞擊敗其他頂尖金融機構的“制勝法寶”。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2、創紀錄“崩盤”牟利近百萬

2010年5月6日,道瓊斯指數在20多分鐘內暴跌約1000點,其中最劇烈的600點下跌發生在5分鐘內,之後指數又大幅回升。這一交易日也創下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單日盤中跌幅,堪稱華爾街歷史上波動最為劇烈的20分鐘。

美國執法部門調查發現,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來自英國的薩勞。他當時在位於倫敦郊區的普通住宅內,利用家用電腦對美國股市的期貨交易系統下虛假合約單,製造恐慌並引發股市動盪。

按照美方指控,薩勞利用一個計算機交易程序對美股股指期貨下鉅額賣單,但能瞬間實現撤單,以保證這些賣單不會成交,卻能對交易價格構成實時拋壓。

這一做法的目的並非完成交易,而是影響價格和達到操縱市場的目的,因而構成欺詐。(倫敦交易員補一句,此類行為雖然違規,但大家其實或多或少都有操作.......說了很多次,日內交易的本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嘛)

5月6日那一天,薩勞自上午開始就對交易系統下虛假賣單,市場出現下跌趨勢後,他繼續加大“拋售”力度,在中午12時33分左右達到最瘋狂階段,致使美股指數暴跌。

薩勞隨後在暴跌的地點購進數只“便宜”期貨合約,待股指回升後拋售,當天盈利近90萬美元。

美國司法部估計,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薩勞通過交易美股標普500指數期貨合約總共盈利4000萬美元。

薩勞如今面臨美方司法部門提起的一項電信欺詐、10項大宗商品欺詐、10項大宗商品市場操縱行為以及一項欺騙行為指控。如果被裁定成立,這些指控合計將為薩勞帶來最高380年監禁。

英國《每日郵報》24日報道,薩勞與父母一起居住的公寓位於倫敦西郊的普通社區豪恩斯洛。相比金融機構扎堆的倫敦市中心,豪恩斯洛更靠近主要金融交易所所使用的一個互聯網服務器所在地。

這一空間上的距離雖然只意味著交易時段極其微小的時間差,但足以讓擅長交易的薩勞抓住先機。

金融機構“福特科斯”交易員尼爾·克拉蒙德2002年曾為剛剛入職的薩勞培訓交易技巧,可以說是他的導師。他說,薩勞入職後就成為了公司最成功的交易員之一,而他在豪恩斯洛的公寓為他提供了完美的交易地點。

“其中一個交易服務器位於斯勞,你離那裡越近,你就能越快下達交易指令,”克拉蒙德說,“你可以超越(倫敦)金融街所下的單,意味著他(薩勞)在捕捉市場微妙波動過程中處於更有利位置。或許只有十億分之一秒差別,但這對交易員來說已經意味著財富。”

3、“勵志傳奇”

根據美國司法部估計,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薩勞通過交易美股標普500指數期貨合約總共盈利4000萬美元。

英國《泰晤士報》獲得的一份公司賬目顯示,薩勞向一個員工信託基金支付了2300萬英鎊(約合3450萬美元),並支付過1500萬英鎊(2250萬美元)“擔保金”,意味著他的財富超過5000萬美元。

不過,他的這些財富藏在何處仍不為外界所知。

一名前同事告訴《每日郵報》記者:“他(薩勞)是個超人交易員,賺錢能力讓我們震驚。他(2008年)離職的時候帶走了250萬英鎊(375萬美元),我們從未聽說過的數字……我們後來都受到激勵,開設離岸交易賬戶。”

《每日郵報》報道,薩勞一次接受交易雜誌採訪時說,他每天通過交易能獲利3萬至8.8萬英鎊,行情好的時候一天能賺25萬英鎊。

2010年5月6日,美國股市突然暴跌600點,然後在一片恐慌的大約20分鐘後反彈——這件事後來被稱為“閃電崩盤”(flash crash),當時倫敦西區的一名獨立交易員因其交易行為,受到了美國最大期貨交易所的警告。

這已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第三次警告英國出生的36歲交易員納溫德•辛格•薩勞(Navinder Singh Sarao)及其經紀商了,起因是下單並迅速撤銷訂單的行為——這種操作被稱為“誘騙”(spoofing)。

“市場預期,交易指令是為了執行真實的交易而在誠信基礎上發出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告訴他。

