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看看重慶國企這些“大動作”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多家市屬國企已經在積極行動。記者從市國資委獲悉,包括重慶渝富集團、重慶渝康公司、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等,目前都已經有具體項目在加速推進。

成立合資公司 共同開展高灘新區產城融合建設

據重慶市國資委消息,重慶渝富集團與四川發展公司、廣安市政府和鄰水縣政府日前簽署了四方合作協議。依據協議,將共同組建註冊資本金為10億元的合資公司,開展川渝合作高灘新區產城融合項目建設。

據瞭解,川渝合作高灘新區產城融合項目位於鄰水縣高灘新區核心控制區,毗鄰重慶渝北區,處於重慶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重慶兩江新區15公里,是四川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園區,是川渝合作的前沿陣地、廣渝合作的“示範窗口”。

園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以“川渝合作、產城相融、創新高地”為定位,積極對接融入重慶,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積極導入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電子信息、軍民融合等先導型產業。

在堅持“以園聚產、以城促產、產城相融、城鄉共美”的發展理念下,將全力打造與兩江新區互動發展、與重慶一體化發展的重慶高端裝備製造配套基地,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建設一座宜業宜居宜遊的現代產城相融新城。

深化地方AMC示範合作 搭建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的AMC體系

重慶渝康公司與四川發展資管公司日前也簽署合作備忘錄,擬在全國率先建立地方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雙城合作機制,搭建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的AMC體系。

據悉,依據備忘錄,雙方達成了建立雙城AMC合作機制、推動大不良合作收處、聯合拓展專業服務手段、強化資源資本整合、凝聚合力建言獻策等5項共識。

雙方將推動建立涵蓋川渝兩地各類AMC的合作機制,搭建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不良資產處置生態體系。共同拓展金融、類金、非金“大不良”資產收購和處置渠道,推進跨區域非金不良資產的聯合收處、金融不良資產的聯合處置,共同防範和化解成渝地區金融風險。

同時,渝康資產和川發資管作為重慶、四川兩地重要的地方AMC機構,還將運用綜合金融服務手段紓困企業、服務實體,共同幫助川渝兩地企業盤活增效、改革發展。此外,雙方還將共同組建不良資產基金、企業紓困基金等,吸引全國更多的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優質資源投向川渝兩地,積極支持雙城實體經濟發展。

市郊鐵路璧銅線提速推進 為成渝城市群構建便捷交通網絡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則提速推進市域快線璧銅線建設,市國資委方面表示,該項目總投資近70億元,向東連接城軌快線27號線,建成後將為成渝城市群構建快速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西起銅梁區淮遠新區銅梁西站,向東沿迎賓路前進,經人民公園設銅梁站,上跨龍騰大道後,至規劃蘭渝高鐵銅梁樞紐設銅梁新城站,蒲呂工業園區設蒲呂站,穿雲霧山至璧山區,經大路站、青龍湖站、河邊站、黛山大道站後,折向東至璧山站。線路全長37.5km,正線數目為雙線,設計時速140km/h,採用城軌快線車,25kV交流供電制式。建設工期約60個月。

記者瞭解到,目前,該項目正有序推進中。

例如,3月13日與17日,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分別發佈了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項目節點工程(銅梁站)施工招標、施工監理招標信息。4月1日,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雲霧山隧道專項水文地質勘察而進入招標環節。

除了市郊鐵路璧銅線,還有多個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有新進展。

如市城投集團正全力推進土主、金鳳、大學城複線和陶家四座特長穿山隧道建設。其中,土主隧道計劃明年竣工通車,項目西聯渝蓉高速,全長14.4km,總投資65億元,為成都市至兩江新區最便捷通道。其他隧道項目計劃年內開工。

重慶建工集團與涼山州、閬中市、眉山青神縣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在四川省內承接合同訂單金額27.6億元。

重慶高速集團加快推進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兩項重大水運項目施工建設, 促進雙城經濟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相關: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成渝兩地國資國企將這樣合作

據重慶市國資委消息,按照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統一部署,重慶市國資委、四川省國資委迅速行動,於近日就統籌推動兩地國資國企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達成初步共識:

一是定框架。雙方擬簽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雙方合作方向、合作領域。

二是建機制。擬成立“一把手”掛帥的領導小組,並設立日常工作機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聯席會議,推動兩地國資國企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三是謀規劃。共同推動重慶四川兩地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與成渝地區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無縫對接。

四是促發展。圍繞兩省市互聯互通、功能性城鎮群建設、產業鏈發展、對外開放、科技攻關、國企改革等領域,積極謀劃一批項目,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動兩地國企共同參與,在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實現共贏。

五是搭平臺。發揮國資國企在產業生產要素重構、產業經濟地理重塑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兩省市國資監管信息和數據互通,共享國有企業經濟運行整體情況、各項活動和公共服務資源。

六是互支持。共同爭取先行先試、導向性政策支持,為兩地國企改革發展贏得先機;積極協調當地政府為兩地國企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雙方正在抓緊擬定框架協議、梳理意向項目。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