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雲計算都幹了哪些事?來看回顧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給民眾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並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疫情已趨於平穩。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除了一線醫護工作者外,眾多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基於自身資源和能力,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自疫情爆發以來,雲計算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疫情之下,云计算都干了哪些事?来看回顾

在線辦公、在線教育

在此前疫情日益嚴峻的時期,為減少人員流動、聚集,不少企業宣佈延遲復工,眾多學校延遲開學。

這帶來了在線辦公和在線教育需求的大爆發,在此模式下,企業內外溝通、內部協同,學校的直播授課、互動答疑全部都需要依賴遠程協同辦公工具,隨之而來的龐大的數據流量對應用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需要依託處理能力足夠強的雲計算平臺。

疫情之下,云计算都干了哪些事?来看回顾

例如,為應對在線辦公、在線上課的雙重流量高峰,釘釘在阿里雲上擴容1萬臺雲服務器來保障釘釘視頻會議、群直播、辦公協同等功能,保障用戶流暢體驗;為企業微信提供支撐的騰訊雲,對TDSQL、Redis、Socket等服務進行了擴容,確保了企業微信總體處理能力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提升。

政務服務

疫情期間,如何滿足民眾日常辦事需求,同時減少人員聚集?對此,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推出了政務雲平臺或移動應用。例如,浪潮雲聯合濟南市政務服務大廳開通了所有辦理事項的網上辦理渠道,推出了787項“不見面”、“零跑腿”審批事項,群眾通過政務服務網等線上平臺進行事項申報、證照材料雙向寄送等方式就辦理業務。

雲監工

雲監工,來源於央視頻直播武漢開建的防治傳染病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網友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在線觀看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程進度。據瞭解,此次雲監工觀看人數累計超過4000萬,持續了很多天。如果沒有云計算技術的支持,是無法實現的。

在線問診

在疫情爆發初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騰訊等平臺紛紛上線了免費問診專區。

京東健康:全國各地區出現咳嗽、發熱、乏力等症狀的用戶,均可在京東健康的義診專區,免費獲得醫生的問診服務;同時,京東健康還提供了免費的心理疏導熱線服務。

阿里健康:聯合支付寶上線了在線義診服務。以緩解一線醫護的重負,並解決居民日常就醫需求。

騰訊:聯合丁香醫生、微醫、醫聯、好大夫在線、企鵝杏仁等五大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免費在線義診服務。

患者能夠線上問診,得益於雲計算技術支撐了該平臺的大規模的醫患互動。此外,電子病歷的共享,也離不開雲計算技術的支持。藉助雲計算平臺,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可以共享病例信息,及時添加或是變更相關診療數據,以此為醫生全面瞭解患者病情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了參考依據。

藥物研發

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疫苗和特效藥是對抗疫情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間,百度、阿里雲、騰訊雲紛紛免費開放各自的算力算法資源,以加速新型肺炎疫苗和新藥研發。

疫情之下,云计算都干了哪些事?来看回顾

1月29日,阿里雲宣佈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隨後,百度研究院宣佈,將向各基因檢測機構、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學研究中心免費開放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 以及RNA 結構預測網站,以提升新型冠狀病毒RNA空間結構預測速度。此外,騰訊雲組建了應急工作小組,免費開放雲超算等能力。

一般來說,分離毒株、藥物篩選、新藥研發等則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和科學超算工作。依託雲計算技術能夠為基因測序、醫療工程提供高效的算力支持,從而降低研發的成本與週期。

寫在最後:

曾幾何時,雲計算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遙遠,然而,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商業化海量數據處理需求的提高,雲計算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在線應用業務量大增,用戶在線數同比增長几倍,這也讓其背後的雲計算產業的重要性凸顯出來。與此同時,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也會推進更多企業、機構將業務轉到雲端,反過來對雲計算的後續發展也會帶來影響。此外,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央會議多次提到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云計算作為此次新基建概念受益的版塊,成為新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的預測,到2022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增長維持在20%左右,其中,中國雲市場增速高於全球。另據中國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預計到2022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902億。可以肯定的是,雲計算產業在疫情和政策的作用下將迎來加速發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