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今天是4月1号,先立个flag,每天日更一篇文。

“佳佳有经念”这个号,是个纪录心路成长的情感号。而这个成长,主要就是从对抗“虎妈”开始。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我都是为你好”这话我妈都不常说了,她现在换句话“世上对你最好的就是我了!”

我不否认。

但是我还是挣扎着想让她不要管我。

如何才能让她不管我呢?

做到她都没得挑:该学习学习,该运动运动,该干家务就干家务......

但是还是不得劲啊,新新人类的日常绝对不是这些绝对的政治正确任务。

列了几项自觉能做到,就连我妈都挑不出毛病的条目~

有信仰

作为汉族人,周边有真切信教的朋友还真没有几个,但大多数新新人对多元文化很感兴趣,并不排斥被科普,偶尔参加一些宗教活动。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兴起的冥想类课程,心灵修复式理疗,人生导师类组织.....在这个社群活跃的社会,能说会讲有共情的 “伪宗教”里,我们都会为心理学买单——努力达观。

无论是流行的“佛系生活”还是“丧文化”,本质就是降低新新人类对生活暴击的敏感度,追求较为平静的心态。

乐观是正能量,但是一直保持高能量是很耗精力的事,所以用比乐观要“丧”一点的“佛”来对待生活,就不会再那么一惊一乍。

所谓的“耐心” “温柔” “好脾气” “有毅力”也就有了去处....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规律的户外运动

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提出,现代孩子太容易抑郁,实则是大脑和小脑发育的不平衡——小脑发育不好,从小就应该每周拉出去户外跑个几公里的。

有心理问题的又怎么会只是孩子,成年人面对的问题不是更多了吗,如果没有引导不也要歪?

可见,老一辈人运动是为了少感冒发烧,新新人类运动则为了抗衡抑郁症。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副业刚需

新新人类认清楚了工作家庭本就没法平衡,所以除了努力赚钱,还是努力赚钱。

一则努力赚主业的钱,在岗时候多干点活,力图每个月都有长进。

二则想着赚副业的钱,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里抓取可服务的项目,挖掘能变现的渠道。每天都花上至少主业一半的努力。

赚了更多的钱才能补贴家用,有更多赚钱的想法也会迎来一群新伙伴。没有组合拳的新新人类,离“有趣的灵魂”就远了一些。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新媒体链接

5G时代马上要到来,3G即时通讯干掉纸媒,4G电商直播抄底实体店铺,5G仍然是视频的天下。

曾经你津津有味得观看美妆主播,美食主播,游戏主播,旅游主播......vlogger的出现,新新人类们必须接受自己就是这个发声时代的主角。

视频剪辑要不要学?

脚本内容会不会写?

生活就算不有趣,是不是也有能分享的点?

参与到时代中来,这是每个新新人类的必修课。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快速阅读

博览群书仍然是一个人优秀不优秀的傍身标签。

大家都知道有些书需要精读,有些书可以泛读。但是在这个注定读不尽所有书的时代里,快速阅读一定能为实用知识带来大量增幅。

没有奖励的事情很难坚持。 快速阅读,吸收多少,应用多少,读书有用论立竿见影,你就读书停不下来。有问题就想找书看,不断实践验证,再推翻再思考。

“你读过XX书吗?我很喜欢,你要是也喜欢,我们就是好朋友!”的兴趣交友也已式微。

“你想变得更好吗?你想解决XX问题吗?我推荐你去看XX书!你要是不看也没关系,我用了书里的一些方法你也可以!能帮到你很高兴!”服务思维的雄起,也让人看到供需关系带来的强链接。


动漫游戏不是刚需,拍照刷剧要看心情,新新人类的日常都有些啥?


每天都要有点不同

这可以算作一种情趣,也可以算作新新人类的美学追求。

网络链接的地球村,极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与品味。见过的吃过的玩过的,就没意思了。

喜新厌旧的本能,让我们想变得与众不同,又因为有些与众不同,反衬自我存在的价值感,生活似乎就变得更加美好了。

如果说把读书作为工具,那么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对艺术生活本身的认可,才能提高个人整体的格调。即有了那句“房子是租来的,但是生活是自己的。”



当自我规划的范围远超且涵盖了父母的认知,那么被管控却不乐意的情形就会骤降。

是时候换个位置管管自己长辈了,带他们体验新新人类的有趣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