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金:什麼樣的平等才合理?


德沃金:什麼樣的平等才合理?

在這個板塊的第一講,我提到過現代社會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平等的壓力越來越強。

首先是對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要求。如果這方面做不到平等,就明顯違背平等的理想。比如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宣告“人人生而平等”,可到了1787年美國立憲的時候,要計算各州的人口,來確定眾議院的議員分配名額,黑人奴隸還不能算一個人,只能打折,按五分之三個人來計算。直到南北戰爭之後,才改變了這一點。

在今天,公民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已經很少見了。公民權利的平等是最基本的平等,這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另一方面的平等問題就越來越突出,那就是社會經濟領域的平等。

你要的是什麼平等?

但是,社會經濟領域的平等是特別困難的難題。難在哪裡呢?且不說實踐的困難,就是在理論上,都還沒有找到一個比較理想的規範原則。

比如,經濟領域要平等,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平均分配。但你也知道,搞“平均主義”肯定是不行,因為平均主義會讓經濟效率變得低下。這是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的。

但你想過沒有,平均主義其實也損害了平等。

假如這是一場跑步比賽,平均主義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同時抵達終點。如果是這樣,那你就必須放棄起點的平等,所有人不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或者必須給跑得快的人腿上綁上沙袋。都是來跑步,為什麼有人就要綁沙袋、有人就不用綁呢?這不也是一種不平等嗎?

你看,平等的問題就是“隨便說說挺簡單,仔細想想很困難”。實現一種平等,往往會損害另一種平等。那麼,你究竟要哪一種平等呢?

1980年代,西方學術界發生了一場著名的辯論,主題就是“什麼的平等”(equality of what),有一位學者在這場辯論中非常引人注目,他就是今天我要介紹的人物,羅納德·德沃金。

德沃金是著名的法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和羅爾斯、還有諾齊克都是好朋友,他曾在牛津大學擔任“法理學首席教授”長達20年,我放了一張他的照片在文稿,你可以去看看。

德沃金:什麼樣的平等才合理?


德沃金的學術成就非常豐碩,不過這次課,主要是來講解他對平等問題的見解。

怎麼做到“平等的尊重”?

德沃金的理論很複雜,但可以從一個非常樸素的問題開始,那就是,我們研究了這麼多平等,但我們追求平等到底為了什麼呢?

他的答案也很樸素,就是為了要對每個人好嘛!更確切地說,是要一視同仁地對每個人好。

那麼,怎麼才能對每個人好呢?德沃金提出了兩個原則。

首先,就是要把每個人當作人。把人當人是什麼意思?就是尊重每個人的自主性。德沃金說,我們要平等地尊重每個人自己選擇的生活目標和方式。這就是他第一條原則,“

平等的尊重”。

人和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有人每天讀莎士比亞,聽得到的課程,思考哲學問題。還有的人呢,下班之後就喜歡看連續劇,刷搞笑視頻,一邊喝著啤酒或奶茶,把這種時刻當作最高享受,說“這才是生活的滋味啊!”。

那如果有人站出來說,後面那種生活簡直太庸俗了,國家應該引導大家過高尚的生活啊,天天刷搞笑視頻的人必須繳更多的稅,國家再把這些錢拿來扶持博物館、歌劇院這樣的高雅文化設施,讓大家都來追求高雅的生活。這樣對嗎?

德沃金說,當然不對,這就是把一些人當成了工具,沒有當作人來尊重,違背了“平等的尊重”原則。他認為,對於各種不同的生活理想和方式,只要本人自願而且不傷害他人,那國家就不能干涉,也不應當偏袒,應該一視同仁,保持中立。這就是德沃金說的自由主義的“國家中立性原則”。

怎麼做到“平等的關懷”?

