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較大的負面衝擊。


特別是對金融行業而言,較長時間的停工時間以及居民自我隔離措施的採取,導致大眾日常消費的減少,中小企業在春節期間的流水顯著低於預期,並且短期內的債務清償能力下降,導致現金流斷裂促成了許多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


2020年不良資產行業的新局面


2020年去槓桿,強監管、嚴調控、防風險的工作依然不會放鬆,2012年後逐漸疊加的不良資產仍有待化解,新一輪不良資產處置工作將不斷縱深。


而2020年新的法律法規需要實施,將深刻影響不良資產行業的規模和格局,此時計劃外的疫情又意外的發生,使得2020年的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加速變化,範圍將繼續延伸,規模將繼續擴張。


實立投顧 | 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數據來源:綜合《北京商報》《澎湃新聞》


在大力處置不良貸款等一系列措施下,6家國有銀行的資產質量均出現好轉,除郵儲銀行不良率與上年末持平外,其他5家銀行2019年末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2個百分點內。其中,郵儲銀行不良率最低,交通銀行最高,分別為0.86%和1.47%。


不良資產助力銀行淨賺約1.12萬億元!


從淨利潤規模來看,6家國有銀行2019年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萬億元,為11166.74億元,日均盈利30.59億元。


從盈利能力來看,工商銀行依然是六大行中“最賺錢”的銀行。該行去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22.24億元,日賺8.55億元。


實立投顧 | 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數據來源:綜合《北京商報》《澎湃新聞》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去年新加入國有大行陣營的郵儲銀行淨利潤衝至兩位數,為16.48%,位居國有大行之首;其他5家銀行因基數過大徘徊在4%-5%區間。


實立投顧 | 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對於銀行而言,不良資產是包袱和拖累,會使銀行難以落實發展。而對於不良資產投資者而言,不良資產巨大的利潤空間,無比誘人,令無數投資者前赴後繼參與其中。


在疫情當下,許多領域的發展都迎來了瓶頸、甚至挑戰,而不良資產,一直被譽為逆週期的最佳投資,還在蒸蒸日上,蓬勃發展著。


不良資產的收益模式


折扣收益


在銀行貸過款的就知道,現在銀行貸款的最大特點就是抵押充分,抵押物多為房屋、土地、林權等;抵押率一般在30%-70%之間,50%居多;並且銀行的信用高,不良資產的產生與處置都比較規範,整體質量較好。


對於處置公司來說,收回來的主要是債權或抵押物。對於債權方來說,這筆債權我兩折買回來了,我去跟債務人談判,你全額還不起,那你就還五成吧,還了五成那我就給你解除債務關係。這樣債務人少還了一半的錢,賺了;資產管理公司兩成的成本買回來,收回來五成,賺了三成。


實立投顧 | 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對於抵押物來說,可以採取以上類似的做法,還錢之後解除抵押,又或者申請法院查封了之後公開拍賣,拍賣所得減去收購特殊資產的成本就是賺的。


資產增值


有些資產包包含的有價證券、固定資產等都有著較大的價值增值的空間,這部分資產在市場趨勢向上的週期中,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增值收益。


實立投顧 | 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不良資產投資理念其實可以簡單粗暴的概況為:一個通過量變到質變,低買高賣,逆週期的過程。在經濟下行時,大量低價收購,隨著經濟好轉,其中一些好的資產開始增值溢價,轉手賣掉。


整合收益


這個就是綜合運用資產重組、再注資、引入第三方、債務的折扣變現、債務更新、債權置換、債權轉股權、將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的組合構成更為複雜的混合債務重組方式。


必要的時候,對資產以及附屬經營團隊進行整合,來提升其持有資產的經營效率和價值。


「實立解讀」


我國不良資產行業的發展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歷程和經濟發展週期緊密相關,在經濟上升期,政府、企業、居民的槓桿率高企,蘊藏了巨大的債務風險,不良資產就成了我國宏觀經濟的防守線。


如果經濟上升期受阻,特別是出現當下疫情等不可抗力情況,一旦經濟衰退,積累的風險就會井噴式的暴露出來。


實立投顧 | 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此時不良資產行業的重要性就會顯現,處置化解上一階段積累的不良資產風險, 為下一階段體制改革掃清道路,為經濟的下一次上升奠定良好基礎,這便是真正的不良資產與責任


而所謂的不良資產,也只是具有到期不能履約、變現可能性的資產。並不是到期不能履約後它就失去價值或是真正的不好的資產,不良一直都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已


並從始至終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價值潛力,一直為我國的宏觀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做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