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知識點!口罩是誰發明的,看完這篇文章,別再說不知道

起源於中國。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來勢洶洶,迅速釀成一場影響巨大的公共衛生危機。中國疾控中心提示: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這種口罩是怎麼發明的呢?

敲黑板!知識點!口罩是誰發明的,看完這篇文章,別再說不知道


  • 口罩起源於中國

早在西周時期,人們意識到口鼻飛沫的影響,在交談往往側著頭,以免口鼻飛沫沾染對方,以示尊敬。《禮記·曲禮上》的記載略有不同,稱:“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唐朝大儒孔穎達註釋:“掩口,恐氣觸人。”

在《孟子·離婁》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記載。不論是側頭、掩口還是掩鼻,始終停留保持個人衛生的原始狀態,既不衛生,也不方便。

直到十三世紀初,口罩在馬可·波羅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初現雛形。馬可·波羅看到“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矇住口鼻的絹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款口罩。口罩的出現,表明人們已經有了個人防護的意識。

上圖_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出生於克羅地亞考爾楚拉島,意大利旅行家、商人

  • 醫學進步促進了口罩的發展

1847年春,身為奧地利維也納總醫院第一產科病區助教的伊格納茨·菲利普·塞麥爾維斯偶然發現了感染是由致病菌造成的。1861年,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用鵝頸瓶證實了空氣中有細菌的存在。這兩項研究結果說明空氣中存在著危險的病菌。

1897年,德國微生物學家凱爾·弗洛格和他的學生為了驗證呼吸道飛沫的危害性,進行了一次細菌臨床實驗。他們先後在距離培養皿60釐米、2米和6米的位置高聲說話、咳嗽和打噴嚏。結果顯示培養皿中均有細菌生長。

隨著對細菌的研究不斷深入,科學家對病菌防護的要求也相應提高。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空氣傳播的細菌也能造成傷口感染。他根據這一發現,發明了早期的醫用口罩。他提倡醫護人員在手術時有必要掩住口鼻。新型冠狀病毒肆意蔓延,戴口罩對醫護人員和患病形成雙重保護,顯得很有必要。

  • 立足實用推動了口罩的改進

萊德奇發明的口罩只用了單層紗布,而且紗布緊緊包裹口鼻,不僅呼吸不暢,而且體感不適。1897年,德國醫生米庫利奇的學生胡伯納等人意識到當時口罩的使用性欠佳,著手實施改進,他們把兩層紗布剪成長方形,在紗布之間放置鐵絲支架,然後在支架兩側縫製兩根帶子,將帶子固定在使用者的後腦勺上。在支架的幫助下,口罩由平面變成了立體,不但解決了呼吸不暢的問題,而且方便可靠。

對口罩的改進並未就此止步。1899年,法國醫生保羅·伯蒂發現只有六層紗布的口罩,才能有效預防口腔飛沫的傳播。他將這種口罩縫在衣領上,使用時把口罩翻上來用手按著即可。這麼做顯然極不方便,他在六層口罩的上緣縫上兩根帶子,用以繫結,下緣兩根帶子固定在衣領上。正是口罩結構的不斷優化,才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危機。

  • 傳染病的爆發促進了口罩的普及

口罩誕生不久,遭遇了傳染病的考驗。1910年10月25日,肺鼠疫由俄國貝加爾湖經中東鐵路傳入中國滿州里。11月8日,這種惡性傳染病傳至哈爾濱。肺鼠疫由東北波及到河北、山東一帶,形勢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12月,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臨危受命,出任全權總醫官。他抽調北洋軍醫學堂、北洋醫學堂、協和醫學院和直隸、山東等地的醫護人員趕赴疫區。身為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伍連德來到當地後,深入排查肺鼠疫的傳播途徑。他發現導致肺鼠疫的迅速傳播的罪魁禍首正是飛沫。

伍連德立刻在哈爾濱實行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其中他發明了一種新式口罩。這種僅需花費國幣2分半的口罩,在伍連德的推動下,源源不斷地向市民供應。

上圖_ 東北鼠疫中,戴伍氏口罩的醫護人員

上圖_ 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公共衛生學家

席捲5省6市的肺鼠疫,在死亡6萬人後,在四個月後徹底終結。在這場世紀災難中,口罩的貢獻功不可沒。人們為了感激伍連德的成就,將他發明的口罩稱為“伍氏口罩”,一直沿用至今。1935年,伍連德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提名。思想家梁啟超評價他:“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伍連德,字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不僅是中國,全世界很快認識到口罩的重要性。1918年春,為期兩年的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經過三輪傳播,全球累計有10億人不幸感染,死亡人數保守估計超過2500萬人。西班牙流感的瘋狂肆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間接促使了一戰的提前結束。當時,各國政府強制要求人們戴口罩,遏制了西班牙流感的進一步擴散。“SARS”和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使口罩再度受寵,很多地區一度脫銷。

  • 環境的變化豐富了口罩的功能

事實上,口罩除了阻斷口鼻飛沫,還有其他的功能。1952年12月5日,倫敦當地的工廠和居民住宅排放的廢氣,在反氣旋的氣象作用下,有害物質滯留倫敦上空,形成由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組成的“毒霾”。一位建築師宣稱他在牆上見到過厚達 4 英寸的含硫汙垢。

吸入毒霾,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損害,導致支氣管炎、氣喘、肺炎等疾病的發生。在四天內,至少有4000人死亡,隨後的兩個月,又有8000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最近幾年,每逢冬季霧霾光臨,口罩躋身熱銷的時令商品。嚴重的空氣汙染,使人們越發認識到口罩的防護價值,成為效果顯著的防霾神器。

佩戴口罩對於防護個人健康的作用,得到社會主流的認可。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各類口罩的需求量達40億隻。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捲土重來。按照傳染病防控的要求,每個人都要戴好N95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切斷病源飛沫傳播,從佩戴口罩開始。口罩迴歸阻斷飛沫的初心,繼續履行守護健康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