平等尊重的原則很好理解,在自由主義內部基本上沒有爭議。但德沃金認為,只有平等尊重還不夠。你完全可以對一個人說,我尊重你的選擇,然後就再也不理他了。這是一種消極的尊重,而德沃金認為,尊重還需要有更積極的一面。

因為實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理想,都需要一定的資源,那麼公平的做法就應該是,為它們提供平等的資源,這就是他主張的另一個原則:“平等的關懷”。

那怎麼做到平等的關懷呢?一般常識的直覺是給大家“平等的待遇”。比如,肺炎疫情爆發,大家都需要口罩,國家給每個人免費發放5只口罩,這就算是平等待遇了。

但你仔細想想,如果你生活在疫情重災區,處境和疫情輕微地區的人大不相同。那麼,這種平均分配式的平等待遇,形式是上平等了,但實際上並不平等。

所以德沃金會說,平等關懷的原則,不是簡單地給所有人“平等的待遇”(equal treatment),而是要把每個人“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treating as equals)。這就要考慮處境不同造成的不同需求。

比如,你家裡有兩個孩子,哥哥視力良好,弟弟患有近視,你給弟弟配了眼鏡,沒有給哥哥配。形式上看,兩個孩子沒有得到平等的待遇,但其實這樣做才能讓弟弟獲得和哥哥差不多的視力,這才是把他們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了。

不同原因造成的需求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產生疑問了。前面說,為了各種不同生活理想的實現,要提供平等的資源,並且還要根據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差異化的待遇。

那我要是說,我喜歡吃海鮮,我的生活理想就是天天吃海鮮,我的需求是每天都要吃一隻龍蝦,那國家是不是要給我發海鮮津貼,才算是實現了“平等的關懷”呀?

這聽上去好像就不太合適了。可是,為什麼前面在口罩分配問題上,差異化分配讓人覺得合理,變成海鮮津貼,我們就覺得不可接受了呢?

德沃金指出了其中的區別,對於資源的需求,有些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偏好,比如對龍蝦的需求,而有些是環境所迫,比如對口罩的緊迫需求,這兩種需求不能混為一談。

所以,要實現“平等的關懷”,就要識別出哪些需求是自己不能選擇的處境造成的,哪些是個人自願選擇的偏好造成的。對於前一種情況,應當彌補處境造成的差別,而對於後一種情況,應當接受選擇造成的差異,讓個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喜歡吃龍蝦,那你自己花錢去買就好了。

“敏於志向,鈍於稟賦”

你可能發現了,德沃金和羅爾斯有點像。他也提出了“個人無法選擇”的因素,他也認為,這些因素不應當影響一個人的命運。為什麼呢?因為像是出生環境、個人天賦這一類因素,說白了就是看運氣。那麼從道德的角度看,無論是好運氣還是壞運氣,它們對你生活造成的後果,都並不是你“應得”的。

那什麼是道德上應得的後果呢?就是由你自己的選擇和努力造成的命運。你努力學習,考出了好成績,這就是你“應得”的。但如果你先天聽覺能力有障礙,這也是一種壞運氣,讓你和大家一樣參加英語聽力考試,當然就考不好,但這就不是你“應得”的。這時候,應該為你提供助聽設備才算公平。

在德沃金看來,一個社會如果實現了“平等的尊重與關懷”,那麼社會對個人的獎賞或懲罰,就應該是針對個人的選擇,或者說個人的“志向”,而不是針對那些個人無法選擇的天賦因素。這個觀點有一個很典雅的中文翻譯,叫做“敏於志向,鈍於稟賦”

那麼,德沃金的主張和羅爾斯理論的區別在哪裡呢?

羅爾斯也提出了差異原則,非常關注救助那些處境最差的群體,但他沒有去問,他們的處境是如何變差的呢?如果那個愛吃龍蝦的人,每個月都把自己的工資拿來買龍蝦,幾頓就吃完了,然後陷入了窮困潦倒,變成了處境最差的人,他應該被救助嗎?

羅爾斯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沒有區分“導致處境最差的原因”是什麼。但德沃金可以回答,他會說對龍蝦的偏好造成的困苦,是他的志向所致,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那麼這就是他應得的處境,就不應當得到救助。

“自由主義的平等觀”

總結一下,德沃金的基本思路是這樣的,在現代西方社會,公民的基本自由權受到憲法保障,這已經是根深蒂固的社會共識,無論是激進派、保守派還是自由派,在原則上都沒有異議。

那麼對於自由主義來說,要去處理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確立一種恰當的平等觀。所以德沃金提出了“平等的尊重和關懷”

原則,他相信,這就是“自由主義的平等觀”,能夠同時回應現代人對於自由、平等和多元價值的三種訴求。

問答

最後,我想聽聽,你怎麼看待德沃金的平等尊重和關懷的原則呢?你覺得它能處理好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平等問題嗎?歡迎到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四十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