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一場疫情,讓世界和國人看到了中國的體制優越性和擔當;

一場疫情,讓線上教育,醫療,辦公,健康碼……在戰鬥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場疫情,讓企業家憂心忡忡,不復工——民生物質,下游客戶需求,企業支出經營面臨生死壓力;復工——工廠內多個環節人員密集,員工健康管理這一整套繁雜的措施,讓管理人員疲於應對。加上企業運營效率低下,虧損復工不如不復工,站在十字路口進退兩難;

一場疫情,讓人的問題 ,物流的問題 ,效率的問題 ,接觸式管理的問題 ……赫然擺在我們面前。


我們不禁沉思,紙包裝製造業的未來何去何從,我們該如何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包裝人商學院”攜手“京山輕機”,帶您走進一場關於紙包裝行業“智能工廠”模式的探索


市面上講智能製造,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等等課堂可以說非常之多,在3C,電子,汽車,家電,裝備等行業應用廣泛,各類的專家和集成應用商數不勝數,但涉及“紙包裝行業”的智能工廠課堂很少,應該說這個行業屬細分行業且有其特殊性,不能招搬照抄!所以勵展博覽集團旗下包裝系列展重磅打造的“包裝人商學院”此次攜手京山輕機也是第一次系統性的針對紙包裝行業來講解,本次課程共有8個課次,分別從企業宏觀戰略頂層設計規劃,再到底層核心設備選型應用,最後到中間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工廠管理系統應用;逐一講解和分享瓦楞紙包裝的智能工廠該如何建設與實施。


首先由京山輕機智能工廠事業部總監周天海先生做開篇演講,話題將圍繞

“抗疫引發紙包裝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的洞察與思考”和“智能工廠可落地規劃方法與路徑圖”。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話題一:“抗疫”觸發紙包裝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我們談智能製造,智能工廠,首先一個前提就是技術能力水平發展支不支持的問題。這幾年有幾個詞,是大家聽的非常多,好象理解,又好象不理解,感覺很高大上,但又好象有見過,象霧象雨又象風的,這幾個詞就是AI(人工智能),5G,大數據,首先講AI,它是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的發展規劃……


最近被刷屏的應該是“新基建”三個字,疫情影響下,房子仍然不會鬆口,GDP要實現。3月10日表現可以說讓我們這代人都會銘記,美國股市熔斷機制,而中國股市卻走出獨立行情,新基建攻不可沒,也反應未來對中國科技投入與發展將進行快車道。


01

疫情引發中國新一輪數字化高潮


可能有的人覺得前面東西,離自已太遠,還是覺得有些陌生,因為大家更多是使用者,是終端技術受益者身份,如果在以前我覺得大家可以不用很瞭解,但從2020年起,需要很清楚這些技術的發展與迭代能力,因為它將影響到各位工廠經營定位,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獲客能力等等,為什麼之前我說我們這個行業與其它行業智能製造與智能工廠存在特殊性,說白了,紙包裝工廠核心靠的是裝備與軟件,當這兩樣實現深度互聯互通後,由人產生的KNOWHOW將微乎其微了,所以現在新建工廠或者上設備要高度關注,要有頂層戰略規劃設計的前瞻思考,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屬於重投資,長回報週期性質。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02

一場疫情,讓所有工廠對當下製造方式重新審視


瞭解完未來存在可期的智能製造方式,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我們現在生產方式。

除了大勝達、臨沂興華包裝等幾個標杆企業,60%的紙包裝企業是這樣的,紙箱紙板工廠工藝路徑可以簡單歸納為7個核心步驟:

1,進料;2,紙板生產;3,印前工藝;4,紙箱印刷;5,印後工藝;6,倉儲;7;出貨。


當然,近1-2年,還有20%車間升級是這樣的,在瓦線,印刷機,數碼等主機設備上獲利後,開始關注物流升級了(物流,機器人,倉儲),也嚐到甜頭,但還僅僅停留下單機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遠遠未理解到工廠間物聯互通,智能控制,智能工廠範疇,以為上了智能設備了就是智能工廠了,沒有智能軟件系統控制與決策的的工廠,充其量只是自動化工廠。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工廠。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03

不管變或不變,紙包裝“智能工廠”趨勢就在哪裡


核心還是在“人”

1.現在從業者人年齡越來越大!

2.工資成本越來越高!

3.工人二代都不願進工廠!

4.富二代也不願接班!

5.信息智能化時代,企業競爭越來越大!

