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

牢固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

4月1日出版的2020年第7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文章指出,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牢固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應急處置能力、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既有體制機制層面上的,也有工作方法上的,更有意識和能力方面的,充分說明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涉及制度機制、組織人員、觀念行動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塊短板、任何一處塌陷,都會影響整個體系的效能發揮。黨中央多次召開會議強調: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對公共衛生環境進行徹底排查整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要加強法治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要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提升儲備效能,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佈局等。這些都是“全週期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以“全週期管理”思維,積極防範和化解重大公共衛生風險挑戰,為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牢固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必然要求。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明確當前重要任務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美好生活具體是指人民擁有充裕的物質生活,享有充分的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充滿豐富愉悅的精神生活,共享安定和諧和秩序良好的社會環境以及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環境。這次疫情告訴我們,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作保障,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就無法實現。因此,必須以“全週期管理”思維,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深入持久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不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的生命和身體健康奠定紮實的生態基礎。

牢固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在實現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做足文章。實現科學化管理,要按照科學合理、有操作性、能管用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立法;要堅持需求導向,把滿足人民群眾合理需求,作為科學編制城鄉規劃和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行政執法效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衣食住行、安居樂業的需求。實現精細化管理,要對標國際一流,完善精細化管理標準規範,推動建立精細化管理標準規範體系,使城鄉精細化管理有章可循,與此同時,抓好精細化標準規範的實施,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分解量化,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強化監督,確保執行有力。實現智能化管理,要依託物聯網、車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將城鄉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實現高度智能化。要運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前沿應用,進一步提升城鄉管理水平,提高城鄉治理能力。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少城市在“三化”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不少城市第一時間制定法律法規,為更好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實行屬地防控、社區防控,不斷細化群防群控精準度;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科技支撐,進一步減輕社區工作者負擔。這些積極探索,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收到了明顯成效,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階段性重要成果。要取得疫情防控的徹底勝利,長久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牢固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