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時忙到沒有看書的時間,你都在忙些啥


一天24小時忙到沒有看書的時間,你都在忙些啥

讀書學習是一件成本極低回報卻極高的事情,但很多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拒絕。羅振宇說:“2017年3月,‘得到’用戶總人數為558.48萬,日均活躍用戶人數為45.45萬,專欄日打開率為29.3%。也就是說,學習者雖然花了錢,但每天聽課的佔比不到三成。”

想想自己,你在多少個平臺上買過課,這些課程你又看完多少?下次看到新出的課程會不會又忍不住掏錢的衝動?

掏錢這個動作並不會讓知識自動鑽進你的腦子裡,只會讓你的荷包越來越癟,變得越來越焦慮。那麼,怎樣可以把知識變為己用呢?

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個人學習力升級指南》一書中告訴我們學習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一天24小時忙到沒有看書的時間,你都在忙些啥

讀書不難。沒時間、沒精力、看不懂、記不住都是你為了不讀書而找的藉口。剛上大學那會,我不願意去上課就躲在宿舍裡追劇以彌補我高中三年沒看過一部完整電視劇的損失。直到老師宣佈要期中考試我才驚覺自己專業課知識被落下了。為了避免成績太差,在考前的半個月關上電腦,早起晚睡看書,雖然最後成績沒有多好但也不至於丟臉。

有的人喜歡打遊戲,所以他花在遊戲上的時間是讀書的幾倍;有的人喜歡逛街,所以他花在逛街上的時間最多。不是我們沒有時間,只是我們把時間用在了自己更喜歡的事情上面。

沒有人逼你把書裡的每個字都記住。根據“二八原則”,一本書裡重要的內容只有20%,剩下的80%對我們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成年人讀書大都出於某種目的,有的人為了提升自己,有的人為了掌握一項技能。書裡的內容不是每個字你都需要,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會比讀完全書簡單的多。甚至有時候,讀完全書並沒有你只學習某個知識點獲益多。所以,不用因為你無法讀完一整本書就覺得自己不行。

一天24小時忙到沒有看書的時間,你都在忙些啥

小時候我犯錯後最常聽我媽說的一句話是:“你以為你給我學的嗎?”學習永遠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指望誰,結果也不會發生在別人身上。

成年人如果主動學習通常是因為需要。自己心中有個目的,於是找本書來看一下。這種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效果往往最好。

我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唱歌特別好的舍友,她從來沒有進行過正規培訓卻在大學期間玩起了直播唱歌,粉絲雖然不多,但每月打賞的卻不少。雖然她唱歌特別好,但是專業課成績卻一塌糊塗,每次考試都不求高分,只求過線。唱歌是她這麼多年來一直喜歡做的事情,而中醫卻是家人逼著學的。

一天24小時忙到沒有看書的時間,你都在忙些啥

我最喜歡的一個英語老師是劉曉豔。她說:要想記住單詞除了重複背它就是要在生活中經常用的上,這樣你才能記住它。

很多能力都是重複的結果。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的智商也都相差無幾,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的努力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