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是真正的“祛溼大師”?

愛吃愛美味


提起溼氣大家應該都不再陌生了,所謂“千寒易除,一溼難去”,由於現代人的作息時間不規律,不冰箱等現代產品的出現打破傳統的應季特點,溼氣纏身成了很多人尤為苦惱的事情。

在導致人體生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的就是溼邪。其他的都好說,例如寒、熱,寒則溫之,熱則寒之;風則驅之,燥則潤之,暑則清之。而溼邪不同,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依然存在,且溼是最容易滲透的,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當溼氣遇到寒氣就成了寒溼,溼氣遇到熱氣則成了溼熱,溼氣遇到風則成為風溼,而溼氣在皮下,就形成了肥胖。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

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呢?

1.看大便

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溼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溼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內,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主食,現在反以肉食為主了,葷素搭配極不合理,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溼的,脾受到傷害,水溼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溼氣,體內有溼氣,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問題。

2.早起精神狀態

如果你每天早上7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纏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裹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自己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3.看舌頭

中醫裡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體寒熱。如果體內寒熱均勻,那麼,我們的舌頭應該是淡紅而潤澤的,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過於白,滑而溼潤,那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黃帶膩,那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頭赤紅無苔,那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了。

4.看手指月牙

正常的月牙佔整個指甲蓋的1/5左右,如果遠遠不及1/5,那說明我們體內有寒,如果遠遠超過1/5,那說明我們體內有熱。正常的月牙應該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每個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現月牙,但是,它們的含義卻不一樣。一般來說,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應該出現月牙。拇指通於肺,中指通於心,這兩個指頭上的月牙正常,就說明我們的身體寒熱比較適中,不會有什麼大的健康問題;小指上一般沒有月牙,如果出現月牙,說明腎中有熱。當然,也有人說:“我10個手指頭都沒有月牙。”這還得區別看待,如果是從小沒有,這說明你是寒性體質;如果是以前有現在沒有,那說明你體內寒氣較重,平時需要多做祛溼的工作了。

3招排出溼氣,輕鬆“洩瀉”

1.多吃薏苡仁紅豆粥

多吃薏仁和紅豆薏仁與紅豆都是沒有什麼味道的藥材,兩者搭配煮水,或是熬粥,都能有效去除體內溼氣,尤其是經常水腫的人,更應該多吃點。此外,還可以選用茯苓、淮山、黨參、陳皮加瘦肉或者豬骨等,一同用來煲湯,或者煲成粥、煮水喝,同樣可以起到利尿、除溼的功效。不過,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尿頻的人不宜多用。

2.少吃鹽,多健脾

“重口味”容易吸引溼氣,因為鹽太重會加重脾胃負擔。所以,平時飲食要少吃多鹽食物,多吃一些流質和五穀類食物。

3.巧妙利用姜

姜不僅是調味品,還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經常喝點兒熱騰騰的薑湯可以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帶全身發汗後,症狀會有所緩解。“冬吃蘿蔔,夏吃薑”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另外,平常要注意保暖,切勿貪涼。


百科名醫


1,紅豆薏米粥

這是眾所周知的祛溼良方,但也有很多人並沒有用對方法從而起到了反作用,首先,因為薏米屬良性,所以我們在做粥前切記要將薏米用鍋先炒一遍,而且經過反炒過後的薏米還有一種香味!其次就是紅豆,其實紅豆是有不同的品種,我們通常所說的是一般的紅豆,圓圓胖胖的,而真正可以祛溼氣跟薏米搭配煮粥的應該是赤小豆!也是就是紅豆中的一種,相對於一般的小紅豆來說赤小豆更加細長。想要做紅豆薏米粥的朋友們一定要買對材料才好阿!


