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社區農園

編者按:社區農園的源起是怎樣的?社區農園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又如何?我們為什麼要推廣社區農園?以及社區農園的推廣需要什麼條件?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訪談了社區農園踐行者、同濟大學景觀學系劉悅來老師。

專家談社區農園

社區農園踐行者、同濟大學景觀學系劉悅來老師

請您先談一談社區農園的源起?

我從畢業就一直在做景觀設計,十年前開始教授景觀設計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就在思考景觀設計,特別是城市中景觀設計的根本目的是什麼?關於這一問題,目前也有很多說法,但我認為,能夠讓人和環境以及人和人有更好的互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目前,不說老舊小區,就算在許多綠化已經檔次很高的新小區中,如果一個孩子想到樓下去玩,他希望種點東西、觀察其生長過程,往往這些高大上的小區綠化是難以滿足孩子這一簡單的要求的。所以,在近來參與的設計項目中,我們希望讓大家感受到社區花園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可以對它進行改變。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比如種植一些香草和瓜果,等到成熟的時候都可以摘來食用。這種可食用的綠化不再是僅僅用來觀賞和被動使用的,而是能架起居民和環境之間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更好互動的一個橋樑。

專家談社區農園

市民參與社區農園採摘活動(上海創智公園)

其實,歐美國家的社區農園,就是一種居民與環境之間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互動良好的綠地形式。社區農園在美國被叫做“community garden”,在英國被叫做“allotment garden”,在德國被叫做“kleingarten”。

請您介紹一下國外社區農園的發展情況?

應該說,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甚至更早以前就出現了社區農園,彼時的社區農園主要是為了增加農產品產出,幫助城市居民獲取食物。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二戰期間出現的勝利花園(victory gardens),在其鼎盛時期,千萬個農園生產出的蔬菜佔了全國總產量的40%多。進入20世紀70年代,社區農園的作用發生了改變。比如,在美國西雅圖,社區花園被稱為P-Patch。這些社區農園的土地原本為隙地。因為土地是私有的,所以由政府出面,把這些私人用地收購和組織起來,讓有意願的居民參與種植。這些土地的使用者可以在裡面種植可以食用的東西,但是種植種類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而且必須將土地打理好,不能有裸露的土壤出現,使其處於比較好的維護狀態。西雅圖社區農園的興起應該是為了讓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增加居民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以及促進社區交往。西雅圖社區花園是由西雅圖市政府的鄰里部社區農園項目部(the Seattle 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 P-Patch Community GardeningProgram)與非政府組織P-Patch信託(P-Patch Trust)共同管理的。後來,西雅圖還將社區農園作為基本公共設施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中。

專家談社區農園

美國的社區農園 圖︱裘成

在歐洲,份地花園起源於工業化過程中失去了土地的城市居民的生計需要。早在1845年,在英國,一般圈地法中就要求為失去土地的貧民以“field garden”的形式提供土地種植農產品,1922年份地法中首次出現“份地花園”的概念。德國更是在國家層面上立法支持社區農園的建設,還在地方層面通過土地利用規劃來保障份地花園的長期保護。當然後來,份地花園的主要作用也從為城市居民提供農產品轉化為滿足居民的休閒娛樂需求,促進社區交往等方面。

專家談社區農園

社區農園促進鄰里交往 圖︱裘成

您剛才談到,1970年代以來,歐美社區農園的興起是為了讓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增加居民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以及促進社區交往,請您進一步談談社區農園在社區營建方面的作用。

我們知道歐美國家的城市,在二戰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有階層向郊區遷移的現象,那麼城市中就出現了一些荒廢的地。城市中的居民於是通過建設社區農園的形式參與到社區的復興重建中來。通過種植蔬菜、花木,既美化了環境,也增加了居民之間的交往、互助。這可以說是社區農園蓬勃復興的緣由。再具體來說說社區農園在促進社區交往方面的作用。在美國,一般人與人之間的居住距離比較遠,這就需要一些空間把居民聚集在一起交往互動。美國城市中有些公園很大、看上去也很美,但居民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少,同時有的公園裡也存在著治安問題。所以就希望通過社區農園這種居民與環境間互動好又比較安全的空間來促進居民交往互動。這也很好理解,大型的公園我們不會每天、經常性的出入,但是小型農園則不同,孩子們、老年人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去轉轉,順便在園中澆水、施肥,觀察植物的發芽、長大、開花、結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越來越需要這種小型的社區農園,因為居民在參與社區農園的種植和養護中,在體驗分享收穫的快樂中,交往互動,獲得社會融入感和成就感。

在國內也是這樣,研究發現,社區附近的小型花園更加實用,也越來越受歡迎。這其中,社區農園的種植和維護需要居民的持續性參與,所以自然就成了社區居民日常的集聚樂園,受到大家的喜愛。在社區農園裡,孩子們每天都能看到蔬果在不斷地變化,一天一個樣子,這種鮮活的生命感是他們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居民在侍弄瓜果蔬菜、分享收穫快樂的同時,也加強了互相之間的瞭解,為進一步互動甚至互助奠定了基礎。社區農園就是這樣一種實實在在的空間存在,為居民提供了交往、融入社會的場所,所以我認為它是一個對社區營建非常有利的載體。

國內有沒有類似的社區農園呢?

