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運營商停止NB-IoT服務,產業新一輪“洗牌”來臨


日本最大運營商停止NB-IoT服務,產業新一輪“洗牌”來臨

3月30日,日本最大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在其官網發佈了消息稱,鑑於目前商業環境的考慮,為了集中經營資源,該公司決定在2020年3月31日停止NB-IoT服務。


作為在全球運營商群體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一家主流運營商,NTT DoCoMo的這一舉動對於整個物聯網業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前Gartner研究副總裁Matt Hatton在自己推特上髮狀態表示“這是一個大新聞,因為這是領先運營商在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宣佈停止NB-IoT服務”

日本最大運營商停止NB-IoT服務,產業新一輪“洗牌”來臨

NTT DoCoMo停止NB-IoT服務到底對NB-IoT產業會產生哪些衝擊?在筆者看來,雖然在NTT DoCoMo的影響下,未來可能也會有海外其他運營商選擇退出NB-IoT服務,但NB-IoT的主要發展趨勢並不會受到這些選擇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1.蜂窩物聯網頭部效應,NB-IoT更為明顯,部分退出不影響大局

全球運營商是提供蜂窩物聯網連接服務的絕對主力,運營商也將物聯網作為手機通信之外連接數的核心來源,同時也是其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就全球範圍來看,蜂窩物聯網呈現非常明顯的頭部效應,大多數物聯網連接數集中在少數運營商中。雖然連接管道化價值在降低,但對於運營商來說,首先要有規模化連接,才有可能探索規模化收益。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前10大運營商佔據了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83%的份額,前5大廠商佔據了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73%的份額,而前3大廠商佔據了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60%的份額。到2025年,這一集中性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日本最大運營商停止NB-IoT服務,產業新一輪“洗牌”來臨

主要運營商蜂窩物聯網連接佔比(來源:Counterpoint,物聯網智庫製圖)

觀察佔據全球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的前十大廠商,都是來自於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地的運營商。位於前三名的是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經過過去十多年的發展,藉助人口紅利,國內三大運營商不論是在移動用戶還是固網用戶方面均是其他運營商無法望其項背的,而物聯網連接數位於前三甲也沒有什麼懸念;沃達豐作為全球業務範圍最廣的運營商,以其無可比擬的“一點接入、全球服務”優勢,成為物聯網的頭部運營商;接下來是美國的幾家運營商,而西班牙電信和德國電信這兩家歐洲運營商和沃達豐類似,擁有全球化的市場。

總體來說,中美運營商主要依靠其國內龐大市場躋身前十,歐洲運營商依靠國際化經營,涵蓋歐洲、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地,也佔據了全球物聯網連接市場中一席之地。在全球電信運營商中,前十家佔據蜂窩物聯網連接數83%,其他數百家僅佔17%,到2025年其他數百家運營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到13%,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對於運營商來說,當連接數這一最基本的保證都達不到時,談何去實現收入?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少數頭部運營商外,大部分運營商無法獲得蜂窩物聯網發展的紅利。

作為蜂窩物聯網的組成部分,NB-IoT也不可避免地會形成頭部效應。雖然當前沒有全球主流運營商具體的NB-IoT連接數據,但根據公開數據,截止2020年1月,全球NB-IoT連接數突破1億,到2020年2月中國NB-IoT連接數突破1億,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NB-IoT連接數集中在中國市場,頭部效應更加明顯。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三大運營商和海外沃達豐、德國電信等少數主流運營商可能成為全球NB-IoT連接集中度最高的頭部廠商,而大量其他運營商所佔比例有限。在這樣背景下,部分運營商退出NB-IoT也無可厚非,而且其退出並不能改變NB-IoT整體發展趨勢,因為核心的頭部廠商才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2.停止NB-IoT服務,但物聯網服務沒有停止

根據GSMA最新數據,截止2020年1月份,全球有64家運營商推出129張蜂窩物聯網網絡,其中NB-IoT網絡達到93張。

日本最大運營商停止NB-IoT服務,產業新一輪“洗牌”來臨

根據上節內容分析,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大部分將集中於少數頭部運營商,而93張NB-IoT網絡中,顯然有大量網絡能夠承載的連接非常有限。在筆者看來,未來停止NB-IoT服務的不僅僅是NTT DoCoMo一家,可能還會有其他海外運營商也做出同樣決策。

這一決策也是在每家運營商市場化經營基礎上的決策。正如上節分析,若一家運營商的NB-IoT連接數非常少,持續經營的成本收益狀況不理想,或者對於其整個發展戰略貢獻有限,那麼停止NB-IoT服務也是正常的理性商業決策。當然,擁有大量連接的頭部運營商會將其作為重大戰略性業務持續經營。

