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1949年,中國歷史揭開了完全嶄新的一頁。一個幾千年來一直延續的封建時代宣告徹底結束,一個近百年來受人欺凌、踐踏的“東亞病夫”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無論從國家體制、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形態各個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尤其令人驚歎的是新中國建立之初,面對的是一個哀鴻遍地,滿目瘡痍,貧窮落後而又帶有嚴重戰爭創傷的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新中國建國後的前30年,國家的建設是全方位的基礎建設時期,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全面發展,在基礎極其薄弱或者是零基礎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起來,躍居世界強國的行列。

一、工業、國防、科技方面

1、在新中國建立後的短短二十幾年裡,從一個“一窮二白”,只會製作桌椅板凳,加工糧食產品的極其薄弱的工業基礎上,建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且具有內生力的門類齊全的國家。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的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的工業體系,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的行業齊全的國家工業體系。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民用工業到國防軍事工業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2、具有強大的科技原創能力。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人造衛星、導彈、核潛艇、大型噴氣式客機、內燃鐵路機車、現代海船、(包括十萬噸集裝箱輪)、微電子、衛星迴收、計算機、直升飛機、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大規模集成計算機、CPU(我國還出口日本)、(殲十、神5載人宇宙飛船還是70年代的技術)、反導系統、蠶式導彈、建成下水高科技的“向陽紅”、“遠望號”系列船技術都是毛澤東時代的產物。其中“遠望號”系列船其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導彈驅逐艦(下水的真正時間是1969年),我國的各個技術領域創造了無數世界第一。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那時的報紙經常報道國家創造發明和世界水平的差距,都是和美蘇水平進行對比,我們的有些技術是超美的。

3、我國那時的航空航天工業躍居世界第三。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洲際導彈的發射成功、衛星迴收成功等分別標誌中國航天產業躍居世界第三。(這是航天奇蹟)

從航天工業的發展來看,1954年中國第一架飛機及其發動機試製成功。兩年後,中國首次試製的殲五噴氣飛機獲成功,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成批生產噴氣飛機的國家之一。在新中國成立的二十幾年中,它與我國的航天事業比翼齊飛,迅猛發展。各個系列型號的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陸續飛上天。而運十的研製成功,正是我國當時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集成與寫照。1980年9月運十首次試飛成功後,美國道格拉斯一副總裁看了飛機後說:“你們的航空工業一下子趕上了15年。”至此,我國航空工業的規模和科技水平達到了僅次於美蘇的第三大國。但因為保密的需要,航空航天工業的許多產值沒有計算和公佈。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4、那時我國的核工業已躍居世界第三位。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製造了強大的核潛艇,中國一躍為主要的核強國。記住,核工業產值等有關數據也因為保密需要,沒有計算和公佈。

5、那時我國軍民兩用的“三線工業”、船泊工業等躍居世界第三位。以核潛艇、“向陽紅”、“遠望號”、導彈驅逐艦的下水為標誌,中國的船泊工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有些技術是超美蘇的。大量的裝甲車、坦克、戰術戰略導彈,各類兵器、兵車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的“三線工業”、船泊工業躍居世界第三位。因為保密需要,這些工業產值的數據沒有計算和公佈。

二、建國後的前三十年我國經濟實際躍居世界第四位。

據《中國統計年鑑》(國家統計局1994年出版)提供的資料,1978年,中國的棉紗躍居世界第一;原煤躍居世界第二位;鋼產量躍居世界第四位;石油由過去有名的“貧油大國”一躍為第八位;糧、肉類、食物油產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棉花躍居世界第三位。

根據1981年《半月談》編輯部編印的《時事資料手冊》第84—86頁《我國三十年經濟一覽表》:石油由20萬噸增至10595萬噸。煤炭由4293萬噸增至6.2萬萬噸。鋼鐵由97.8萬噸增至3803萬噸。發電量由45.5億度增至3006億度。水泥由141萬噸增至7986萬噸。化肥由7萬噸增至1232萬噸。機床由0.16萬臺增至13.4萬臺。棉紗由32.7萬噸增至293萬噸。棉布由25.2億米增至134.7億米。自行車有0增至1302萬輛。汽車由0增至23.2萬輛。拖拉機由0增至9.8萬臺。手扶拖拉機由0增至21.8萬臺。鐵路機車由0增至512臺。化纖從0到45萬噸。電視機從0到249.2萬臺。縫紉機從0到768萬臺。手錶從0到2212萬隻。糧食由2494億斤增至6364.4億斤。棉花由44.45萬噸增至270.7萬噸。油料由297.2萬噸增長到769.1萬噸。糖由24.2萬噸增長到257萬噸。茶葉由4.1萬噸增長到30.4萬噸。生豬由6002萬頭增長到9524.6萬頭。水產品由44.8萬噸增長到449.7萬噸。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國民經濟總產值,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統計數據,中國工農業總產值1950年為574.8億元,1980年達到6619億元。30年增長11.5倍。年均增長8.5%,其中工業總產值由191.2億元增長到4992億元,增長25倍多。年均增長11.5%。農業總產值由383.6億元增長到1672億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4.9%。

即使以GDP的核算方法和指標來推算我國曆史上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是不低的。根據張風波主編的《中國宏觀經濟結構與政策》一書推算的結果,我國1952年GDP為680.9億元,1978年增長到3488.6億元,26年增長4.12倍,增長率為6.5%。尤其是這種增長是一種低消耗、低成本,沒有泡沫和“豆腐渣工程”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這些又是當時國際環境惡劣,戰爭不斷的情況下通過自力更生實現的。在毛主席逝世時,國家既無外債,又無內債,更無通貨膨脹和失業。並且截止1977年共有黃金1280萬盎司和外匯23.45億美元。(建國初均為零)

綜合起來看,新中國建國後的前三十年,中國農業居世界第一位。工業按不完全統計計算是世界第六位,綜合上述幾方面,毛澤東時代中國的工業按完全統計計算應該是第四位,中國經濟實際排位世界第四位。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葉劍英在國慶三十週年招待會的講話指出:“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三十年來,我國的水利設施、化肥農藥、農村用電、農業機械等大大增加,農業的生產條件有了顯著改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有了不少改進。全國糧食產量1978年比1949年增長1.7倍,棉花增長3.9倍。我國鋼鐵、電力、石油、煤炭、化工、機械、輕紡等工業部門大大加強,許多新的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在遼闊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解放前幾乎沒有什麼工業,現在已經建起了一大批新的工業基地。目前,全國工業企業達到35萬個,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固定資產達到3200億元,相當於舊中國近百年積累起來的工業固定資產的25倍。從我們完成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1952年算起到1978年,我國工業發展儘管有過幾次起落,平均每年增長速度達到11.2%。我國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也有了新的發展,改變了許多原來交通閉塞的落後局面。隨著生產的增長,我國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在工農商業發展的基礎上,我國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有了較大改善。三十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創立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是惡意詆譭新中國建國後前三十年成績,其實,只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會知道從0起步和從100起步的區別。新中國剛建立時,是充滿戰爭瘡痍,除了戰爭留下的廢墟外,一無所有。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通過27年(實際26年,因為49年還未解放全境)艱苦奮鬥,把一個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國家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的現代工業體系,基本農田水利建設完善的農業,以兩彈一星為基礎的軍事國防,逐步走向經濟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中國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不要忘記新中國輝煌的前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