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5G旗艦漲價了,這是我們對2020年旗艦手機市場最直觀的感受。

今年手機廠商All in 5G,2019年幾乎可以宣告是4G旗艦在市場上最後一年,手機廠商剩餘的4G庫存將通過其他渠道進行清理,今後4G手機將更多地以中端機型存在。雖然5G手機漲價的趨勢在去年就已經凸顯,但那時候大多數消費者都以為是5G手機剛起步,貴一點也在情理之中。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相較於4G旗艦的價格,同一品牌、同一產品線的價格普遍上漲了500-1000元,以小米數字旗艦系列為例,不考慮版本的情況下,最低配價格上漲了1000元,雖然有硬件提升的因素在內,但高達33%的漲幅一時間還是讓人難以接受,一度讓人懷疑手機的價格將要回到2013年互聯網手機浪潮到來之前。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網友們對5G旗艦漲價的因素可以歸納為3種觀點:第一點是坊間傳言,高通要求使用驍龍865芯片的手機價格不得低於3000元;第二是手機廠商聯合漲價;第三則是手機廠商在5G市場中緊跟體驗,全面提升硬件帶來的成本。

哪一種才更接近事實呢?

“專利流氓”高通要求漲價

其實Redmi K30 Pro的出現,多多少少已經將這一傳言的真實度大大降低,但奈何仍然還有許多網友堅信,高通強制要求手機廠商的驍龍865旗艦售價不低於3000元。這一觀點的論據在於:從高通過往的做法來看,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可信度。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高通除了售賣驍龍865,將配套的5G方案一同賣給手機廠商,包括基帶芯片、天線等,同時還會在手機中收取大量的專利費用。高通曾在2018年公佈過5G手機的專利費用收取標準,內容提到:使用高通標準必要專利,並支持3/4/5G的手機,收取3.25%專利費;使用標準必要專利+非必要專利,並支持3/4/5G的手機,收取5%的專利費。國內目前已發佈的高通系安卓旗艦中,幾乎都是支持3/4/5G的手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潤對企業來說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為愛發電”只存在於烏托邦,高通藉由5G手機的全面爆發,以自身旗艦SoC在體驗上的優勢,裹挾手機廠商對產品進行漲價,以此來獲得更高的利潤也在情理之中。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不過,這麼做的前提是,手機廠商也有漲價的心思,否則必然會引起部分品牌的反彈,尤其是以性價比為主打的互聯網品牌。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通作為硬件和技術的核心供應商,應該不至於在產品價格上僭越。

陰謀論:手機廠商默契漲價

互聯網手機的浪潮讓消費者用上了更為便宜的手機,小米經典的“1999元”更是堪稱“時代”的豐碑。從2011年小米第一臺1999元的手機,到2019年的小米9系列價格也只漲了1000元,但硬件的提升——無論是屏幕、處理器、攝像頭,還是別的大小零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顯然它們值得1000元的漲價。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不過在維持較低售價的背後,結果是大部分以線上渠道為主的手機品牌利潤不夠漂亮。在蘋果iPhone去年佔據整個手機市場近6成利潤的背景下,安卓廠商雖然能依靠出貨量“薄利多銷”,但說不“眼紅”……雷軍在2018年曾說過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當時行業內眾多高管均表示5%已經能夠活得很滋潤了。

除了某些仍處於紅利期的行業外,利潤終究是企業註定需要邁過去的一個坎。

在前期5G相關產業、運營商、設備商對5G進行高強度預熱後,消費者已經對5G手機抱有比較高的期待,消費慾望逐漸被釋放。在市場需求擴大擴大化後,平衡供需關係的最佳途徑就是對產品進行漲價。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3G手機過渡到4G其實來得悄無聲息,在2013年末以及2014年初,國內手機在半年時間內完成了3G到4G的轉變,至少在線上渠道是這樣。那時候國內的4G安卓旗艦機價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當時已經在高端市場聲名鵲起的華為,當年推出的P7起售價也僅為2888元,相較於前一年的3G手機,幾乎沒有太多的漲價幅度,如前一年華為P6(3G)起售價也只有2688元。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華為P7)

不過2014年的4G手機,大部分是單卡4G,如華為P7就是移動4G,聯通、電信等等4G網絡無法使用,部分手機使用工具解鎖之後可使用其它運營商的4G。這與如今5G手機在頻段上、毫米波上的部分缺失有相似之處,都不是“完成品”,為何4G到5G手機漲價會如此之多呢?

