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人越长大,内心明明越来越坚强,可却还是无法接受一些过度残忍绝望的故事。《何以为家》就是一部让人感到过度残忍绝望的故事。

《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法院上,12岁的小赞恩的发言:“我要起诉我的父母,起诉他们把我生到这个世界上来”,“请那些不具备抚养能力的人不要再生孩子了,不要再生了”。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说出的话。不,十二岁也并非是他的真实年龄,只是法官根据他的牙齿测出的年纪而已。

破败的家庭,动荡的社会,人如蝼蚁,活下去是一种勇气和运气。现实过于残酷是生活的基调,命运过于曲折是人生的标配,这里没有善恶的观念,只有为了生存不断被异化的人群,他们贫困,但真正摆在他们面前的困境是无法摆脱贫困——他们深陷于这样的漩涡。这就是贫民窟生活的真相。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靠出卖童贞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长大了可以负责养家糊口、照顾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

《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在影片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心疼和绝望。小赞恩为了保护妹妹,在妹妹初潮来临时极力为妹妹掩饰,因为他知道一旦妹妹初潮来临就意味着可以生孩子,妹妹要被送出去嫁人了,没有到那个年龄,却要懂得那些常识,这种不符合年纪的成熟让人心疼。小赞恩为了保护妹妹也曾反抗过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妹妹萨哈最终还是被送给了阿萨德,母亲之前在厨房向他发誓不把妹妹送出去仿佛成了一个笑话,冷静的赞恩知道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于是离家出走,离开那个伤心的地方。小赞恩空洞的眼神贯穿整部电影,而这根本不是演技的体现,仅仅因为作为主演的赞恩本就是一位叙利亚难民,而这大多数故事都是他的亲身经历,甚至于现实比电影更为残酷。

《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他状告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却没能够好好地抚养他,没能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母亲在狱中告诉赞恩,他又要“当哥哥”了,他这才不得不发出他愤怒的呐喊: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很多人说这样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将孩子当做摇钱树和免费劳动力。他们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给他们带来苦难和折磨。诚然,影片中这样的父母就是有罪,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这个社会中现实就是如此,你无法和一个基础温饱都没解决的人去高谈阔论谈理想谈追求,那些高谈人生理想、孩子教育、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往往是温饱富足的群众。我们都说这样的父母不配生孩子,可是有没有想过那些父母也是这出悲剧的一部分,他们小的时候,可能也经历了这个小孩经历的所有,被一种身不由己的力量推着走到今天。影片中,小赞恩的父母回应控诉称:“你有什么资格来批判我,如果你像我这样,你可能会选择自杀。”“我就是像他这样长大的,这有什么问题。”当贫穷变成一个不断轮回的旋涡,就更显得残酷无情。

《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难民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于战争,生逢盛世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影片中的苦难,一般人不会经历,经历的人又被批判指责,一个人或一群人背后的故事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最后一幕定格在小赞恩的笑容上,那么可爱那么天真。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明,他终于可以枕着枕头睡觉。

最后,他露出全片唯一一个微笑。

《何以为家》: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有人疼,有人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