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韓雅玲 院士

3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臨床處理原則的專家共識》英文版在全球心血管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期刊Circulation(影響因子23)上發表。


3月中旬,隨著COVID-19在全球暴發流行,中國專家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與美國心臟協會(AHA)進行了高效的溝通與磋商,最終雙方達成共識。中美兩國心血管病學會、專家和出版社通力合作,推進中國共識(英文版)“光速”發表。由共識第一通信作者韓雅玲院士領銜組織迅速將全文翻譯成英文;在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和AHA出版部門的全力支持下,3天之內完成了共識英文譯著的授權;3月23日完成在線投稿;同日文章被Circulation接收;3月28日,文章正式上線。


“在短短的10天內,完成了翻譯、授權、投稿、修稿、接收、編輯、訪談、上線等一系列工作,如此少有的‘光速’發表,充分體現了中美兩國專家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挽救生命所採取的爭分奪秒的積極態度。”韓雅玲院士表示,該共識英文版的發表,充分表明了CSC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在抗擊COVID-19方面實施國際援助的決心和行動。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韓雅玲 院士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圖2. 《Circulation》在Twitter上對共識的推廣和介紹


韓雅玲院士專訪


《醫師報》:3月中旬,中美雙方開始接洽COVID-19中國專家共識英文版在世界著名期刊發佈事宜,3天之內完成了共識英文譯著的授權。3月28日,文章正式上線,可以說是 “光速”登陸Circulation,請你談談該共識英文全文能被快速發表的背景。


韓雅玲院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臨床處理原則的專家共識》是中國心血管領域專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主任委員,我時刻心繫全國心血管醫護人員和心血管患者的安危,高度重視,迅速應對。2020年2月2日起,我組織CSC 8個學組(大血管學組、心血管急重症學組、介入心臟病學組、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學組、肺血管病學組、青年委員會及護理學組),並特邀部分全國心血管病及感染控制領域的專家共125位(其中湖北省及外地援鄂抗疫一線的專家23位),迅速組成了共識撰寫組。


我組織大家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新冠肺炎的防治原則,在目前缺乏國際指南和循證醫學證據可供參考的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難,本著“疫情防控壓倒一切”的原則,堅持嚴謹務實的精神,在遵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救治方案的前提下,密切結合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專業特點,充分發揮眾多臨床專家診治經驗的優勢,通過一百多次全國專家之間的遠程交流(視頻電話會議、電話、微信、短信等),對初稿進行了5次大的修改。各位撰寫專家高度負責,全部在36 h內迅即反饋了修改意見和建議,經過9 d的連續奮戰最終中文稿定稿。


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專家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CSC組織專家將共識譯成英文,在心血管領域的頂級期刊上發佈,讓全球英語國家的醫生學習借鑑,為全球的心血管醫生提供防護策略,是中國心血管醫生為全球抗擊COVID-19戰“疫”所做的重要貢獻。


《醫師報》:在此過程中,您們經歷了哪些困難與挑戰,有哪些記憶深刻的故事?該共識有哪些核心內容?


韓雅玲院士:首先,因為原先沒有任何指南及國內的循診醫學證據可供參考,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共識制定的過程困難重重。一方面,我們要定期集體認真學習國家衛健委關於新冠肺炎防控的一系列方案,與國家方案保持高度一致,需要緊急“惡補”流行病及感染控制知識;另一方面,我們特別注意集思廣益,充分吸納所有撰寫專家(尤其是湖北省及外地援鄂在疫區一線的23位專家)的聰明才智和有益建議。最後形成了“疫情第一,風險評估,首選保守,確保防護”的16字原則;內容全面覆蓋了COVID-19疫情下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篩查、診治路徑、藥物及手術救治策略、轉運、遠程醫療、康復、心理幫扶、對家屬的管理、對基層醫療單位的指導、消殺、防護等全流程內容,並且始終貫徹了注重流行病學及嚴密防控感染的原則。


另外,疫情期間無法面對面交流,與常規情況下制定共識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得到125位專家的一致認同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溝通工作。但我們通過多次主持視頻會議、電話會議,與撰寫專家通過100多封短信、微信等進行充分討論,每天工作到後半夜,將共識一步一步完善。感謝全體撰寫組專家僅用了7天就成稿並投稿,所有專家(包括一線專家和個別身在國外的專家)在36小時內反饋了修改意見;感謝《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給予綠色通道快速審稿,感謝兩位前任總編輯高潤霖院士及胡大一教授給予非常有價值的修改建議,使投稿3天后“共識”得以優先網上預發表。也就是說,從中文撰寫到上線發表僅用了10天時間。


3月中旬,隨著COVID-19在全球暴發流行,CSC與美國心臟協會(AHA)進行了高效的溝通與磋商,最終雙方達成共識,AHA決定邀請CSC在其權威官方雜誌Circulation(影響因子23,是全球心血管屆影響力最大的專業期刊)二次發表該中國專家共識的英文版。中美兩國心血管病學會、專家和出版社通力合作,推進中國共識(英文版)的快速發表:我作為共識第一通信作者,迅速組織部分專家將全文翻譯成英文;在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和AHA出版部門的全力支持下,3天之內完成了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向AHA出版部門對該共識英文譯著的授權;投稿同日文章被Circulation接收;3月28日,文章正式上線發表。


非常湊巧的是,我們完成英文版的翻譯、版權授權、投稿、修稿、接收、編輯、訪談、上線等一系列工作的過程,也是用了10天。Circulation以如此少有的“光速”發表,充分體現了中美兩國心血管病學會及專家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挽救生命所採取的爭分奪秒的敬業精神和積極態度。該共識英文版的發表,充分表明了CSC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在抗擊COVID-19方面實施國際援助的決心和行動。


《醫師報》:共識在Circulation發佈後,國外各界對共識的評價是什麼?共識的刊發對於全球疫情而言,將產生哪些重要影響?


韓雅玲院士:共識在中國發表後,得到國內同道很高的關注和好評,點擊量很快達到數萬次。讀者們普遍評價“這回我們就知道應該怎麼做正確的事了”“圖很清晰明快,簡明實用,是一部完全原創性的集體智慧的結晶”“一部實實在在的好共識”。該共識對幫助心血管醫生防止職業暴露導致的COVID-19交叉感染、對指導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共識在Circulation發佈後,同樣受到各國心血管醫生的關注與好評。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正在與世界分享,在全球共同抗“疫”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衷心希望,我們合作制定的這些共識或指導意見在新冠肺炎防控的特殊歷史時期和嚴峻挑戰下,能夠真正幫到大家,達到免受感染、治癒疾病的“雙贏”。


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共識登錄Circulation後,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各主流媒體爭相報道。正如韓院士所說,“光速”發表,充分體現了中美兩國專家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挽救生命所採取的爭分奪秒的積極態度,也充分表明了CSC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在抗擊COVID-19方面實施國際援助的決心和行動。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中國經濟網報道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摘要鏈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7011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識別二維碼 查看摘要

免費全文鏈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pdf/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7011

“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中國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韓雅玲院士共識發表的創舉故事

識別二維碼 查看英文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