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推進近郊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革初見成效

2017年7月,遵義市湄潭縣成為交通運輸部確定的52個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以來,針對農村客運班線管理差、乘車環境差、服務質量低、票價較高的問題,湄潭縣在農村客運規劃、轉換經營模式、降低乘車票價、促進安全管理等方面推進近郊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革,實現縣城周邊10公里範圍內的農村公交線路全覆蓋,20公里範圍內的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到60%。

一、統一規劃,提升通行條件。一是科學編制規劃。縣交通運輸局依據相關標準規範和技術導則,完成了湄潭縣城鄉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構建“縣-鎮-村”三級公共交通運輸網絡,科學合理佈局場站、保養場、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將城鄉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納入縣城總體規劃,並與縣城綜合交通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銜接,對原有農村班線加快實施公交化改造,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出行方式,充分滿足農村群眾“行有所乘”的基本需求。二是分類實施。對運距、班次密度、客流量適中,路況較好的客運班線,通過科學調整運營網絡,增加客運班線覆蓋面,適度加密發車班次,縮短髮車間隔,逐步完善公交化運營的基礎條件,成熟後實施改造;對運距較遠、客流量較少、路況等級低的客運班線,通過優化客運資源配置,整合區域內客運班線,合理調整運行線路、運營方式和車型,逐步改善群眾出行條件。三是建設沿途站點。在縣城區乘客集中點,根據客流需要,設置港灣式停靠站或與縣城區公交站點共享,並採取建設、維護、廣告收益捆綁式招投標的辦法,對新建設的城鄉公交停靠站費用由財政給予補貼,日常維護費用按“誰建設、誰收益、誰維護”的原則落實。公路沿線每個站點都修建了風雨亭和候乘座椅,為公交化運營的客車提供沿途安全停靠點。四是提升通行條件。縣交通運輸局根據建設路面、路基、錯車臺、安保設施等行業標準,對農村公路急彎陡坡、路側險要、平面交叉、視距不良等安全隱患進行集中排查、重點整治,按照“三同時”(即安保工程與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同時設計,同時實施,同時驗收)和“六同步”(即全面落實農村公路混凝土路肩、漿砌邊溝、安保工程、錯車道、管理養護、生態綠化)的原則進行建設。全縣整治農村公路安全隱患1316公里,建設鋼筋護欄48千米,波型梁鋼護欄241千米,標誌牌6570套,標線7.6萬平方米,實現垂直高度超過2米的臨水、臨崖、臨房、臨院、臨坎安保設施“五個全覆蓋”。

二、統一經營,改善客運環境。一是推進運營改革。按照“政府主導、規模經營”原則,通過入股收購解決運力,吸納管理人員、股權改造解決原有線路車主就業問題,將原四家農村客運公司整合,組建夷洲名城公交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現代化的升級改造,實現由掛靠經營向公交化經營轉變。改革中,充分考慮原掛靠車主的利益,在自願的基礎上吸納參股入股,參股比例不低於30%,原掛靠車主則聘為駕駛員、管理員、調度員或安全監督員。二是統一車型。按照大力發展綠色低碳交通的要求,原客運班車全部下線,更新為符合國家規定和要求的公交車型,上線的城鄉公交車輛均為綠色環保的純電動客車,安裝了先進的語音服務系統,根據客流需求採取循環發車、公交式運營,運行時間為上午7點至晚上8點。三是改善客運環境。公司統一按照公交化方式運營原有縣城至各鎮的客運班線,有固定的站點、固定的班次,規定的首末站,所有線路共新增公交站點30餘個,車輛準班正點運營。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的要求,全縣共新建候車亭225個,新建招呼站22個,使公交運營和農民群眾搭乘更加方便快捷。

三、統一票價,分享改革紅利。一是分類核定票價。公交化運營的10條農村客運班線,有6條採用一票制,票價統一定為2元;有4條採用多票制,票價以10公里為標準線,超過10公里後在2元的基礎上增加1元,20公里內全程最高票價僅為3元,相較於公交化運營前農村客運班線模式票價來說,至少下降了40%,切切實實惠及了廣大人民群眾。公交化改造後,縣城至興隆鎮、黃家壩、魚泉、官堰、核桃壩、七彩部落、永興流河渡全程票價僅為2元(原票價為3元),縣城至天城鎮、黃家壩街道(梭米孔村)全程票價僅為3元(原票價為4-5元),洗馬鎮全程票價僅為5元(原票價為6-7元),解決了沿途五萬老百姓多年的乘車難問題,深受老百姓的熱烈歡迎。二是出臺優惠政策。對採用公交化運營的農村客運班線,參照城市公交優惠政策,對農村特殊群體在辦理IC卡後,乘坐公交車的享受城市公交優惠政策待遇(即年滿70歲及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可享受免費乘車待遇,在校學生和其他人員辦理IC卡後享受八五折優惠)。三是推出移動支付方式。對已經改造完成的線路通過發行IC卡,劃卡上車,節省了乘客上車時間,同時逐步推出“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切實貫徹落實好“公交進農村,票價惠農民”新舉措。

四、統一標準,落實安全監管。一是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新組建的道路客運企業實行統一招聘和管理駕駛員,統一簽訂勞動合同,統一支付勞動報酬,統一購置、調度和維護運營車輛,統一承擔安全生產風險,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二是增加安全投入。縣交通運輸局對重要路段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對2米以上臨崖、臨水路段加裝鋼筋(砼)護欄,臨溝路段加裝波形防撞鋼護欄,在道口設立減速帶和示警樁,設置標誌標牌;在急彎、暗彎等通行條件差的路段增設反光鏡,噴塗誘導標,設置標線標誌,保證行車和群眾出行安全。公交化改造後,所有車輛承運人責任險達到每人60萬元以上,第三責任險達到100萬元以上,保險係數更高,發生事故理賠無糾紛,因交通事故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大幅度減少,社會更加穩定。三是落實安全監管。公交化改造後,車輛按照發班運營,不追不搶、不拖不等,安全係數提升,同時全部安裝衛星定位和4G視頻系統,對駕駛員安全操作、文明駕駛和乘客安全進行監控,所有農村客運車輛聯網聯控工作入網率達到100%,確保安全運營。

五、統一管理,做好城鄉銜接。一是明確養護職責。為確保近郊客運“開得通、留得住、管長遠”,保障全縣道路養護、客運站亭維護及公交日常運行,出臺了《湄潭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明確農村公路由縣公路管理部門進行維修養護,縣道每3公里、鄉村道每5公里確定1名管護人員,負責公路隱患排查、治理及道路清掃、落石清理和標識安裝等工作。同時明確公交客運公司負責客運候車站亭管理維護,徹底解決了交通基礎設施重建輕養、重建輕管的問題,為近郊農村通客車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精細化管理。由縣交通運輸局牽頭,公安、安監、城管、發改等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加大基礎設施管理和維護力度,嚴格對公交車輛的規範管理,實行智能調度,精確瞭解線路的運營情況,掌握車輛的正點運營情況,是否超速、是否堵車,改變過去“人追車”的粗放管理方式,根據調度信息及時調整發車班次。安裝GPS衛星報站系統,實現了報站標準化,大大減輕了手動報站的勞動強度。三是做好城鄉銜接。農村公交起訖站設置與縣城內其他客運場站協調配套,便於轉乘;中途站點的設置注重乘客需要,特別是根據經濟開發區、農業園區、旅遊區、學校的人流情況合理設置站點;農村公交在駛入縣城區後實行只下客不上客的方式,避免在站點停留太久,過分佔用縣城公交基礎設施。(陶通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