2,芡實比薏米祛溼效果更好!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鮮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在南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雞頭米”。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現在的天氣熱中添溼、溼上加熱,極易損傷脾胃功能。脾為溼困,運化失司,輕則出現食慾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狀,重則出現受納不快、腹脹腹瀉等疾病。食慾不好時喝一杯粟滋軒百合蓮子綠豆粉,促進食慾,改善睡眠,還能清熱解毒。


3,茯苓

除了上述的兩種食品外,茯苓也是祛溼的一劑良方!不僅可以泡水喝,還能入藥煮粥。它藥性平和,是去溼的上品。中醫建議,體內有溼氣的人不妨用茯苓和白朮煮水喝,忙碌的時候直接喝粟滋軒紅豆薏粉,可以有效祛除溼氣。


胡社光


【祛溼不走彎路】

首先,僅僅通過食療而不輔助藥材是無法有明顯的祛溼效果的。如果食療真的有用的話那為什麼還需要藥?存在即真理,食療根本滿足不了祛溼的要求時,藥食同源的祛溼茶就應運而生。

其次,題主說自己溼氣重但並沒有說具體的症狀,因此無從判斷到底是溼熱還是溼寒,可以先看看下圖判斷一下自己的體質

以上符合2-3點即可判斷自己的體質(也有很多人溼熱和溼寒同時存在,不懂的可以給我回複評論)

你可能還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溼熱/溼寒

溼熱:

  • 先天體質

  • 長期生活在溼熱環境中,且現代工業的發展所排放的有害物質,不斷的破壞生態環境,這些有害物質會與人體內部所產生的代謝產物相結合,日久內生鬱熱,形成溼熱體質。

  • 工作學習等造成的心理壓力大,缺乏交流, 長期壓抑,易造成人體氣機鬱滯,氣滯日久會化火,還會引起津液代謝障礙,日久形成溼熱體質。

  • 夏天貪涼,過度食用冷飲,時間久了水溼不能輸化,進食過快,或者過多的肥甘辛熱食物的都是導致溼熱體質形成的主要原因

  • 過度的吸菸、喝酒也會形成溼熱(煙性辛熱,酒為熟谷之液)

溼寒:

  • 多為脾虛導致, 體外空氣潮溼寒冷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溼寒之症

  • 經常吃冷凍的食物,在冬天貪吃反季節的寒涼食物

  • 夏天人體毛孔擴大時頻繁使用空調,且感冒時吃的西藥,是抑制身體排除寒氣,強行將寒氣壓在體內不得舒發,帶來的後果是體內寒溼普遍很重,造成供血不足,臟腑功能下降

  • 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也易造成體內寒氣溼氣的堆積

知道了具體症狀和原因才能更有針對性有效果的祛溼,相信很多人在祛溼這個問題上走了不少彎路,紅豆薏米祛溼的世紀謊言到現在還有人相信,too young too simple, 我告訴你真相!虛胖的你如果吃紅豆薏米,那麼····你會越來越胖·····,如果溼寒的你吃紅豆薏米,你會越來越溼,不要指望能通過食物祛除溼氣,這就像喝熱水治百病一樣 扯淡,藥食同源慢慢調理才是正途。悄悄告訴你們啊,梔子枳椇子決明子茯苓芡實砂仁小茴甘草比紅豆薏米好用的多!


東峰董


中醫認為潮溼的氣候和食物等都是導致人體患有溼氣的原因。

其實有沒有溼氣很好判斷,看你大便粘不粘馬桶,舌苔是不是那種白膩性切舌頭旁邊是不是有一圈齒痕,還有就是起床時候是不是腰痠背痛等等跡象。如果有這些跡象出現,就預示著你的脾臟功能受損了,進而會影響到胃功能。


一般廣東這一帶溼氣較重,所以也研究出了很多祛溼氣的方法。

如赤小豆薏仁茶

食材: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

做法:赤小豆、芡實各5克,其他各1克。先把薏米仁炒到發黃,將炒薏米仁、赤小豆、芡實一起放到冷水泡上2小時,再將其三味藥一起煮熟,將淡竹葉、馬齒莧、槐米、綠茶用紗布包好,一同再煮半小時即可。喝茶即可,一日可多次。


還有簡便的方法,就是每天早餐吃上幾片生薑,這也是祛溼的好方法,簡單快捷。

對於還沒有溼氣的群體來說,平時少吃肥甘味厚的食物,多曬曬被子,多運動多曬太陽。

特別提醒的是,住在一層的最好別直接睡在地板上,一般一層陽光照射較少,溼氣較重。直接睡地板容易沾染溼氣。


健安生活小百科


中醫認為,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又難治,都是因為體內溼氣在作怪。但是知道自己重的人估計很少有幾個。

我們應該如何判斷體內有溼呢?

