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主炮如果炸膛,會把自己擊沉嗎?

法醫小白


戰列艦主炮發生炸膛並不會引起彈藥殉爆,哪怕同一座炮塔內的2門或者3門主炮都發生炸膛事故也不會把自己擊沉。戰列艦是火力強大的水面作戰平臺,作戰中能給予敵方重大殺傷的同時也是敵方重點攻擊目標,因此在設計時不僅注重火力性能,更要考慮防禦性能。戰列艦在防禦設計上要求厚重的裝甲能抵禦敵方火炮、魚雷、水雷、航彈的攻擊,所以當艦上發生包括炸膛在內的事故時也能保證不會引發嚴重後果。比如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舷側主裝甲帶與主防雷裝甲拼接為一體,厚度為307毫米(19度傾斜),水平裝甲總厚度為222毫米(三層),並結合多重水密隔艙和3層船底構成水下防魚雷系統。在建造過程中特別增強了水平裝甲防禦能力。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頂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頂部184毫米,足以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轟擊。各個重要部位在如此厚重的裝甲包裹下即便發生內部爆炸,其能量也會被隔離在防護空間內而不會傳導到其他地方而殃及全艦,所以單純的主炮炸膛事故是不會引起沉沒這種災難性後果的。下圖為依阿華級戰列艦主炮塔的近照,紅色圓圈內是炮塔最厚重的正面裝甲。

為了防止炸膛事故引發災難性後果,戰列艦的炮塔採用彈炮分離設計

戰列艦除了裝甲設計以外還有彈炮分離設計,整個主炮系統又分為炮塔部分和供彈的部分,而囤積炮彈的彈藥庫則位於艦體最安全的第三層甲板,它與炮塔之間被供彈部分隔離,只有在炮塔需要發起攻擊時才會通過揚彈機將炮彈運送至炮塔,而且每次只運送一次開火所需彈藥,待主炮將炮彈發射出去以後才會再次供彈。主炮炮塔在設計也將每一門火炮使用厚度與主炮背面裝甲厚度一樣的鋼板隔離開,每一門主炮的俯仰、裝填、開火都是獨立進行的。戰列艦主炮系統如此複雜的設計就是基於防止內部爆炸而引發災難性後果的考慮,也正是擁有了這樣的設計才讓世界上那些裝備戰列艦的軍隊從未發生因主炮炸膛事故而引起沉沒的災難性事件。下圖為日軍“陸奧”號戰列艦重達360噸的3號主炮塔被炸飛,這次災難性的內部爆炸不是主炮炸膛引起的,而是士兵故意縱火導致彈藥庫著火引發全艦大爆炸而當場沉沒,1471名艦員只有350人倖存。

戰列艦的主炮身管本身以及炮塔都具備一定的御爆能力

榴彈炮炸膛事故一般是由於發射藥在被擊發時炮膛或炮管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而引發的,而且火炮炸膛事故只會發生在彈藥裝填完畢並擊發時,這時候火炮的炮閂已經關閉,此時發射藥爆炸產生的能量會在推動炮彈出堂前將炮管炸斷。如果是因為炮閂沒有完全密閉造成的發射藥燃氣洩露炸膛,那麼發射藥的能量會全部從炮膛釋放至炮塔內,炮管則不會被炸斷。火炮身管的舒服下,炸膛所釋放的能量只會作用在火炮最脆弱的一個點上,而這一個點無論是在炮塔外還是炮塔內都不會對炮塔造成毀滅性傷害,更不會波及全艦。現代火炮都採用身管自緊工藝,比如“衣阿華”級戰列艦的406mm主炮就採用了爆炸自緊工藝,自緊工藝在起到防止炸膛作用的同時也具有在炸膛發生時御爆的效果;而炮塔的隔離式設計也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證炸膛發生時保護艦體安全,這就是歷次戰列艦發生炸膛事故都沒有殃及全艦的原因。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戰列艦主炮炸膛一般都是發射藥引起的,而不是炮彈引起的,更不是炮彈與發射藥同時在炮膛內爆炸引起的!這是因為主炮炮彈的引信十分可靠,引信只有在受到猛烈撞擊時才會引爆炮彈,現代艦炮的炮彈引信更是需要一定的飛行過載才會解除保險,因此在炮彈不殉爆的情況下主炮身管和炮塔的御爆功能才有意義,否則戰列艦就像被一發主炮炮彈擊穿裝甲在內部爆炸,這種威力至少會殃及整個炮塔。下圖為發生炸膛事故的美國密歇根號戰列艦304mm主炮,由於該起炸膛事故是發生在炮塔外部,事故甚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僅前甲板被炸飛的炮管砸出一個大坑。