然而,如果說這讓薩勞感到擔心的話,那麼他至少可以感到安慰的是,當日市場收盤時,他斬獲了87.9018萬美元。兩週後,他向自己的經紀商誇口稱,他已告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親我屁股”。

上週,薩勞出現在倫敦一家法庭上,面對美國司法部(DoJ)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提出的刑事與民事指控,罪名是他涉嫌在那天加劇了恐慌,並持續投入一種行為模式——據稱該模式讓他在4年裡賺到了近4000萬美元。

上週三,身著運動褲和淡黃運動衫的薩勞以505萬英鎊獲得有條件保釋。他準備反對美國當局引渡他到伊利諾伊州受審的努力;他在美國面對的指控包括電信欺詐、大宗商品欺詐、商品市場操縱以及誘騙操作。如果被判有罪,他面臨長達25年的刑期。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薩勞很難說得上是那種宇宙主宰型人物,也不符合“閃電”交易員的特徵——那些人以超高速互聯網連接和先進軟件獲得一毫秒的優勢。

相反,他用一款現成軟件程序的定製版進行操盤,地點就在死氣沉沉的倫敦豪恩斯洛區(Hounslow)不起眼的家裡(見右圖)。到目前為止,他是因閃電崩盤而面對刑事指控的唯一人士。

薩勞被逮捕已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其他監管機構的市場監管再度受到批評,並促使一些人質疑,在大型操盤手的作用未受懲罰之際,薩勞是不是被當做了替罪羊?

此外,據一名舉報者的律師透露,儘管美國監管機構花了大量時間調查市場歷史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但當局只是在他的當事人提供了對相關交易的數百小時分析之後,才向法庭提起此案。

在批評者看來,一個單幹的交易員就可能造成如此大的混亂,這表明美國各自為政的監管制度不適合被電腦化交易緊密連接的金融市場。

“用了5年才抓住(逮捕)這個傢伙,這個事實表明執法系統已失靈了,”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詹姆斯•安吉爾(James Angel)說。

薩勞磨練操盤技能的時候,正趕上市場轉向電子交易。隨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1997年推出“e-mini S&P”——一款基於標普500(S&P 500)股指的小型期貨合約,投資者有了押注股市走向的順暢途徑。他們也可以使用這一合約使自己的投資組合免於虧損。

這吸引了薩勞,他的家就在倫敦希思羅機場標準進場航路的下方。2003年,他參加英國一家小型經紀商的培訓生課程,由此踏入交易這一行,並很快脫穎而出。“

(其實倫敦自營對沖基金的大多數新手交易員在前幾個月都是無薪且自費的)他是個多少有點怪的人,但他是一塊天生的料子,一個天才,”曾經旁觀他交易的一名人士表示,“他可以像你我閱讀報紙一樣閱讀屏幕。”

薩勞始終保持著冷靜,戴著重型耳機,屏蔽掉交易室的噪音。“他那時還不修邊幅,他根本不在乎這方面,”上述人士表示。

兩名熟悉他倉位的兩位人士透露,他建立了進行大筆交易的名聲。“有一天,他一邊跟我聊天,一邊交易了5000手”其中一人表示(懂行的朋友請自己算算5000手的名義價值有多大。。。)。

到2008年,薩勞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下一個席位,由此得以押注芝加哥市場的走勢。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幾乎立即注意到了他的行為;次年3月,該交易所聯繫了他的經紀商MF Global,提醒他們注意薩勞。該公司把交易所的郵件轉發給薩勞,並告訴他:他可能在違反規則。

問題在於,薩勞向e-mini市場發出大量交易指令,然後迅速撤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追蹤了他在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之間的交易後指出,這種手法“似乎對市場的指示性開盤價產生了重大影響”。

“當這種行為導致價格下跌時,據稱薩勞賣出期貨合約,然後在更低價格把它們買回來,”美國司法部表示,“相反,當這一市場行為停止、市場反彈時,據稱薩勞買入合約,然後在更高價格將其賣出。”

監管機構聲稱,薩勞在2010年5月6日快速下單並撤銷指令。在不到2小時內,他發出6個e-mini交易指令,在對其進行了1.9萬次替換或修改後將其取消,而沒有完成任何一筆交易。監管機構稱,其間他的操作介於CME全部E-mini賣方訂單的20%至29%之間。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薩勞也會執行實際交易,以提高回報。法院文件顯示,到2009年,薩勞據稱開始向海外轉移現金,以此避免為他的交易利潤交稅。2010年,他創辦了一家名為Nav Sarao Milking Markets的公司,註冊地為加勒比海小島尼維斯。

