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為啥有的地方的鯽魚吃蚯蚓不吃商品餌?

幸運星118341456


你好、我是小魚釣上。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名釣魚愛好者,從小就喜歡釣魚。


水域食物豐富。水草、水中蟲子、蚯蚓很多、魚兒吃飽了。①食物豐富,魚兒對水中天然食物產生依賴、食物馴化了。②魚兒沒有見過商品餌,對陌生事物不感興趣或者你的商品餌質量不好。③魚兒被人釣滑了,聞到商品餌的氣味就懼怕,對商品戒心很大。④蚯蚓這種天然的食物會放下戒備,魚兒才會放心吃餌,魚兒喜歡吃肉,不喜歡你的素餌。

你好,我是小魚釣上。作為一個釣魚人,你應該配合魚兒的食物性,不是魚兒去配合你的餌料。魚兒喜歡吃蚯蚓你就用蚯蚓好了;魚兒喜歡吃紅蟲,你就用紅蟲好了;魚兒喜歡商品餌,魚兒喜歡吃肉,你就給肉食好了,魚兒喜歡素食,你就給素食好了。一個任性的魚兒,你不給它最喜歡吃的,它是不會理你的,說不定生氣就走了。

如果你用商品餌釣的鯽魚都很小,是因為大個野生鯽魚會對商品餌有很明顯的警惕心,因為這些魚在生存的時間較長,經歷過很多危險,本能反應會對味型特別濃的食物避而遠之,反而會對一些味型比較清淡、會動自然的餌料在夜晚才能夠降低魚的警惕心,所以蚯蚓能夠讓很多鯽魚在吃餌的時候沒有太多警惕心。

小魚放生是一種心境,愛護環境是一種美德,給魚一個休養生息的環境、機會,才能釣得更久遠。喜歡小魚釣上、記得關注、轉發喲。歡迎你的留言、評論。


小魚釣上


這種現象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這裡的魚沒有見過商品餌,由於是陌生事物,魚膽小不敢去嘗試或者不感興趣。第二種就是這裡的魚被人釣滑了,聞到商品餌的氣味就懼怕,會避而遠之。對於蚯蚓這種天然的食物會放下戒備,放心吃餌。


閒雲野釣a


你好,我是眼鏡哥,一個有八年臺釣經驗的釣魚人,很榮幸能為廣大釣友來解答釣魚方面的疑問。如果認為我的回答靠譜,請伸出你勤勞的手指給我點個贊,歡迎大家關注並留言交流,下面進入正題。


你說的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一包商品餌便宜的售價幾塊錢,多數商品餌售價都在十塊錢左右,如果全部都用貨真價實的糧食以及肉類來製作商品餌,你認為還有利潤嗎?所以商品餌中加入很多人工合成香精,以及很多廉價的物質,例如麩皮、穀殼等等,這樣的東西當然沒法和蚯蚓相比,畢竟蚯蚓全是貨真價實的肉。

蚯蚓的營養價值比商品餌更高

商品餌必須考慮存放時間問題,所以即便是使用一些肉類做原料,也需要進行脫脂和脫水處理,這樣的處理就讓商品餌失去新鮮度,並且造成了營養物質的大量流失,而蚯蚓是非常新鮮的,所以蚯蚓的營養價值比商品餌更高。

蚯蚓的活性比商品餌更好

鮮活的東西對魚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蚯蚓在水中會不停地蠕動,這樣能夠有效刺激魚開口進食,特別是冬季,由於水溫降低,魚的食慾非常弱,所以蚯蚓在水中蠕動刺激魚開口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了,但是商品餌不具備這樣的特點。

蚯蚓比商品餌更天然

野生魚中間個體較大的魚會有明顯的警惕心,因為這些魚在生存的時間較長,經歷過很多危險,所以對於一些味型特別濃的食物不太敢吃,反而是一些味型比較清淡、自然的是餌料才能夠降低魚的警惕心,所以蚯蚓比商品餌更加天然,能夠讓很多魚在吃餌的時候沒有太多警惕心。


眼鏡哥說魚


你好,很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野釣為啥有的地方鯽魚不吃餌料吃蚯蚓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3個方便回答。

1.環境

大家都知道野釣的魚吃的是啥,平吋魚兒能吃的只有藻類蟲類山上被雨水衝下山的各種食物,就包括有蚯蚓在內,它已經習慣了這些食物。換一種食物它也不敢吃,所以導致一有些地方的魚養成了偏口,只吃蚯蚓。


