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我們要明白自己的崗位、自己的身份,用心用情去做好群眾工作。”
“夜班值守不太安全,我是書記我就得上。”


白天在村委會工作,晚上在卡點值守,42歲的他連續58天奮戰在防疫一線,不幸因突發腦血管疾病搶救無效倒在了一線崗位上,生命最終定格在3月20日13時30分左右。
直到去世,他的辦公桌上還擺放著一份正在修改的張松村渡口承包合同公開招標資料與一份臺灣釋迦果引進種植方案。他就是南沙區欖核鎮張松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定保。
3月30日,記者來到羅定保生前工作的張松村,聆聽他身邊的同事、村裡的群眾等人講述他如何耗盡一生為基層工作燃盡生命之火。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01
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談起羅定保,同事說他是打理村務的“好班長”、村民贊他是喜愛的“好書記”、兒女說他是心中的“好榜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 42歲的他連續58天奮戰在防疫一線,不幸因突發腦血管意外,經搶救無效倒在農村防疫一線的崗位上。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直到現在,張松村黨總支副書記黎瑞芳都不敢相信,長得很壯實,是大家領頭人、“好班長”的羅定保就這樣走了。
3月20日早上8時許,羅定保和往常一樣,早早就回到單位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安排村裡工作人員入戶指導村民做好穗康碼登記。除持續關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他當天還要跟進本村違規搭建農棚拆除工作。
“當天還下著細雨,書記忙完回到辦公室已經是十一點半了。我看到他頭髮全溼了,面色也有點不好,就問他怎麼了。”張松村黨總支副書記黎瑞芳回憶說,由於羅定保當時還沉浸在工作中,因此並未回應她的問話。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怎麼都想象不到,那竟是自己與羅書記的最後一次見面。”黎瑞芳下午兩點多她接到了羅定保突然病逝的噩耗, “我簡直不敢相信,立刻打電話過去求證,最終他的兒子在電話裡哭著確認了這個事情。”


02
疫情防控“好班長”:一線“白+黑”勇擔使命


“我們要明白自己的崗位、自己的身份,用心用情去做好群眾工作。”這是羅定保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村黨組織帶頭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張松村地處欖核鎮西北,常住人口2200多人,其中外來人口100多人。雖然外來人口不多,但羅定保卻從未鬆懈,築牢基層防控線。


從1月23日至3月20日,在長達58天的時間裡,羅定保像個陀螺似地連軸轉,派發傳單、入戶測溫、重點人群隨訪、登記,勸導村民避免聚集,用心守護著一方百姓安康。
羅定保還根據具體情況迅速成立黨員幹部志願隊,連同之前成立的尖刀班,在3個主要出入口設卡防控。從人員排班、協調物資到規範卡點工作流程,事無鉅細他都要自己去管一管才放心。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為減輕其他人工作負擔,他把卡點夜班值守的任務留給了自己。白天在村委會工作,晚上在卡點值守。黎瑞芳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無數次提出建議輪替。但羅定保同志總是笑呵呵地拒絕了:“夜班值守不太安全,我是書記我就得上。”


“他本來三脂高、又有高血壓,但他硬是把勸導崗夜班值守的任務扛了下來。他對防控工作很上心,即使不是他值守的時間他都會到勸導崗巡一巡、站一站,為防控工作盡心盡力。”回憶起那段日子,村裡的幹部深有感慨。


“好書記”所作所為讓村民信服,也一起加入到抗疫大軍中來。村民何大叔原本打算在1月30日為兒子操辦婚事,在村裡擺52桌酒席宴請親朋。羅定保知道後,第一時間上門做工作。“起初我是不同意取消宴席的,畢竟親戚朋友都通知好了。但羅書記耐心細緻、情理並重地給我們做政策解釋,讓我們明白了疫情的嚴重性,我最終決定延辦酒席。”


你在前線奮戰,後方我們守護。在繁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羅定保還了解到張松村黨總支部黨員鍾柳芬的丈夫黃汝梁參加了支援武漢醫療隊,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都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羅定保帶領村幹部關心鍾柳芬,鼓勵鍾柳芬好好照顧家庭,遇到困難向他反映。


鍾柳芬紅著眼眶回憶說:“羅書記待我就如大哥一樣親切。我的丈夫支援武漢後,家裡突然失去了重心,感覺壓力很大。羅書記常常開解我,鼓勵我要有‘為大家’的精神,併為我們積極面對生活鼓勁加油。他真是一位好書記。”


鍾柳芬告訴記者,羅書記生前和同事們日常聊天談起,由於過度為村民事務操勞,他晚上一直都睡不好,直到2-3點才能入眠。“我正好也有睡不著的習慣,就對羅書記說把安眠藥給他一份試試,他本來答應第二天來拿,結果第二天村裡又有事情脫不開身,於是就一直沒拿。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總是把村民事情看得比自己還重。羅書記,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把您生前未做完的事情做好,大家共同努力建設家鄉,請您放心!”