2011年,他創辦了一家名為International Guarantee Corp (IGC)的公司,總部位於安圭拉,該公司有一個瑞士的銀行賬戶。他利用IGC向自己的交易公司發放貸款,並投資於其他公司。

法院文件顯示,一年後他授權進行了一筆轉賬,把資金從另一個瑞士的銀行賬戶轉移至迪拜的聯合阿拉伯銀行(United Arab Bank)。倫敦交易員補一句:這傢伙還真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啊,每一招都走的非常巧妙各有深意,懂行的人自然懂,我就不戳穿了。

但是,薩勞據稱的操縱交易行為仍然繼續,而美國監管機構至少到了2013年底才開啟調查。

當局揪出薩勞的舉動引發交易員乃至整個行業愕然。觀察人士稱,從本質上講,市場反映的是許多人的選擇和動作,對於市場的大幅波動,不應該追究任何個別交易或行動的責任。

“(薩勞的交易)可能是導致當天市場波動的眾多因素之一,”Rosenblatt Securities的董事總經理賈斯汀•沙克(Justin Schack)稱,“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人就是閃電崩盤的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奧匈帝國王儲,他的遇刺成為一戰爆發的導火線)。”

上週,CME重申了自己的立場,該交易所自己的調查以及監管機構的調查均認為,期貨市場沒有過錯。監管機構稱,薩勞被捕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報告是錯誤的、或者其他操盤手(比如大型資產管理機構)沒有起到作用。

針對閃電崩盤的官方報告在2010年9月公佈,報告強調了一家名Waddell & Reed的機構投資者所做操作的影響。該機構從美東時間下午2:32開始快速賣出41億美元的股期指貨。這種規模的交易遠遠超出薩勞可能企及的程度。

根據訴狀,薩勞於當日下午2:40關閉了其“分層”(layering)程序,2分鐘後標普500真正開始暴跌。他在暴跌期間繼續交易,之後也交易了好幾年。

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閃電崩盤報告的聯合作者安德烈•基裡連科(Andrei Kirilenko)稱,很難看出薩勞定製程序的算法與隨後發生的情況之間的聯繫。

“訴狀稱,這種算法在閃電崩盤發生前後出現了數次,但實際上在閃電崩盤波動最劇烈的時刻並未出現。”

在監管機構辯論市場架構之際,檢方似乎展現了新的活力。“鑑於這一轉折,我們要承認,如今是FBI和美國司法部來掌管市場該如何運行了,”基裡連科教授稱,“這會改變一些事。”

“勵志”的交易故事——他讓華爾街五分鐘之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

薩勞 1995 年中學合影,紅圈所示者為薩勞。

4、“就愛賺錢不愛花錢”

因釀成美國股市如此規模“慘案”,一些人將肇事者稱為現實版的“華爾街之狼”。然而,英國媒體刨根問底後發現,現實生活中的薩勞和這個稱謂格格不入。

薩勞現年36歲,畢業於布魯內爾大學,生活在倫敦西郊的普通社區豪恩斯洛,與父母住在一起,所住公寓正是他涉嫌製造美國股災的作案地。

一些前同事回憶,薩勞生活節儉。比如,他經常在上午10點以後才抵達工作地點,目的就是為了少交擁堵費;他經常穿運動裝上班,還會在午餐時間過去很久以後才去買飯,為的是買到打折午餐。

“他每天都穿運動服,即使已經是一名百萬富翁。”和薩勞共事8個月的交易員亞當· 懷廷說:“每個人都在說他那個不堪的房子,我的記憶中,他只愛賺錢,不愛花錢。”

“獵犬”還是“替罪羊”?

薩勞遭警方逮捕後,一些鄰居才得知他的事蹟,驚訝於他的低調和所積累的財富,因其彪悍的交易風格而將他稱作“豪恩斯洛獵犬”。

不過,部分業內人士對美方有關薩勞製造“閃電崩盤”的指控持懷疑態度,認為他可能是美國當局找到的“替罪羊”。

堪稱英國違規交易員“鼻祖”的前交易員尼克·利森認為,他不太相信美方的說法,更傾向於認為,薩勞的一些做法加速了美股下跌趨勢,成為暴跌的一個導火索。

“我們正在談論的是一個年輕交易員,在他爸媽的房子裡交易,就造成了全球最大股市波動,打敗了現有的那幾家最大投資銀行?”利森說,這聽上去就不太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