2.蛋白質含量

還有就是蚯蚓體內富含動物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尤以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特別是冬季鯽魚為了補充營養保存體力抵抗寒冷蚯蚓,紅蟲類的高蛋白絕對是它的最愛。餌料幾乎達不到這種水準,市面上的假貨多的都嚇人。

3.餌料,線組

魚一般都會吃餌料的,有可能你的餌料開的狀態不對,或者線組搭配的有問題導致有口你看不出來。冬季魚口輕一定要小線,小鉤,餌料狀態要好,餌團也一定要小。



以上是我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你。在對應複雜的魚情時學會及時改變釣法,現在釣魚魚不復雜,複雜的是釣魚人的心。我們要不忘初心,娛樂開心,交朋友釣魚,釣魚交朋友。我是釣魚人松哥,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點贊關注。我會繼續分享我的釣魚心得給大家,謝謝!


釣遍天下野河溝


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好。很有挑戰性。一般而言野生鯽魚不是很挑剔食物,什麼都吃。特別是小個體鯽魚。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魚的個體偏大。魚從小就吃昆蟲長大。對商品餌懼怕而且不感興趣。十五年前我在一個深山中就遇到了這種情況。一個深山池塘,裡邊都是半斤到二三斤的鯽魚,小的一條沒有,很是奇怪。開始我們用商品餌做釣,一直沒口。後來一個當地的小男孩,用蚯蚓在樹叢下下拿一根竹稍釣浮,而且一會一條。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的魚都是吃蟲子長大的,對肉感興趣。我馬上模仿小男孩的釣法,效果非常不錯,都是一斤以上的大鯽魚。大的二斤多。至於為什麼這裡沒有小鯽魚,我後來釣了不少小鯰魚,原因可能就是魚卵和小鯽魚都被鯰魚吃掉了。所以,釣這種從小吃蟲子長大的鯽魚,首選餌料一定是蟲餌。商品餌不會很好。

第二,餌料狀態過硬或者味道過大。有的朋友野釣開商品餌時,擔心小魚鬧夠,把餌開的過粘過硬,這時如果魚的個體偏小很難吃進去,再加上浮漂調的過鈍,根本看不到口。還有就是,野生魚,喜歡清淡本味的味型偏多,如果餌料中加入過多小藥之類的添加劑,魚聞到味就跑了,根本不敢靠近,更不用提吃餌了。而蚯蚓就不一樣了,適口性強,又沒有異味,魚天性就喜歡吃,所以這種情況魚只吃蚯蚓。

第三,季節變化。魚是隨著水溫變化而改變體溫的,水溫越低魚的體溫越低,體溫越低越不活躍,越不喜歡覓食,而且對食物十分挑剔。比如深秋和冬季,魚很難釣。就是這個道理。這時魚都喜歡高蛋白的餌料,即使這樣,也比不上蚯蚓紅蟲這類的肉性葷餌。這些都是釣魚人所瞭解的。所以,如果在這個季節垂釣,商品餌效果肯定不會很好。所以這時野釣用蚯蚓魚還是會吃的。

希望我得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尋魚記


在野釣時,有時會出現魚兒偏食,有的吃蚯蚓而不吃商品餌,有的喜歡吃商品餌而不太吃蚯蚓,其實這也是正常的。

我們在野釣時,每個水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光水,有的裡面有水草、蘆葦或菱角秧等,有的是活水,有的是死水,還有的水域是肥水,而有的水域是瘦水等等著多因素。不同水域的魚由於長期生長的水域環境不一樣,而在水裡所攝取的食物當然也就不同,所以它們所養成對食物的口味也是不一樣的,這點跟我們人類也是有些相似的,比如北方人喜歡吃白麵大蔥,而南方人則比較習慣米飯,只是習慣和口味不同而己。還有的水域是被釣魚人長期所用餌料的口味養成了習慣。記得有次在一個大概四畝多水面的野塘釣魚,我頭一次去只帶了餌料和蚯蚓,打好窩後明顯有魚進窩了,於是便開始拋竿釣魚,可餌料下去以後死活不見動靜,大概過了一個小時我便換了蚯蚓,於是便有了魚口,但還是很慢,看到旁邊釣友連竿不斷,我過去看了一下,原來他們用的紅蟲,還跟我說這個塘只有紅蟲好釣,沒辦法只好跟釣友要了一些紅蟲掛鉤垂釣,果不其然,下去就有口,而且連竿不斷。還有次有個魚塘,魚只吃面餌不吃蚯蚓紅蟲,再好的紅蟲蚯蚓都不行。所以有時碰到魚兒偏食真的是沒辦法,只有選擇適合魚兒味口的餌料才行。