互聯網手機品牌如今還能支撐的並不多,即便是以小米的體量,做手機也真的只是“交個朋友”,與手機相比,小米的AIoT生態產品反而能為小米帶來更好的利潤前景,只要它能將生態規模進行擴大,未來的潛力一定會比手機更大。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做手機想要獲取高利潤無外乎兩種方式,一是像蘋果、華為那樣做大品牌,通過品牌價值來為產品賦能,包括供應鏈優勢、品牌溢價等;二是像vivo、OPPO那樣通過渠道建設來擴大產品的覆蓋範圍,深入鄉鎮市場便能獲得相對可觀的利潤;三星則是各例外,更多地利潤空間來自於自身產業鏈的優勢。不過這幾種方式對互聯網手機品牌而言都過於漫長,且需要大量的投入。

相對來說,對產品實施漲價,再通過某種方式讓消費者認可漲價的結果,是最便捷的途徑。從這個角度來看,廠商默契地漲價也有跡可循。

廠商的良心:用上了更好的硬件

今年5G手機漲價是從小米10開始的。

和過去不同,小米10系列這一次並沒有再在發佈會上大肆介紹產品的性價比,3999元起售宣告小米將揮別過去的性價比模式,全力向高端市場進攻。消費者在初期對小米10大多是抱有官網態度,千元漲幅對價格普遍在4000元以下的安卓旗艦而言,實在過於巨大。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但隨著過去曾與小米定位齊平的手機品牌也紛紛漲價,不由得讓消費者懷疑起究竟誰才更具備性價比。雖然表面上小米10要貴上數百元,但硬件上的提升卻是肉眼能看見的。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上月曾有外國媒體曝光了小米10頂配版(12GB+256GB)版本的BOM硬件成本,從拆解來看,頂配4699元的硬件成本就就要440美元(約為人民幣3100元),再加上生產製造、管理費用、稅費等一系列費用,其利潤空間並不算太大。因此在小米10發佈後的一個月中,與友商旗艦產品對比後逐漸再次被網友冠以“性價比”的名號。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而友商的旗艦長什麼樣呢?

以iQOO 3和小米10(8GB+128GB版本)為例,在硬件上iQOO 3主要落後於幾個方面:屏幕刷新率沒有90Hz、沒有雙揚聲器、傳感器是索尼IMX582、沒有無線充電等等。iQOO 3固然在閃存規格以及快充上略有領先,但小米10並不會遜色太多,至少足夠保障用戶體驗。直觀對比下來,同版本只貴200元的小米10顯然更具有性價比。

和小米自家兄弟黑鯊3對比,小米在攝像模組(成本的大頭)上也大幅領先,有無線充電和輕薄機身。即便是與這款便宜了500元的黑鯊3相比,小米10也不會被認為是漲價。

5G旗艦手機全面漲價 有的是良心有些卻在渾水摸魚?

如果以小米10為標尺,仍然將性價比標籤打在小米10身上,對比下來非小米系的手機廠商在硬件上的提升並沒有價格來得多。小米系的產品或許仍在堅持當初做產品的理念,而部分廠商則打著各種各樣的主意,開始變相漲價了。

結語

手機上半年漲價對廠商而言並不算是一個好策略,由於疫情的影響,大部分行業的消費慾望都開始收緊,尤其是當產品的漲價幅度過大更容易引起消費者反彈。像華為P40系列,此次就推出了三個版本,一是可以直接對標三星,二是可以在定位最低的P40上進行適當減配,以此來達到“不漲價”的目的。

從結果來看,一部分廠商純粹是因為硬件更好所以迫不得已漲價,一部分是想要“渾水摸魚”。漲價無非是品牌想要在市場上更進一步,無論是知名度還是企業利潤,於企業而言都是正向收益。但打破過去的定價水準,僅根據友商的價格作為參考的標尺,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硬件水準和品牌溢價能力,大概率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