戰列艦是非常抗揍的,比如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海戰中一共捱了美軍戰鬥機180架、轟炸機75架、魚雷機131架投下的10枚魚雷和24枚航空炸彈才開始傾覆的。該海戰從1945年4月7日中午12點半打響,從12時45分左舷前部遭受第一枚1發魚雷命中到13時37分左舷中央部被3發魚雷命中,大和號戰列艦絲毫沒有遭受創傷;從13點44分到14點12分這段時間內再遭受4發魚雷、3枚450公斤航彈命中的情況下艦體才開始受損進水,當14時17分已近裂開的左舷中部遭受被1發魚雷的致命一擊後艦體才開始發生明顯傾斜,在14時23分時艦內火災已無法控制情況下位於3號主炮塔下的彈藥庫內的發射藥被點燃從而引發彈藥殉爆,大和號這才在這次內部大爆炸中橫轉並沉沒。可見戰列艦是無論如何也不足以被主炮區區一次炸膛事故而炸沉的。下圖為獨自出港作戰的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該型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噸位最大、主炮口徑最大的炮艦,噸位與我國航母遼寧艦相當,如果不是獨自作戰,美軍絕對不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將其擊沉。


兵器知識譜


戰列艦沒有那麼脆弱,一個炸膛還不至於將整個戰列艦摧毀,戰列艦炮塔設計都是考慮過這些因素的。下圖是美國BB-61“衣阿華”號戰列艦炮塔炸膛事故,1989年4月19日參加“艦隊 3-89”聯合軍事演習時B炮塔炸膛,事故導致47名水兵死亡。但由於炮塔內各炮都是獨立的隔艙,所以該炮塔另外2門炮沒有受到大的損毀。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戰列艦的主炮炸膛是因為發射藥爆炸。下圖為一組“衣阿華”戰列艦MK-7炮塔裝彈的照片,那3個白色的圓柱狀絹絲包就是發射藥,每次發射填裝6個。而MK8超重穿甲彈本身雖然達到1225公斤,但實際裝藥只有18.55公斤,也就說整個炮彈基本就是個實心“疙瘩”,靠巨大的動能造成破壞。所以實際火炮炸膛是因為發射藥爆炸而非炮彈本身。

回到炸膛的話題上,雖然從上面看炸膛的威力確實不小,但難以從內部撼動整個戰列艦。下圖還是“衣阿華”戰列艦的MK-7主炮,可以看到有一個巨大的圓柱狀物體,這是火炮的炮閂。炮閂的作用是閉鎖炮膛,仿製發射氣體的洩露,但炮閂本身就是一整塊巨大的合金鋼製成,足夠抵禦爆炸發射藥爆炸帶來的超高壓力,保證火炮不會被徹底的從炮尾處瓦解。上面那個“衣阿華”炸膛的動圖可以看到火炮是向外炸飛。所以即便火炮出現炸膛事故也不會過度的殃及戰列艦內部,甚至周邊的火炮都不會有很大影響。

另外,戰列艦炮塔中不會將彈藥放置在火炮操作間裡面,這種設計一方面出於空間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安全。下圖為日本“大和”級戰列艦94式460毫米炮塔內部結構,黃色的為炮彈,40號上部彈丸裝載室和15號火炮操作間至少間隔兩層甲板的距離。炮彈裝載時由揚彈機將炮彈單枚以此送入火炮操作間。這種佈局除了節省上部空間外更重要的就是保證火炮炸膛或者遭到對方炮彈打擊時不會造成彈藥的殉爆。出於這種設計結構,火炮炸膛能直接引爆彈藥庫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及微,在這種事故中只要戰列艦彈藥庫不被點燃就是安全的。

還有“黎塞留”級戰列艦裝備的M1935式火炮四聯裝炮塔結構,彈藥庫和火炮操作室也是間隔一定高度的,通過揚彈機將炮彈和藥包送入火炮操作室。

這也是戰列艦炮火炮發射流程的動態圖,可以看到炮彈和藥包都是遠離火炮操作室的。而且注意,炮彈升上去的時候中間是有隔火門的。

歷史上的戰列艦火炮炸膛事故不止上面“衣阿華”那一次。下圖為美國BB-27“密歇根”號戰列艦炸膛事故,時間是1916年9月25日,可以看到1根305毫米火炮炮管被直接炸飛,爆炸的發射藥重要140千克。炮塔外觀本身結構還算完好,但是該門炮徹底被瓦解,戰列艦本身也是完好。