總的來說,野釣時在不同水域魚兒的口味習慣有時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有在出釣前做好充分準備,在釣魚時能夠及時調整,這樣才會有好的魚獲。




野釣秦淮


在回答題主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談一下我自己對餌料的認識,我是不相信一個地方只認某個餌料或者某個味型的。那隻說明餌料沒有搭配對路。下面我來談一個實際的例子來描述為什麼我反對題主的這個問題吧。

武漢的黑坑多數是不禁止蚯蚓拉的,蚯蚓拉就是把蚯蚓做成拉餌,配合散炮使用的一種釣魚方式。因為我個人比較牴觸蚯蚓,尤其是把蚯蚓粉碎後那個味道太不舒服了。所以我是堅決不使用蚯蚓拉的。那麼我在黑坑釣鯽魚時,經常左右兩邊使用蚯蚓拉夾著我,大家都知道蚯蚓本身對鯽魚是有誘惑力的,但我的漁獲常常不落下風,甚至很多時候比那些使用蚯蚓拉的釣友釣的還多些,為什麼?

首先要知道魚為什麼喜歡吃蚯蚓,蚯蚓首先是味道刺激性高,其次富含的高蛋白都是鯽魚比較喜歡的食物。那麼既然知道了這點後,我們在餌料裡也可以進行參考。黑坑也好野釣也好,其實更重要的是誘魚,把魚誘過來並留的住更重要,窩裡誘魚只要餌料味型偏差不太大,狀態搞好的話,上魚就沒有問題。既然坑裡大量的蚯蚓拉,那麼肯定存在一定的偏口,那麼散炮適當加入一些腥味劑的香精,一樣可以模仿蚯蚓的作用。結果是除了幾次遇到釣魚水平超過我的人外,剩下大部分釣友挨著我使用蚯蚓拉,多數情況下反而比我漁獲還少些。

通過這個例子我只是想闡述,不是說某個地方只能用某種餌料才能釣好魚,很多時候冬天用餌料打敗紅蟲的例子也不罕見。釣不過蚯蚓是因為沒有摸透魚情,沒有針對性的應對。當然我並不是看不起蚯蚓和紅蟲之類的餌料,只是就事論事,當你搞清楚這一點後,就不會認為有些水域只認蚯蚓而不認餌料的現象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如果覺得說的不錯就點個關注唄,一起交流釣魚那些事。


釣魚人烏蘭


謝謝你的提問,野釣為啥有的地方的鯽魚吃蚯蚓不吃商品餌?首先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鯽魚的習性,然後再詳細解析野釣鯽魚吃蚯蚓不吃商品餌的原因。


鯽魚的習性

鯽魚又名鯽瓜子、土鯽、月鯽仔。鯽魚的頭像小鯉魚,肚腹肥大脊樑隆起,形體黑胖。鯽魚的營養價值很高,有補虛催乳、補肝明目、美容養顏、增強抵抗能力等功效!鯽魚是群居魚種,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強,棲息在0-20m的水深,對水溫要求不高,所以一年四季都適合垂釣,但相對來說春秋季節會比夏冬季節更容易垂釣。鯽魚是雜食魚種,以食植物食料為主,小蝦、蚯蚓、昆蟲、幼螺等它不放過。


解析具體原因

1.調滑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釣魚,魚也慢慢被釣滑了。滑魚過後的魚警惕性很高,常年被商品餌料攻擊,慢慢就會對商品餌料產生恐懼感。想在釣滑魚中取得好成績,建議夜釣,因為慣性滑魚會在夜晚降低自身的警惕性。

2.吃食比較單一:所處釣坑裡的鯽魚無人餵食,長期靠水中小蝦、蚯蚓、昆蟲等填飽肚子,這種情況出現偏食現象就很正常了。


3.水體偏肥:肥水中的魚兒不缺吃, 無飢餓感,對普通的商品餌料是提不起食慾的,這時鯽魚對水下蠕動的蚯蚓就有非同尋常的吸引力。

4.餌料配比不準確:野生魚類多數清淡味覺,大多數商品餌料添加的香精誘餌劑多,味道過濃,魚兒聞味都跑了,更別提吃餌了。另外配比的餌料的狀態過硬的話幼小的鯽魚也是很難吃進口的。


