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深度體驗,美好感受,人文情懷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還沒有復課的這段時間裡

我們選擇了通過聲音帶著小朋友們

穿越千年

一起找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國際大都會

一起了解莫高窟是如何開鑿並流傳千年

一起揭曉藏在壁畫裡的故事和秘密

一起發現不一樣的敦煌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晉行記少年童行

為大家推出

《耳朵裡的敦煌》系列音頻分享

和小金哥哥

一起穿越千年

一起神遊敦煌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第三講:洞窟開鑿方法


課程關鍵詞

洞窟開鑿

莫高窟的洞窟有的很小,僅能容納一個人在裡面,有的很大,面積相當於一個小禮堂,而高度竟有二三十米;大多1數洞窟則相當於我們現在居住的大客廳或起居室的大小。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裡的岩層土質,這裡的岩層土質很奇怪,看上去是一些泥;沙夾小顆粒石頭,似乎很鬆散一捏就碎,似乎很容易挖掘。

然而試著用鋼釺、鐵鎬等工具戳、挖岩土時,禁不住驚歎:好堅硬呀!一戳,一挖,只能一小塊。

古代人究竟是使用什麼方法和工具開鑿洞窟的呢?開鑿一個洞窟又需要多少時間呢?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根據石質情況和洞窟形制來推測,估計古人是採用下挖法施工的。

首先,這樣做比較安全;

其次,用力方向朝下省力方便;

最後,從上往下挖時可用水浸泡以便石質鬆散、易於挖鑿。

因此,打窟匠人很可能是開完甬道即斜上鑿導洞至頂,擴大窟頂後再逐漸下挖成型。

關於開窟所用工具,據有關碑記的描述,主要有繩、鉤、錘、等,均是很原始的工具,全是靠人工一點一點地鑿挖而成,由此可見當年開鑿造像之艱難。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第130窟彌勒佛像

各窟開鑿所用時間,因用工多寡和洞窟大小而不同。莫高窟第130窟,動工於唐開元九年(721年),而開元十三年(725年)的發願文幡已經被裹在窟內崖體與泥皮地仗的夾縫中,足證明當時已開鑿完畢。也就是說,第130窟這座大像窟,大約用了四年時間才鑿成。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莫高窟第156窟,營造於9世紀中期,據敦煌文獻P.2762《張淮深造窟功德碑》載:“三載功充。”這裡包括了從開鑿到繪塑等全部工程完工的時間,不過繪塑與修建窟簷的時間應該是幾個月以內的事,可以推測它的開鑿所花時間應在兩年半左右。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晉行記研學講師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金俊音(小金哥哥)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志願者講解員

上海中心大廈敦煌大展特約講解員

上海徐匯藝術館敦煌樂舞展講解員


2019年1月曾受邀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老師一起錄製CCTV1頻道《開講啦》節目,參與制作和錄製敦煌電視臺《說說敦煌》系列節目。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三講  洞窟開鑿方法

從耳朵到心裡

從遙遠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長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歡歷史、喜歡古建、喜歡旅行

一起關注並加入【晉行記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接下來的每一天,

我們一起用知識迎接希望!

春天已經到來。

抗疫終將勝利,

眾志成城,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