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回不去的家鄉,忘不了的美味

回不去的家鄉,忘不了的美味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麟遊縣九成宮鎮北馬坊村,離縣城不到八公里的路程。因為這裡有個寶雞市煤礦的緣故,交通就比較便利,信息較靈通,文化較豐富,礦上常常隔三差五放電影,節假日唱大戲,正月十五鬧元宵耍社火,猜燈謎等等。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兒時期的我們三姐妹,在元宵節的晚上和小夥伴們一道,去煤礦猜燈謎,回來時一大堆的戰勝品,我們興高彩烈地數著那些鉛筆、筆記本,尺子、橡皮,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這個煤礦在解放前就有的,一直延續至今。在我懵懵懂懂的時候,見過拉煤的馬拉大車,一個馬車上套有四匹馬,車子吱吱呀呀,馬蹄兒鏘鏘,鈴兒清脆悅耳,慢慢地有了拖拉機,解放牌汽車,隨著時代的變遷,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汽車,大的、小的,牌子多的去了。所以,這裡就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商店林立,館子排排,人們對吃也很看重,也最講究,民以食為天,美食便成了人們追求的最佳話題,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家鄉的風味小吃,更是礦上來自五湖四海,南梁北嶺的人們的最佳選擇。四季必食,且百食不厭,延續至今。好評不斷,成了人們舌尖上的美味!

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說起家鄉的美食,我們本鄉本土的人們最有發言權了。我們的血條面,核桃,核桃油胡旋鍋盔,核桃油,核桃餃子,核桃包子,蜜汁核桃仁,棗加核桃等,都是大山深處的千年老樹所產,皮薄肉厚,瓤滿油飽,人人喜愛。我們的核桃被外省市的,在煤礦就職的領導及職工們運送到全國各地,是饋贈親友,請客送禮的理想佳品。還有本地最有特色的玉米糝子,糝子粒的大小可分為好幾種,可根據您的口味喜好選擇。還有玉米麵,生長在大山深處的、純天然的玉米,生長週期長,吸納了本地晝夜溫差大,環境優美,海拔高的特點,加之大山裡青山綠水,天高地厚,土地肥沃之優勢,使得玉米,玉米糝,玉米麵吃起來清甜悠香,口感滑爽,且營養豐富,對控制三高,降壓降脂有明顯的抑制效果。玉米麵打攪團,香死老漢。每逢新玉米麵磨好,打攪團就成了人們的最愛,在炎炎夏日,咥一碗攪團魚魚,啊!舒服得一塌糊塗。還有那些蕎麵,可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降三高的最佳的食材,藥食同源,城裡人最愛買的就是我們這裡的蕎麵,苦蕎茶,就連蕎皮都成了香餑餑,都成了搶手貨。城裡人用它做枕芯,說能治失眠等等病。再看看那些五顏六色的各種豆豆,營養成分高,個個籽粒飽滿,均為城裡人的美食。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不可不提——蜂蜜。在麟遊,有好多農家土蜂養殖戶,土蜂養殖專業合作社。他們的蜂都養在深山老林的百花叢中,這裡,每年有三季是花的天地、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隨處可見那些小生靈飛舞花叢的身影。在這麼美麗的天然氧吧縱橫馳騁的蜜蜂,生產出的蜜能說不是大自然的結晶、不是大自然的饋贈、不是大自然的傑作嗎?不是人間美味美食嗎?它所含的營養素是那個高人可以複製得了的嗎?

在眾多的美味美食中,我最難忘、最喜愛的當數血條面了。一提起它,就像有饞蟲在我喉腔爬至胃部,在興風作浪,使我饞誕欲滴,胃酶倍增,眼前出現了一碗碗油汪汪、熱騰騰、美滋滋、香噴噴的細如線絲的血條面,誰有口福吃上它,肯定吃的美滋滋、吃的吸溜溜、吃的眉開眼笑、吃的酣暢淋漓、吃的那個舒坦,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爽!‘’會喜形於色、幸福滿滿。