6.工廠是老一輩畢生心血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玩手機長大,跟我們是玩收音機,錄音機長大的已不一個年代了,但智能工廠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個包裝老闆應要先謀而動…

崑山有個我很敬重的老闆,提的工廠理念:讓機器去工作,讓人去喝茶……與我的理念非常一致,很有啟發!


04

中國製造2025-智能工廠建設補貼政策申報指南


項目申報工作的意義:


  • 70%來自於資金支持:可獲得各級政府單位資金補助、銀行低息貸款、融資等。
  • 15%來自於政策傾斜:獲得相關優惠政策,企業將得到更多資源,利於做大做強。
  • 10%來自於榮譽稱號:可獲得各類榮譽稱號,利於提升企業形象、影響力。
  • 5%來自於價值推廣:可讓政府職能部門瞭解企業項目、成果,獲得政府認可的榮譽頭銜,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項目申報類型: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 經信廳項目:側重於國家重點支持十大領域內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產業聯盟(產業創新中心)等項目;
  • 科技廳項目:
    圍繞十大領域內項目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類項目。如:國家、省級重大研發專項,產學研後補助,高新技術企業、工程研究中心、科技獎、創新團隊等;
  • 商務廳項目:以企業外貿銷售為基礎,對境外市場拓展給予補助。如:境外投資項目、境外展會、出口保險、境外考察、境外廣告、商標等進行補助;
  • 發改委項目:發改委目前以支持民生基礎建設項目為主(如:棚戶改造、河道清淤等),涉及工業項目只有節能改造。另企業新建項目需在發改委備案。




話題二:每個人都應知道的:智能工廠可落地規劃方法與路徑圖


01

智能製造開展中的三大誤區


工業4.0智能工廠需學習以下四個方面:

1,軟硬件結合,雲移物大智網

2,雲端存儲,數據集中

3,人機料法環,關鍵數據源

4,流程拆解,優化整合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 誤區一:智能工廠就是建立“無人工廠”,"黑燈工廠“,非常高大上;

這樣的說法是不嚴謹的,會讓人的決策出現偏差,智能工廠是一種思維,一種手段,一種工具,不是目的,智能工廠的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讓企業獲利和具有競爭力,需要靠技術手段,流程再造這些手段去達成。


  • 誤區二:智能工廠就是機器換人,機器人越多,智能化水平就越高;

機器換人只是手段之一,智能工廠核心是要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利潤最大化!


  • 誤區三:智能工廠佈局規劃就是廠房設備佈局,擁有佈局規劃後就可以自主選擇設備低價競爭堆砌實現。

在行業中去做對比學習,找準自己企業的戰略和定位。智能工廠是整廠物聯。


智能工廠的建設原則

經過深入研究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結合四十多年行業的經驗,我們認為,瓦楞紙包裝製造企業應以中國製造2025為宗旨,以兩化深度融合為突破口,參考德國工業4.0中的智能工廠模式及美國GE工業互聯網等先進理念,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以人為本,建設“設備智動化、人員高效化、管理信息化”的中國特色的智能工廠。

目的:減員+提質+增效


02

智能工廠的建設路徑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它提出:要通過“三步走”的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國從製造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目標。

第一階段:2025年中國製造業可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進入製造強國行列;

第二階段:2035年中國製造業將位居世界第二方陣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

第三階段:2045年中國製造業可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智能工廠架構組成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設備行業發展特點:


1,行業內成長巨頭開始局部戰略結合;

2,但站在未來智能工廠角度,整廠的設備對接,數據獲取,大數據處理,軟件調度,算法應用——未來工廠端全部實現無縫互通,整體設備層將始終是最大有利的選擇。


智能工廠建設路徑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智能製造/智能工廠標準架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瓦楞紙包裝智能工廠架構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智能工廠建設四步曲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03

智能工廠窗口期


智能工廠屬長週期投資回報行業,當下新建廠房/設備升級,戰略考慮中5年改為3年內,需要重新思考定位市場結構調整:

1,賣板與賣箱廠逐漸集約化;

2,無競爭力小企業逐漸向大企業集中化;

3,行業瓦紙種類,紙型種類逐漸標準化;

4,新的供需關係形成批量智能化生產。


04

智能工廠建設真實案例分享


最後分享幾個智能工廠建設的成功案例,並探討了未來智能工廠的願景,介時年輕人重新回到工廠,擁有資源並體會到創造的樂趣,主要從業人員更具備高精專素質,生產更柔性,人均產出更大,同時由製造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變。


“智能工廠”建設:“抗疫”觸發行業加速向“智能工廠”模式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