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接力式推出4萬億刺激方案,基建和5G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在美國史上最大的、超過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生效還不到一週之後,美國國會又開始討論下一輪經濟刺激方案了。

下一輪的經濟刺激方案中,民主黨成員希望加入的優先議題包括:為醫療工作者發放更多的防護措施,加強對他們安全與健康的管理;為美國民眾發放新一輪的現金;為醫院和敬老院增加額外的預算;確保新冠肺炎患者能夠得到免費的測試。值得關注的是,除上述議題外,民主黨還希望在下一輪的刺激方案中強調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寬帶和5G方面的投入。

美國接力式推出4萬億刺激方案,基建和5G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然而,針對民主黨正在主推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當前在共和黨中分為兩種意見,有共和黨成員認為,美國走出新冠疫情需要增加額外的聯邦政府支持;也有部分共和黨成員認為,第三輪還未真正開始推行就開始討論更多的支出計劃“為時尚早”。

3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新冠疫情簡報會上表示,他希望在第四輪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加入一項“非常大手筆和大膽的”基礎設施計劃——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集中在就業和重建美國的基礎設施。但特朗普也強調,他的基礎設施投入計劃和民主黨的不是一個版本。

特朗普接連推出兩份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後果就是使得美國已經非常高的債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美國一連出臺四輪救助計劃

截至北京時間4月1日21點,美國確診新冠病毒的人數為189633例,死亡4081例。

為減少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影響,在過去的一個月,特朗普政府接連提出了總額可達4.1083萬億美元的四輪救助計劃。

3月6日,第一輪83億美元的緊急撥款,提供給公共衛生部購買物資以及投資疫苗與診療手段的研發;

3月19日,特朗普又簽署了一項100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計劃,確保能夠提供免費的新冠病毒測試,支持疫情期間的帶薪病假補貼,併為數百萬美國人提供失業保險。然而,美國還迫切需要能為工人提供救濟的一攬子方案。

3月27日,特朗普簽署了美國史上最慷慨的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救助大企業和受困產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援助,擴大失業保障以及為低薪家庭發放現金。但在這份重磅法案還未失去新鮮感時,四天後又推出一套。

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宮推出第四輪救助方案,聲稱將再投資2萬億美元,用於擴大就業與重建美國基礎設施。

近期出臺的這兩萬多億救助方案,從內容上來看是兼顧的,考慮到了中小企業、大企業和家庭福祉,基本上是很廣譜的財政措施,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較早地開始刺激經濟。這套救助方案的組合拳相比金融危機時出手更快、力度更大,可以看出是按照最壞情況進行決策的,因此對美國經濟和投資人的信心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

市場反應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這一個多月以來,道瓊斯指數從3萬點附近的歷史高點一路狂瀉,到3月23日美聯儲宣佈啟動無限量化寬鬆政策時已跌去近40%。但隨後卻強勢反彈,短短一週內,到3月31日收盤時,跌幅已經收窄至25%。目前,恐慌情緒已不如此前強烈,通過近一個月的財政政策得到了緩解。在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可能影響上,這是比較積極的態勢。

為什麼要推出基建計劃?特朗普為什麼在這個時間段提出2萬億美元的基建刺激計劃?

第一,特朗普早前在競選期間就有過基礎設施建設的提議,在2016年的競選活動中,特朗普曾承諾提供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重建道路、橋樑、港口和機場。他當時聲稱,這將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但白宮官員在如何籌資上無法達成共識,兩黨也在基礎設施法案中應包括哪些項目持嚴重分歧。

第二,本次疫情對美國的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輪番出臺的刺激經濟措施顯示,甚至可能會出現大蕭條的情況,因此基建項目是有必要的。

接連拋出兩份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截至2019財年末,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為22.8萬億美元,是該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5%,債務水平已經處於二戰以後的最高峰。

現在如果再有一系列刺激政策出臺的話,雖然在短期內會對美國經濟起效,但也會對美國的債務水平,特別是政府債務,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這最終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再加上美元的特殊性,可能會給世界其他國家造成輸入型通貨膨脹,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薅羊毛’了。

疫情也可能極大地改變美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過去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政府儘量少地干預經濟。 但現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政府已經接管了美國的經濟,比如政府繞過金融機構直接購買公司債、給大企業注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