就NTT DoCoMo來看,2019年4月該公司開始在日本提供NB-IoT連接服務,不到一年時間停止了該服務。但停止NB-IoT服務並不代表要停止提供物聯網服務,在其公告中,該公司依然為用戶提供LTE-M(eMTC)和Cat.1的服務。我們也看到,在不同區域市場中,大部分運營商會基於自身優勢和區域特點在NB-IoT和LTE-M之間二選一,只有少量廠商會兩者全部部署,畢竟同時部署兩張網絡面臨高額的成本,但最終更多運營商選擇部署NB-IoT。每家運營商都有自己的經營之道,不同網絡制式選擇代表了其對物聯網發展的不同思路。

也有分析師認為,NTT DoCoMo只是暫停NB-IoT,未來5G大規模商用後,5G mMTC場景依然需要低功耗大連接技術的支撐,NB-IoT作為5G mMTC候選的核心技術,依然有可能被重新啟用。

3.NB-IoT產業結構面臨洗牌,深度應用比廣撒網更有意義

正如上一節所述,未來可能仍然會有部分運營商因為經營狀況的考慮停止NB-IoT服務,但這些只是NB-IoT產業結構中長尾的部分,佔據絕大多數連接份額的頭部運營商依然是NB-IoT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筆者認為,NB-IoT產業結構面臨著一輪新的洗牌,追求全球大部分運營商都部署商用NB-IoT的“廣撒網”式狀態意義並不大。因為蜂窩物聯網的頭部效應,畢竟未來的產業結構可能是5%的運營商佔據80%以上的NB-IoT份額,所以未來更應關注這些頭部廠商的深度應用動作。

這些頭部廠商中,中國的運營商無可爭議的佔據前三甲。筆者曾在此前《里程碑:國內5G NB-IoT連接數突破1億,大連接加速到來》一文中提到,國內三家運營商連接數均超過千萬,其中兩家已超過4000萬。其中水錶、燃氣表、消防煙感、電動自行車防盜4個行業已實現超過千萬級的連接,而智能井蓋、智能門鎖、追蹤定位、智慧路燈等超過百萬連接。在這些規模化連接的驅動下,NB-IoT的技術和在很多行業的商業模式得到深入驗證。2019年年底,工信部組織的司局長談思路的述職報告中,信息通信司司長聞庫專門強調“堅持應用牽引,促進NB-IoT創新發展”,可以看出政策對於NB-IoT的持續支持。

在海外運營商中,諸如沃達豐、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等全球化經營的運營商也將成為NB-IoT頭部廠商。目前沃達豐在16個國家開通NB-IoT服務,德國電信在8個國家開通NB-IoT服務,其智能門鎖、智慧停車、智能電錶、水錶、共享經濟等應用累計也達到了數百萬連接。當然,這些廠商不僅僅是在多個國家開通網絡和提供服務,還做了大量簡化物聯網連接的工作。以沃達豐為例,2018年6月,沃達豐和德國電信就在歐洲順利實現了全球首個NB-IoT國際漫遊試驗;2019年10月,沃達豐和美國運營商AT&T共同宣佈,將基於各自的NB-IoT網絡開展漫遊合作,合作範圍既包括AT&T遍及美國本土的NB-IoT網絡,也包括沃達豐覆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英國和荷蘭的NB-IoT網絡,沃達豐還計劃將NB-IoT異網漫遊合作擴展到全球40家運營商中,這意味著用戶只需要和沃達豐一家簽約,就可以使用全球40家運營商的NB-IoT網絡。這些動作使NB-IoT的接入更加便捷,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內涵也更多。

NB-IoT具有非常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在大規模連接的基礎上可以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提升,對於運營商才是有意義的。因此,當前NB-IoT產業結構洗牌過程中,少數頭部運營商的深度應用對於NB-IoT總體產業發展來說更有意義,而且也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即使出現一種極端情況,例如已商用NB-IoT的運營商中,有80%以上的廠商都停止服務或關閉網絡了,只要頭部運營商依然將NB-IoT作為重點業務大力推動,那麼全球NB-IoT產業依然是快速發展的。如果一張網絡長期只有少的可憐的NB-IoT連接數,是否退出服務對於整個產業來說沒有任何影響。隨著NB-IoT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洗牌必將進行,連接數和服務能力向著少數頭部廠商聚攏,一些長尾的運營商將退出這一市場。

總結來看,在全球蜂窩物聯網頭部效應的背景下,NTT DoCoMo雖然是一家主流運營商,但在NB-IoT業態中並不具備頭部廠商的位置,其退出NB-IoT服務對於整個產業影響有限,畢竟佔據絕大多數連接數的少數頭部運營商的動作才代表NB-IoT的發展趨勢。

文 | 趙小飛(iot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