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走,我不要上幼兒園。"這樣安排可以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然然今年已經四歲了,馬上就要去幼兒園進行集體生活了。在入園之前,媽媽和然然說過幼兒園的生活,然然聽了之後也很嚮往,並且答應媽媽一定乖乖去幼兒園。

但是,當媽媽把然然帶到幼兒園的那天,事情進行的卻並不順利。

就在然然在感覺到媽媽要走的時候,死活不肯鬆開媽媽的胳膊,任憑媽媽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

幼兒園老師見狀,便拿了一個可愛的玩具毛絨狗試圖吸引然然的注意力,但是,這個方法也失效了。

滿臉淚水的然然抱著媽媽的胳膊不停地嘟囔道:"媽媽你別走啊,我不要上幼兒園。"



看著楚楚可憐的然然,媽媽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可是,去年的這個時候就在同樣的地點上演了同樣的劇情。

去年在送然然去上學的時候,然然就十分抗拒,看著哭泣不止的孩子,又考慮到小孩還小,媽媽就帶著然然回家了。

然然的這種情況其實是一種很典型的入園焦慮。對於即將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入園焦慮十分普遍,是困擾眾多家長的一個大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只要家長朋友們掌握一定的科學育兒知識,其實是很好解決的。

解決小孩的入園焦慮需要家長和教師兩方的共同努力。

一、幼兒園老師

為了幫助幼兒瞭解幼兒園、減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教師請幼兒和家長在入園前進行"觀園",在老師的引導參觀下,使幼兒初步認識幼兒園。

1.熟悉設施

幼兒初進入幼兒園時對幼兒園環境是完全陌生的,因此老師先引導幼兒和家長參觀幼兒園的整體環境和設施,使幼兒初步熟悉幼兒園,增加幼兒對幼兒園環境的安全感。

2.熟悉教師

幼兒對教師的態度是喜歡還是恐懼,是影響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觀園的時候,帶幼兒近距離的觀看教師的工作,瞭解老師有許多本領,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和藹可親,還會陪小朋友一起玩。

班級老師主動對觀園的小朋友親切地微笑、打招呼等,增加幼兒對教師的親切感,減輕幼兒的入園焦慮。

老師給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畫畫、搭積木、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還會給小女孩梳辮子,給小朋友們分飯、整理衣服,和小朋友們親親抱抱等。

3.熟悉活動

帶領家長和孩子們觀看幼兒園小朋友們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室裡孩子們在開開心心地玩區域遊戲:娃娃家裡"爸爸媽媽"在忙著照顧寶寶、建構區裡幼兒用積木蓋起了大高樓、美工區裡幼兒在塗鴉、院子裡的孩子們在熱熱鬧鬧地玩遊戲;午餐的時候,孩子們端著小托盤自己盛美味的飯菜。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活動對未入園的幼兒來說非常新奇。

讓幼兒瞭解小朋友在幼兒園裡做什麼,並通過幼兒園裡小朋友們的快樂情緒感染幼兒,使他們對上幼兒園充滿期待。

二、家庭教育

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幼兒園班級環境和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在家裡進行試園活動,幫助幼兒體驗幼兒園生活,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使幼兒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1.設置遊戲區

指導家長模仿幼兒園的活動區域,將家庭環境佈置成幼兒喜歡的遊戲區,譬如圖書區、娃娃家、建構區、美工區等。

利用每天的家庭親子時間,爸爸媽媽陪幼兒一起讀繪本、玩遊戲、做手工……

2.提前模擬集體生活

邀請同一個班的孩子或社區裡年齡相仿的幼兒來自己家玩,幾個家庭組成一個小群體,模仿幼兒園裡老師組織幼兒進行集體遊戲。

3.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長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練習自己洗手、吃飯、喝水、穿脫衣服、入睡、大小便等;培養幼兒飯前便後洗手、不挑食不偏食、飯後漱口、物歸原處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作息表適當調整

家庭和幼兒園最大的不同是家裡的生活非常自由、隨意,而幼兒園的生活則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科學安排,每個環節時間基本是固定的。

家長按照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時間安排,對幼兒的作息時間進行調整,如:起床時間、晚上和中午的睡覺時間、早餐和午餐時間、加點時間。

避免幼兒晚睡晚起、零食想吃就吃,讓幼兒按時起床、按時進餐,幫助幼兒逐漸習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

三、逐步分離

家長和孩子的分離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幼兒可以在家長遠遠地注視和鼓勵下,逐漸地離開爸爸媽媽,單獨和老師一起玩遊戲,如捉小魚、鑽山洞。

老師在遊戲中親親抱抱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愛,淡化對家長的依戀。

幼兒先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再是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和小朋友一起玩,最後是與爸爸媽媽半分離下和老師玩。

層層遞進的活動中,孩子和老師、孩子和孩子之間消除了陌生感,幼兒逐漸跟老師和小朋友建立起了親密的感情,分散緩解了幼兒依戀家長的情緒。

同時在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了幼兒園遊戲的快樂,喜歡上了幼兒園。

逐步分離可以慢慢地解決孩子對家長的依戀程度,逐步從家庭的單一環境中脫離出來,從而比較快速地進入集體生活。

集體生活是孩子社會化的必經之路,不可逃脫。

分離焦慮在現在特別普遍,但是各位家長不要慌,也不要急著責備孩子不懂事兒。只要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朋友們攜手合作,就可以幫助孩子順利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

好了,今天的育兒小知識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各位爸爸媽媽有什麼好的建議一定要在下方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