①看起床的狀態:有的人,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無精打采,覺得很困,頭也很重,像是被東西裹住了一樣,說明體內可能有溼了。

②洗漱時看舌苔:"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了。

③起床時看感覺: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溼了。

④看大便: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是體內有溼的典型表現。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溼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淨。

農村人祛溼常喝——馬齒莧薏仁茶,效果比單吃薏米要好上幾倍,體內溼氣重的人不妨試試。

主要配方為:熟薏米、芡實、赤小豆、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

熟薏米和赤小豆各10g,其餘各5g,水煎至赤小豆爆開為止。取茶水飲用即可,茶渣可不吃,亦可沖泡袋泡茶,浸泡5分鐘後飲用。一天3次,可有效幫助身體運化水溼。

熟薏米和赤小豆利小便、除水腫;芡實和槐米健脾補肺、清熱利溼;其餘材料能潤肺生津、清胃熱、祛溼。健脾和祛溼同時用藥,可健脾胃,提高脾運化水溼能力,祛溼更快、更有效。


一隻大象的腳印


什麼是溼氣?

對於南方的小夥伴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我們需要終身與溼氣做抗爭。溼氣來給我們的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好睏,身體好重,痘痘好多……溼氣,是致病的“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的一種。不同的病因,中醫有不同的治病規則。

內溼,體內溼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多傷及脾胃,溼邪困脾。
外溼,多因患者傷於霧露,汗出沾衣,水中作業,涉水淋雨,居於潮溼之處而造成。溼邪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於關節,深則可入臟腑。

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成了肥胖。

祛溼

在不同的臟腑就有不同的表現,所以,你是哪一種溼,不同的溼有不同的方式去除。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1、茯苓、薏苡仁、陳皮、白扁豆、山藥、玉米鬚都是我們常見的稍微平性一點的祛溼食物。

2.如果是寒溼,那麼我們需要用生薑加以溫和體內溼氣。

3.如果是溼熱,那需要加入清熱解毒比如金銀花、梔子這些苦寒植物。


小茴香姐姐


溼氣不同的程度,溼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五級:

一級溼毒:在表皮;症狀:皮膚騷癢,長溼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溼毒: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乏力。

三級溼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溼,俗稱風溼。 症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溼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症狀:脾胃虛弱,便秘,肺虛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溼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介紹幾種祛溼食物,不妨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試試哦!

茶飲:

蒲公英荷錢茶

取玫瑰花瓣0.3g,蒲公英根0.7g,荷葉2g ,做成蒲公英荷錢茶包,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又被成為“尿床草”,其利尿祛水效果佳,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水分哦!並且還可以排肝毒,保肝護肝!

荷葉的祛溼減肥功效,配合蒲公英的利尿消炎、去火解毒功效,有增強體內排毒祛溼的作用,而且能夠利尿消炎,加入玫瑰花進行調和,起到降低寒性的作用,而且增強了潤膚美白作用。

蒲公英和荷葉都屬於涼性的,加入玫瑰花一起,不僅可以中和寒性,並且玫瑰花還可以疏肝解鬱,很多脾虛溼氣重的人,也會有肝鬱的情況,所以三者搭配效果更佳。

蒲公英薏苡仁茶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淡竹葉始載於《本草綱目》。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溼洩熱見長。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紅豆薏米祛溼經典,加上芡實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槐米洩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綠茶不發酵,祛溼效果更佳!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之效。健脾祛溼效果更佳!