提起血條面,恐怕知道的人除了我們縣城及周邊相鄰地區的人們,其它地方的人可能聽說過的不多,更別說吃了。血條面是我們這裡的特產。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這種吃法和做法。從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開始計算,也不知流傳了幾輩人,反正我們本地人都會做,那時候,誰家有紅自喜事,在前幾天,就有主家專門邀請村裡擀血面、切血面的把式幫忙做。她們都拿著自己的專用切面刀,向主家走去。血條面的做工比較麻煩,最是講究,也很費事。首先,要在宰場買來新鮮的豬或者羊血,再加上適量食鹽和調味料,再用稻穀的幹葉子置血中用力揉捏十分鐘左右,再用細籮過一遍,棄去雜質。用籮下液加上上好的麵粉和成軟硬合適的面胚子,老輩人都是用擀麵杖擀。相當費時費力,如今有了壓面機就省事多了。待壓好後,切成細絲,將面用豬大油挨著依次刷上油,碼在蒸麵皮的鐵籮內,擺一層刷一次油,最多隻能擺三層,再置鍋內蒸約三十分鐘即熟。即將成熟時,香味撲鼻,遠遠就能聞到。一群在院子裡玩耍的孩子用鼻子嗅一嗅,隨即站起來大喊一聲誰家的血條面熟了!接著,所有的小朋友齊聲大喊:‘’哇,好香啊!誰家的血條面熟了!‘’主人會樂呵呵地推開門,給你一把、他一把,小朋友們一邊道謝,一邊品嚐著,小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神情。有的趕忙跑回家,央求媽媽做血面,他等著吃呢!這些個饞嘴貓,如果誰家有紅白喜事,大人要帶他們去行情,他們總是問:‘’吃血條面嗎?有的吃,我去。沒有的話,我不去。‘’大人如果說有,他們就興高采烈,一蹦一跳地跑著去。如果說沒有,你再拉也拉不去的。

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剛剛出鍋的血面,顏色呈棗紅色,香味撲鼻,吃起來特有味兒。我是個素食主義者,但對剛出鍋的它卻情有獨衷,別人用手抓著吃,我要盛在碗裡,加上鹽、醋、油潑辣子、啊!香!‘’嘹咋咧‘’。

蒸熟的血條面,把它捲成你喜歡的大小的疙瘩,待其涼幹,可吃好長時間。也是你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走親訪友帶點它,情誼濃,年味濃,香味濃!

過年的時候,除了初一吃餃子,初七吃辣魂面,其餘時間它都是範兒,都是我們的主食。人們頓頓離不了它,它是我們招待客人,招待親友的必備品。

年的味道,是美食的味道,親情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年俗的味道!你看,又是一年新春至,家家戶戶忙不停,做血面,蒸年糕,娃娃撒歡到處跑。穿新衣,放鞭炮,大紅對聯門庭耀。七大碟子八大碗,饅頭油餅花花捲,血條面桌上端,吃年飯,賞春晚,喜慶豐收又一年!年年有餘年年安,年年平安慶年年!

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望著天外飛雪,遠望家鄉的山間小路,看見在外謀生的鄉里鄉親,隨著年的來臨,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揹負著沉重的包袱,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喜氣洋洋地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人團聚,家長裡短,坐在熱炕頭,吃著年夜飯;或圍坐在火堆旁,說說笑笑,火苗蹭蹭,火光閃閃,照得周圍亮堂堂,村子裡家家戶戶火光相映,大人小孩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小孩子們懷揣壓歲錢,跑出跑進,點燃爆竹,噼裡啪啦,響聲從東家傳到西家,從左鄰傳到右舍,大人們大聲吆喝著張三李四,來我家打麻將,撲克牌……有的全家人圍坐在火堆旁邊,談笑風生,等著跨年的鐘聲響起!

這是以往的過年情景,似一幅畫卷沉甸甸地珍藏在記憶的長河裡,每到年關,便思鄉情切,觸景生情,再次點燃了我懷念家鄉的情傃!那起伏不定的大山、那彎彎曲曲的小路、那藍藍的天、那供養我們的土地、那清澈的水、那些親人、那幢老瓦房……更難忘的,是那長長歲月中的家鄉美味,特別是難忘的血條面!如今,大多數農民都外出打工,還有的為了孩子入學而進駐縣城,農村人口減少,村莊幾乎成了廢墟,但不管世事如何輪迴、時代如何變遷,家鄉是我們的根本!只能銘刻在記憶的長河裡!再也不能重來。回不去的是家鄉,忘不了的是家鄉,家鄉的美食,家鄉的味道!

趙紅梅獲獎作品,《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的美味》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