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解決農產品“壓田、壓塘”,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中國經濟導報訊 張亞靜 見習記者陳鷹報道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開展的“百縣千品”消費扶貧行動中,宜春各縣(市、區)領導、第一書記、青年幹部紛紛代言扶貧產品,在直播平臺、朋友圈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有效解決了扶貧農產品“壓田、壓塘”等問題,確保貧困群眾來自產業就業的收入不受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於大部分交易市場關閉和交通物流不暢等原因,宜春市產業扶貧農產品滯銷難題凸顯。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宜春市扶貧辦公室瞭解到,為暢通農產品銷路,宜春市各級各部門主動靠前服務,迅速開展工作,全面排查當地所有扶貧產品生產情況,摸清滯銷產品基地數量以及農產品種類、數量、價格等信息。宜春市扶貧辦公室還與財政、商務、工商聯、工會等部門協調發力,深入推進消費扶貧“六進”活動,要求預算單位、定點幫扶單位和基層工會優先採購扶貧產品,加快扶貧產品庫存消化。

為切實解決扶貧產品產銷銜接難題,宜春市不僅在大型商超設立了扶貧蔬菜專區,還通過各類信息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運用“供銷e家”“郵樂購”等平臺開展線上銷售和同城配送,在扶貧基地負責人與城區市民、批發商、超市、電商平臺之間架起購物和溝通的“橋樑”,進一步加大了農產品產銷銜接的力度。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積極組建愛心助力微信群,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據瞭解,疫情期間,宜春市通過電商平臺共銷售扶貧農產品2641.7萬元。

據瞭解,截至2019年底,宜春市還有未脫貧貧困人口3299戶、7200人,其中低保貧困戶和特困供養貧困戶佔88.9%。受疫情影響,有1311戶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受到衝擊。同時,由於工廠停工、餐飲業暫停經營等原因,以蔬果種植和畜禽養殖為主的扶貧產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宜春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詹小林介紹,為有效降低疫情導致的扶貧產業風險,宜春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對當地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以及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的原料供應、生產、加工、銷售、用工等各個環節進行逐一排查,貧困戶產業發展受影響主要集中在生產資料採購困難、產品銷售困難、無法享受技術培訓和服務等方面,目前累計化解影響1256戶,正在採取措施55戶;幫助452個產業扶貧經營主體化解疫情影響,已開工經營主體2630家,開工率達98.95%,211個扶貧龍頭企業已全部復工。

此外,為確保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宜春市加大金融措施幫扶力度,督促各縣(市、區)落實2019年獎補資金,現已發放4231.37萬元。出臺了《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切實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對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的產業扶貧信貸主體加大支持力度,幫助渡過難關;對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的貧困戶,適當延長扶貧小額信貸還款期限。今年1月以來,應對疫情影響扶貧小額信貸累計延期金額24.83萬元,累計延期戶數6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