還有法國“黎塞留”號戰列艦2號四聯裝炮塔炸膛事故,時間為1940年9月, 可以看到一根炮管已經消失了,爆炸時發射藥288千克。不過該炮塔左邊2門炮依舊是可以正常使用的,這種四聯裝炮塔2門炮中間有隔火門,所以左邊2組和右邊2組火炮間隔距離很大。

所以單純的炸膛威力是無法撼動整個戰列艦的,最壞的是整座炮塔報廢更換。如果是彈藥庫爆炸那就是另一回事,比如日本海軍“陸奧”號戰列艦,1943年6月8日12時三號炮塔爆炸,三號炮塔直接被掀到幾十米高空。但這次事故是彈藥庫直接被引爆,“陸奧”號直接沉沒。所以炸膛只要不波及彈藥庫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雛菊西瓜Peterpan


戰列艦艦炮屬於超大口徑身管火炮,炮彈重量多在100公斤以上,因此通常採用的是發射藥包和彈丸分開裝填的分裝彈模式。通常炸膛特指發射藥包在炮膛內爆炸而導致火炮身管被炸裂乃至炸斷的事故。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一般都是因為炮膛質量問題或者炮彈一次性裝藥量過大導致,當發射藥的爆炸壓力超過了炮膛的承壓強度後,就會導致火炮身管被炸開。由於火炮身管本身已經緩衝了大量的衝擊波威力,炸膛所造成的損傷其實並不大,我們常見的陸炮發生炸膛後,如果不是處於身管四周,最多也就是被身管碎片或者剩餘衝擊波所傷,死亡的概率都很小,而火炮本身除了身管斷裂,整體結構性的不會受到很大破壞。


(土耳其M60T坦克炮炸膛,可以看見並未對坦克其他部位構成可見性破壞)

炸膛事故之所以很難殃及到身後,主要原因就是炮閂的存在,炮閂主要就是起鎖閉炮膛,防止發射藥氣體外洩的作用,不管是楔式或者螺式炮閂,其整體結構都是一塊厚厚的高硬度合金鋼板,這塊鋼板在設計時就已經設置了極高的抗壓標準,能夠抵禦火炮強化裝藥的爆炸而不至於被衝開,因此只要有它的存在,即使發生炸膛,破壞性也只能集中在身管部位。對於艦炮來說,炸斷一兩根身管其實並不構成什麼實質性威脅,更別提炸沉戰列艦了。

(依阿華級戰列艦裝填發射藥包,炮膛口最後要鎖閉的!)

如果炸膛要導致戰列艦沉沒的嚴重事故,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炸膛導致發生彈藥艙連鎖爆炸,而這在實際作戰中完全不可能發生。除了炮閂的鎖閉結構,戰列艦的整個艦炮分為三層結構,最底部為彈藥艙,中間為自動或者半自動裝彈機,最上層才是炮塔,炸膛的威力想要穿透數層甲板直通到彈藥艙簡直就是痴人做夢!許多艦炮在設計時,通常都設計有互鎖裝置,也就是三層結構之間同時只能有兩層互通,當裝彈機提升裝置與炮塔之間打開時,彈藥艙就被關閉,在炮塔內發生的爆炸最多殃及到中間的提升裝置,絕對不可能引爆彈藥艙,因此破壞性也就被最大限度的限制了。


(戰列艦炮塔結構)
(可以看見炮塔、裝彈機、炮塔之間的艙門是互損設計的)

除了炸膛事故本身威力有限之外,戰列艦的抗沉性也是無與倫比的,二戰時期各國的主流的戰列艦都採用了重裝甲和多層水密艙結構設計,別說厚度幾百毫米的鋼鐵裝甲發射藥包根本炸不開,就算是某一部位被炸開,發生漏水,只要將水密艙門關閉就能避免沉沒。1943年美國潛艇曾經在太平洋伏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發射魚雷直接命中水線以下,結果炸開的大洞瘋狂進水三千噸,大和號只是艦體略微傾斜,回去整修了十幾天就又重新回到了戰場。
(戰列艦水密艙設計)

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裝備380毫米SK-C/34型艦炮,主要發射800公斤重的被帽穿甲彈或者高爆彈,發射藥包重量為212公斤,如果是發生炸膛事故後,區區兩百公斤的發射藥包爆炸,是絕對不可能將脾斯麥戰列艦炸沉的。英國人在擊沉俾斯麥戰列艦的海戰中,使用了超過30枚炮彈和4枚魚雷最後才將脾斯麥炸沉!而日本最大的大和號戰列艦更是在承受了美軍數十枚航彈和魚雷攻擊後仍未沉沒,最後還是因為炮彈引發彈藥艙連環爆炸才將其炸沉,可見其抗沉性能之強悍!
(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裝甲厚度)