在歐美國家,許多居民住在獨幢住宅中,家中有自己的花園,這部分人較少去社區農園。但也有不少家裡有花園的居民參與社區農園的種植和養護,這主要是因為在社區農園裡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種植的經驗和收穫的快樂,是為了融入社會。在國內,相比歐美,因為大多數人還是住公寓,一般沒有私家花園,所以社區農園更符合我們國家的居民居住特點。

目前,社區農園在國內主要是出現在一線的大型城市。我對上海的情況比較瞭解,這裡主要說說上海的情況。

上海真正意義上的社區農園最早出現在屋頂上,比如商場的屋頂上。因為商家看到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就在屋頂用盒子等容器種植蔬果,做屋頂綠化,還在旁邊開咖啡店、小餐廳等,讓周圍居民或者逛商場的顧客認養這些種植的蔬果,同時也組織活動,讓大家參與種菜、養護、採摘等,是商家自己發起的一種營業模式。這個大概是出現在2010年世博會前後。在世博會期間,美國館播放了一個社區菜園的建設過程。我覺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農園在上海的興起。

我們在上海中心城區做了好幾個農園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在一個幼兒園裡,大約有200平方米。幼兒園園長希望為孩子們開展有關食物的自然教育,於是在幼兒園中種植了一些藍莓、草莓、蠶豆之類的果蔬。我們的第二個項目是在世紀公園裡,是一個以科普性質為主的可食地景花園,有1000平方米左右。


除了您談到的商家屋頂花園、幼兒園及小學中組織的自然學堂,以及在世紀花園建設的以科普為目的的可食地景花園,有沒有在居住區中建設的社區農園的例子?

我們在上海有四個正在做的社區內部的農園項目。其中一個已經建好的是“百草園”,就是在社區內,是一個社區農園。社區農園的用地原本是一個花園加廣場,但是由於後期維護不善,已經淪落為荒草地,處於一種無人管理的狀態,園內垃圾狗屎不少。我們在今年年初做了一個初步設計,並且與社區一起建立了一個公眾參與機制,隨後還成立了一個居民自維護、自組織的隊伍。農園前期的建設拆分成各種居民可以參與的活動,後期的維護、管理也由居民志願者完成。比如,百草園的草坪和路大部分都是社區居民特別是小朋友們鋪出來的,每天的澆水也是小朋友們來做的。百草園現在一期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後期會擴大到大約600~800平方米左右。花園中種植的都是可食的植物,但是考慮到社區現實情況,以及當前小區綠化管理上的難度,園中沒有全部種菜。我們知道在有些小區中私自種菜是不可以的,但我們選址在公共花園,採用一種開放共享的方式,街道和居委會還是比較支持的。而且我們的設計也有小區裡的主要居民代表參與,特別是小朋友的參與,其他居民也不會反對。我覺得百草園的這個運行機制比較好,這在其他小區中也是可以做,是可以推廣的。

專家談社區農園

社區居民參與百草園種植

請您具體談一談百草園的這個運行機制?

主要是我們有一老一少兩個社區組織,較好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一老”是說小區裡面有一個老年人的花友會。在我們開始這個項目之前就有這個組織。花友會組織老年人養一些花,把花拿到居委會或者老年活動場地一起分享養花經驗。我們把百草園作為他們的活動基地,讓他們把家裡的花帶來種在這裡,也可以在這裡進行植物漂流分享。“一少”是我們成立的百草園小小志願者隊伍,現在有24位小朋友。實際上小區中參與到澆水、種植活動中的小朋友大概有40人左右。甚至可以說,基本上小區中的所有小朋友都來過百草園。小朋友們來這裡可以參與各種活動,比如給蔬菜搭架子,還可以幫蔬菜澆水、施肥。上海最近天氣炎熱,很多地方的花都枯萎了,但百草園的植物一直長得很好,就是因為小志願者們每天都來澆水。

除了您剛才談到的這個運行機制,社區農園在我國的發展還需要什麼支持條件呢?

需要組織單位不怕麻煩。比如百草園的小志願者、花友會,一定要有社區居委會和熱心人也就是社區領袖的支持組織。如果沒有社區領袖,一盤散沙,就很難進行社區農園的建設,即便建設起來沒人維護也很容易荒廢。所以說,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行的,還需要社會組織,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支持社區農園的建設和維護,這才是最難的。正如前面我談到的,西雅圖社區農園就是由西雅圖市政府的鄰里部與非政府組織P-Patch信託共同管理的。

當然這其中,政府的支持是關鍵。我們參與的大部分項目,都是街道出錢的,因為街道屬於基層一級政府,有財政收入,而居委會屬於自治型的組織,沒有經費。所以,社區農園的初期建設最好能得到街道立項支持。社會資本的介入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我們的一個最新項目創智農園,就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全力支持的。當然政府在支持社區農園的建設方面可以做的工作不僅限於資金支持。我們前面也談到過,在歐美國家,政府也會出面協調土地的權屬等問題,將社區農園作為基本公共設施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甚至通過立法的形式支持社區農園的建設和保護。

專家談社區農園

創智農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