總結一下:魚兒無口的時候應當及時更換餌料,進行調整,特殊的生存環境而產生魚兒特殊的進食習慣。

最後祝願大家大鯽大鯉!天天爆護!溫馨提示:文明做釣!安全第一!垃圾帶走!!我是“亮仔愛釣魚”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亮仔愛釣魚


魚兒吃蚯蚓,不吃商品餌。原因無非如下:口癖所致,由於魚生存的地方環境不一樣,長期以來食物比較單一,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生活規律。某些很少人釣的水域,魚兒不吃商品餌,是因為對商品餌所散發的香味存在一定戒心,不知道是啥玩意,不敢嘗試。畢竟,做第一個吃“螃蟹”或“西紅柿”的魚兒不容易。而在肥水塘或是某些常釣的地點,水底餌料堆積,魚兒被釣精,釣滑了,對餌料產生了一定的恐懼,這種情況,並不完全由於水裡由於食物豐富,魚兒處於無飢餓狀態,攝食慾望不強,只有鮮活的蟲兒才會激發魚兒索餌本餌。也許,是魚兒出於自身安全本能行為。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氣溫或氣壓的原因,造成魚兒不適,魚兒無心覓食。只有鮮活的蟲兒,紅蟲,蚯蚓等萬能餌才能夠激起魚兒索餌本能。

其實,野釣的時候,魚兒只吃蚯蚓不吃商品餌的情形是可以破解的。當在野外水質較好,很少有人垂釣的地方,魚兒不大接受所用的常規商品餌時,你只需添加一款富含動物蛋白成分的餌料。利用頻率拋竿產生的聲響或是其它一些逗釣手段成功引起魚兒注意併產生攝食慾望。在一些肥水塘或者是水裡醬層嚴重的地方。我們要注重餌料的搭配,並適當添加一些添加劑,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各位釣友們,我是魚不開口咋整。對有些比較特殊的魚情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破解方法。我手頭上也有幾款多年常用,應對魚兒只吃蚯蚓,不吃商品餌的餌料添加劑,予以分享。為避免廣告嫌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以私信的方式聯繫我。


魚不開口咋整


關於這個問題,經常野釣的釣友時有遇到,有的野河裡的鯽魚魚喜歡面餌,有的則喜歡蚯蚓、紅蟲。那麼到底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筆者總結下面幾點。

1、食物供給: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魚,水域不同,魚吞食的食物也有所區別。像南方的魚能接受米粒,而北方的魚也能攝食饅頭糰子。食物不同,長時間會使魚產生偏好,有些魚塘的老闆用顆粒飼料餵魚,魚變化對這種飼料產生偏好;如果一片水域常有鴨鵝嬉戲,排除的糞便被魚吃掉,產期以往,魚也會對這些糞便產生偏好,釣魚人如果在餌料中加入適量糞便,常有不錯的魚獲。筆者所舉的幾個例子,無不說明,自然水域食物相對匱乏,不同水域提供的食物有所區別,那麼魚的食性偏好自然不同。

2、水溫因素:鯽魚屬雜食性魚,食物種類眾多,如植物根莖、枝葉、浮游生物、紅蟲、蚯蚓等。但並非鯽魚每時每刻都能接受這些食物,中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水溫最為關鍵。水溫影響鯽魚的活躍度,一般情況下,水溫越低,鯽魚的覓食慾望越小,越喜腥味的葷餌,如蚯蚓、紅蟲;水溫越高,鯽魚的覓食慾望越強,越喜香甜味道。鯽魚的覓食偏好因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3、食性馴化:結合上文不難推測,鯽魚的食性偏好可馴化。由於某種原因,只能使用某種餌料,那麼釣友可通過長時間的打窩,在某個水域,不間斷的提供這一食物。活動周圍的鯽魚,逐漸由起初的敬而遠之,到接觸,再到開口吞食,完成整個食性偏好的改變。等到揚竿垂釣時,鯽魚將會瘋狂吞食你的餌料。

寫在後面

每有一款餌料能適用所有水域,也沒有一款餌料在一片水域長時間擁有好的魚口。魚在變化,餌料也不斷調整,才能每次擁有不錯的魚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