食物:

小米粥

小米最養人,健脾養胃,清熱解渴助眠,同時小米最適合熬粥,澱粉經過糊化後,綿軟柔滑,非常好消化,任何年齡群體的人都適合。

冬瓜炒山藥

中醫把冬瓜稱為“祛溼大元寶”,它是果蔬裡祛溼的第一號專家,能利水、消腫還清熱,既是美容佳品,又是減肥聖藥。而山藥更是中藥裡的上上之品,滋陰又利溼,健脾又補腎。

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

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淘淨;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調至武火將水燒沸,水開後轉用文火熬至糜爛,然後加入鹽、生薑粒若干,攪勻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據口味可加入紅糖。長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滲溫、健脾祛溼的功效。


微笑的一生


身體裡溼氣過重容易得很多疾病,那麼要怎麼除溼呢?

除了我們常說的運動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食物來除溼,那麼我在這裡推薦一些可以補脾除溼的食物,大家可以去百度搜索做法來自己做著吃,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山藥

藥並沒有直接除溼的功效,但是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溼氣排出。山藥可以炒著吃,燉菜吃,還可以做點心吃,蒸熟蘸白糖也可以。山藥選擇鐵棍的比較好,屬於藥食兩用的,對補脾效果更好一些,而且還可以補氣,比普通的家用山藥更好。

辣椒

身體溼氣大的不妨多吃點辣椒,補充維生素c的同時還可以除溼,一舉兩得。最好吃不是很辣的那種,不然上火就麻煩了,青椒或者普通的紅辣椒就好,不要吃辣椒醬,那裡邊一般加的不僅僅是辣椒,有可能加其它的東西使辣味提升

西瓜

夏天最愛的水果了,利尿除溼效果那叫一個好啊!不過現在的西瓜買不到好吃的,吃了總是會拉肚子的,所以選擇西瓜的時候要小心點,如果能去農村買到西瓜,可以買農民自己種的大西瓜,特甜特好吃,和外面買的那種甜味真的不一樣。西瓜吃完了別忘記還有裡層的綠色的脆衣可以吃哦!切成條條醃一下拌涼菜吃,還可以炒肉吃,除溼的西瓜可是兩種東西呢!夏天大家儘可以吃西瓜代替冰激凌,冰鎮一下榨汁也好爽,而且西瓜糖分幾乎為0所以不必擔心長胖

玉米鬚葉

挑乾淨的玉米鬚子和玉米葉子一起煮水,多煮一段時間就喝那個水即可。但是最好不要睡前喝,因為有利溼作用很容易因為睡覺而續集體內,導致溼氣沒除掉反而更加嚴重了。秋天下玉米的時候可以多弄一些鬚子葉子,曬乾可以喝一年,這樣省的沒有玉米的季節弄不到

如果平時痰比較多,就不僅僅是除溼了,痰溼體質必定要在飲食上大加註意,少吃濃重的東西,少吃肉類少油鹽糖,都會使痰增多;不要相信除溼機的作用,除溼機除去溼氣的同時還會讓身體乾燥,因為畢竟是機器無法感覺到你身體內是否仍然溼氣過重,只有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才有可能除溼;少吃糖,洗頭之後一定要擦乾再睡覺,不然身體必會產生溼氣


盛開的山茶花


祛除體內溼氣?吃哪些食物比較好呢?祛溼5大寶瞭解一下!

1. 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2. 冬瓜

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3. 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洩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4. 鯽魚

有健脾利溼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5. 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祛除體內溼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中藥膏的方式,中藥膏祛溼的效果確實好,茯苓、薏苡仁、白扁豆、芡實等都是我們熟悉的祛溼的中藥材,由十幾味祛溼的中藥材熬製而成的仲/醫/源/祛/溼/膏,祛溼效果非常好,堅持喝一段時間,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溼氣,而且,服用方式簡單,用水衝開就可以了,口感醇厚,藥效溫和!

祛除體內溼氣,試試祛溼5大寶,有效祛除體內溼氣!


和你一起倒數321


溼氣重沒有什麼食物能完全去溼,溼有溼熱和寒溼之分,如果是溼熱,用薏米和赤小豆,黃豆,小米熬粥喝,溼氣其實指的是脾溼,脾喜燥不喜溼,溼氣重的人,多都是脾胃不好,大便稀薄,不成型。建議服用,參苓白朮丸,二陳丸,桂附地黃丸,現在是治溼最佳時機,夏天大暑是治溼的最好時候了,快點行動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