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办税,春风暖三晋

4月1日,我省第2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暨税企“云桥”网络对话活动,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下称示范区)正式启动,把自带温度、热度、力度的税费优惠政策送到每一位纳税人、缴费人的手中。

“全省税务系统将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气神,在优惠政策落实上给力,在‘非接触式’办税上添力,在数据服务大局上尽力,在疫情防控上加力,精准服务全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倾力服务小微企业,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减压减负,进一步完成好支持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任务。”启动仪式上,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培平表示。

与时俱进,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

税收宣传月是“老传统”。自1992年始,在每年4月份集中开展税收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等行动。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以“减税费优服务 助复产促发展”为主题,从4月1日到5月20日,实行持续50天的“加长版”税收宣传,比往年延长20天。

示范区是我省转型综改主战场,也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的先导区。在示范区改革创新展厅,省政府副秘书长、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金旺现场当起讲解员,从示范区产业布局,到发展规划;从创新平台建设,到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从改革创新成果,到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改革创新成果。

如何充分释放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红利,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刘培平先后到示范区改革创新展厅和政务中心“一网通办”专区和税务窗口,详细了解“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网通办管效能”服务模式,“一窗受理、一网审核”政策兑现模式,“一条龙”服务企业行政体系和网上管理体系建设等情况。

当日上午,张金旺、刘培平一行冒雨走进我省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就企业税收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此次松绑减负优惠政策恰逢其时,给改革发展中的太重送来了‘及时雨’,太重将进一步提质增效,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说道。

聚焦“四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己亥冬末,庚子春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担当,非常作为。

在此期间,全省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四力”要求,该局依托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进一步拓展网上办税缴费事项范围,不断优化现场办税缴费服务。做好延期申报、延期缴税和发票保障措施,对受疫情影响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无法办理纳税申报或缴税有特殊困难的,依法及时为其办理延期申报或延期缴税。

“税务部门及时采取一户一策‘点对点’方式辅导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两个月来出口退税额达1512万元,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有力地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财务科长周洁在启动仪式表示,他们有信心战胜疫情带来的困难,当好行业“领头雁”,复产复销“加速跑”!

据了解,我省税务部门通过加强税收数据分析助力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对重点企业推行“一企一策”“点对点”帮扶等服务措施。同时,深化“银税互动”,着力支持小微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

示范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李晋平表示,在省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示范区打出减税降费“组合拳”,先后为双创基地企业减免房租等费用4800余万元;为324家企业兑现375笔各类扶持资金约3.85亿元;支持富士康新招员工补贴1500万元。目前,全区在建项目、“四上”企业及规下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复产率100%,走在了全省前列。

“云桥”对话,为企业发展营造便利

当天上午,在示范区智创园,一场税企“云桥”网络对话活动也如期展开。

通过“钉钉”平台网络直播、在线问答方式,省税务局业务处室负责人连线多家企业代表,重点解答涉及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税企双方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同频交流。

“我是百度(山西)数据标注基地对外合作负责人田超,我们基地内孵化了三十多家专业化的数据采集、标注以及数据服务的企业,大多数为小规模纳税人,请问疫情期间对小规模纳税人有哪些优惠政策?”

“为支持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国家针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台了阶段性减免增值税优惠政策。”货物和劳务税处四级调研员王康炎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复。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韩海金还进一步向纳税人缴费人介绍了我国相继出台的4批21项税费优惠政策,并详细阐述了我省新增出台的两项税收优惠政策。

短短两个小时,吸引了超过200多万网友在线围观和互动,收到良好效果。

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线直播送政策解疑惑形式受到纳税人缴费人的好评,今后将持续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政策真正落地落细落实。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税务机关以“硬核”实力举措,为战胜疫情贡献税务力量。随着税收宣传月活动“启程”,“税务蓝”将继续在三晋大地传递爱心、信心与力量。

本报记者王晓华 翟步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