1989年4月19日,美國著名的依阿華號戰列艦正在加勒比海參加例行軍事演習,但是隨後發生了恐怖的炸膛事件,導致當場炸死47人!而之所以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主要原因並不是發射藥爆炸的威力有多大。而是因為發射藥包當時已經過期,而自動裝彈機在送藥包入膛時力量又過大,導致壓力過大而引爆了發射藥,也就是說發生炸膛時,依阿華主炮的炮膛處於未鎖閉狀態,這才讓發射藥爆炸產生的火球和衝擊波掃蕩進入炮塔。而這一次爆炸最後又引發了炮塔內另外堆放的2000磅發射藥爆炸,最後兩次爆炸威力疊加在一起,衝擊波、高溫、有毒氣體、缺氧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一起才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最後依阿華級戰列艦不僅沒有沉沒,還載著犧牲的官兵回到了美國。而從嚴格意義上說這不能算是一次炸膛,而是一次嚴重的發射藥爆炸事故,所以戰列艦炸膛根本不可能炸成戰列艦本身!



(依阿華級戰列艦炸膛事故)


軍武吐槽君


戰列艦主炮簡單的炸膛事故對自己本身浮沉結構的威脅並不大,也就說並不會把自己擊沉。首先戰列艦主炮炸膛事故一般都是發射藥爆炸造成的,彈頭很少會爆炸,因為戰列艦多用穿甲彈,其實就是個大鐵疙瘩,以衣阿華用的MK-7型406口徑的炮彈雖然重1.2噸,但是裝藥也就18.4公斤,而且戰列艦都是延時觸發引信,所以彈頭不會爆。那也就只有發射藥會爆了,而發射藥最多5塊的強裝藥估計也有個一兩百公斤,但是這對於戰列艦來說一個幾百公斤的炸藥包在炮塔內爆炸對自身威脅根本不算事,當然對人來說事情可就大了。


我之所以敢這麼絕對的下結論那是因為以前因為炮塔發生炸膛事故的戰列艦不少,但沒有一艘因此而沉沒,包括海灣戰爭中的威斯康星號的2號炮塔炸膛事故、法國黎塞留的2號炮塔的炸膛事故、日本日向號4號、5號、6號炮塔先後依次炸膛的事故都沒沉。戰列艦發射前會先從炮塔下方的彈藥庫提取分開裝的發射藥、彈頭,而彈藥庫與上方的炮塔之間有著一道防火門,按規定,每次提取完之後就必須馬上關閉,就算上面炸了也不關下面的事,但是如果這道防火門沒關那就等著看煙花吧,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的一票戰巡就是因為防火門死的。
黃色的是發射藥,發射藥下方是彈頭,注意圖中在升降機上下時會自動開合的就是防火門

所以2號炮塔
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
注意2炮塔上是不是缺了一根管子,就是炸了膛。注意看1號炮塔,中間那兩根管的距離是不是有點大?那是因為法國人也怕炸膛,所以在中間有設置了一面防火隔艙,就是怕突然有一根管子炸膛整個炮塔都跪了。所以2號炮塔左邊的雖然炸了,但右邊那兩根管子還是可以用的。

而真正能威脅到戰列艦浮沉結構的除非是彈藥庫殉爆,不然任何爆炸都不可能威脅到軍艦的浮沉。不過對於日本陸奧號戰列艦來說,那已經不算是炸膛事故,後來的調查結果是士兵點燃了3號炮塔下面的發射藥,直接導致彈藥庫殉爆沉沒,所以不算是炮塔炸膛事故。而戰列艦炮塔是一個密封的空間,而且裝甲厚度也不低,所以單個主炮的發射藥(哪怕是全裝藥)爆炸都不可能炸飛炮塔,所以所以經過這些案例的實踐證明,戰列艦主炮炸膛並不會沉。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你自己想唄,哪一艘戰列艦會因為A炮塔被擊穿而沉沒?除非殉爆,不然炸膛和炮塔被擊穿又有什麼區別?


皇家騎士16


戰列艦不可能炸膛,在鉅艦大炮的時代,各國對戰列艦的維護重視和現在各國對航母差不多。

罷了,就算有這個可能吧,額來分析一下

還好是主炮……如果是魚雷發射管什麼的炸膛,那整艘艦就完蛋了

主炮炸膛,就相當於自己捱了自己的幾顆主炮彈藥,畢竟還是影響不到整艘艦和彈藥庫,所以不會把自己炸沉。


羽靈時尚


不會。艦炮別管口徑大小,都是安裝在甲板之上,也很少聽說炮有炸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