03
村民貼心“好書記”:生命最後時刻仍牽掛民生實事


羅定保去世了,但是他的辦公桌還一如往常,大家會細心地掃去桌上灰塵,好像隨時羅定保就會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坐下。桌上擺放著一份正在修改的張松村渡口承包合同公開招標資料與一份臺灣釋迦果引進種植方案。


這裡飽含著他生前一直期待的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夢想,就在他去世的當天上午,他還配合欖核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經濟農業辦、畜牧站對村裡的2處田間看護房進行了拆除整治,讓這個村子變得更美更有吸引力,讓更多的人願意在村裡留下腳步、留下投資。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疫情前,羅定保在村內工作。


“我寧可得罪小部分人,也要還張松村岸青水綠的美麗環境。” 羅定保曾經說道。在拆除違章建築時,面對一些村民的求情,羅定保始終不為所動。也正是在他的堅持下,2019年張松村共拆除了2條河涌沿岸涉及199戶21547平方米的違章違法建設,為村人居環境改善築下良好基礎。


“村裡有什麼難啃的‘硬骨頭’,他總是衝鋒在前、負責到底,沒有怨言,他是我們心中稱職的好書記,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幹部的初心和使命。”村委會副主任梁牛仔感嘆道。


在羅定保心目中,天大地大,群眾的事最大。張松村屬水資源保護區,生活汙水管網要經道路鋪設,項目施工涉及千家萬戶,問題多、情況雜。隨著防疫形勢漸趨緩和,各項復工復產工作有條不紊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等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


羅定保帶著施工單位實地核查,摸清情況,規劃好汙水管網施工路線,儘量減少施工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協調第三方為村民做房屋鑑定,爭取群眾的理解支持。在他的推動下,如今張松村三大安置區與學信街的汙水管網順利鋪設,村民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提起羅定保的工作,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2017年強颱風“天鴿”吹襲廣東,張松村轄區內出現停水停電。水閘沒有電無法啟動排不了洪水,羅定保二話不說,帶著電工冒著狂風暴雨,爬到閘頭上手工攪動機械開閘洩洪。“當時場景真是太危險了,我讓羅書記別上,他非要和我一起上,如果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掉到洪水裡。他是用命在開閘啊!”村裡的電工紅著眼睛,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為低保戶找工作、主動送慰問品給困難黨員、困難家庭、接送老黨員參加黨員會議為行動不便的老黨員提供便利、為村內患病群眾尋求救助、推動獎教獎學條款寫入村民自治章程……說起羅定保的生平,張松村“兩委”幹部彷彿有說不完的話。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襯得起“郝書記”這三個字。


04
兒女心中“好榜樣”:與爸爸一起值守防疫勸導崗


羅定保常說,“對工作我無愧於心,對家庭我虧欠太多”。噩耗傳來,四口之家突然缺了一角,家人悲痛不已。


“從春節前到現在爸爸每天起早貪黑,我們都沒好好在一起過過週末。”正讀大一的女兒羅少琪眼眶通紅,難掩痛失至親的悲傷。在羅少琪心目中,爸爸是學習的好榜樣,做人做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個假期,父女倆一起奮戰在防疫一線。


“他時常教育我們,作為年輕人,要有責任和擔當。所以他和我提起一起到防疫勸導崗值守的事,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2月12日起,羅少琪在父親的感召下,以志願者身份來到張松村人流量最大的一個路口—“新湧八沙張松防疫聯防檢查點”參與防疫。

悲痛!連續58天奮戰防疫一線,年僅42歲的南沙好乾...

同是黨員的妻子賀潔梅強忍著內心的傷痛說:“他自己有高血壓,我也提過讓他儘快去醫院檢查治療,他總說工作太忙,脫不開身,吃點藥就行。現在他就這樣走了,永遠離開了我們!”


羅定保是一位普通共產黨員,一位平凡的農村基層幹部,但卻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名甘於奉獻、勇當先鋒的黨員。”欖核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潘武揚表示,無論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還是在日常工作中,羅定保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他總是把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初心時刻懷揣在心裡,把為黨的事業無私奉獻的使命時刻扛在肩上,他用實際行動忠實踐行了一名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生動展現了一名黨員幹部的忠誠本色!


帶著對全村防疫、復工復產復耕、美麗田園的牽掛,帶著對老百姓的不捨,羅定保永遠離開了他一生魂牽夢繞的家鄉和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業。羅定保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