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四川:綿陽市遊仙區。

遊仙區地名由來

傳說西漢末年,有一道士李意期在治北十五里處之七姓壩(又名七星壩)“如意觀”修煉。道法博大精深,未羽化前亦能預知未來,大非一般江湖術士可比。因此,時人羨而愕之曰“遊仙!遊仙!”後“如意觀”毀壞。意期羽化後,綿陽人“尊其靈躅”,在其修真之處,又建觀奉之祀,世人稱之為“遊仙觀”,後毀於清代咸豐年間。沿用“遊仙”為區名。

地名看中國之四川:綿陽市遊仙區。

遊仙區歷史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涪縣。晉永嘉元年(307年)改名涪城縣。1913年以治地在綿山之陽,改為綿陽縣。1976年將綿陽縣城關鎮和城郊、開元、園藝、五一公社劃出建立綿陽市(縣級)。1978年撤銷綿陽縣,其政區併入綿陽市。1985年改綿陽市為地級綿陽市中區。

1992年10月30日,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遊仙區。遊仙區轄涪江街道辦事處和遊仙、石馬、忠興、新橋、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劉家、玉河、小梘溝、柏林、松埡、太平14個鄉鎮,區政府駐開元。

2015年,遊仙區撤銷太平鄉、觀太鄉、白蟬鄉、街子鄉、雲鳳鄉;設立太平鎮、觀太鎮、白蟬鎮、街子鎮、雲鳳鎮。調整後,遊仙區轄2個街道、16個鎮、6個鄉。

2016年遊仙區撤銷遊仙鎮,設立遊仙街道辦事處;撤銷東林鄉,設立東林鎮;撤銷梓棉鄉,設立梓棉鎮;撤銷東宣鄉,設立東宣鎮。

2019年12月26日,撤銷小梘溝鎮和建華鄉,設立小梘鎮。撤銷石板鎮、觀太鎮和劉家鎮,設立信義鎮。撤銷柏林鎮和朝真鄉,設立仙鶴鎮。撤銷玉河鎮、梓棉鎮和白蟬鎮,設立鹽泉鎮,撤銷東林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馬鎮管轄。撤銷街子鎮和雲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橋鎮管轄。撤銷太平鎮和鳳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忠興鎮管轄。撤銷徐家鎮和東宣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魏城鎮管轄。

截至2019年12月,遊仙區轄3個街道、8個鎮;分別為:涪江街道、富樂街道、遊仙街道、石馬鎮、小梘鎮、新橋鎮、忠興鎮、仙鶴鎮、魏城鎮、信義鎮、鹽泉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