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誰不愛

陽春三月,不說點風花雪月、柳綠花紅,不夠對這季節的胃口,感覺文脈不暢,精氣神也錯亂。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最能表達風花雪月的就是詩了!“春風又綠江南岸”句一出,立刻一掃眼前逼仄陰冷;“嫋嫋婷婷十三餘,豆蔻枝頭二月初”一句,心中便驀然升騰起了溫柔;“去年昨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說盡了春情春愁和春恨……

風花雪月誰不愛


大路 攝影

詩是一種國家民族氣質,中國被稱為詩性的國度。詩也是中國人的性情,憂憤為詩、慷慨悲歌;狂喜為詩,手舞足蹈。古往今來的墨客騷人,那首或抒情或言志的 詩一出口,胸中的塊壘就瞬間化解,根本不需要心理醫生。像太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瀟灑飄逸。像東坡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曠達。詩更是中國文化的特質,一部《詩經》就驕傲地開出了中華文化的絢爛瑰麗。綿延的文脈千年深流,從未中斷。眼看著尼羅河文明數次斷流,耳聽著恆河文明幾度聲息漸弱,目睹了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文明千瘡百孔。黃河、長江,卻從容而寬厚地流淌,吟詠著興觀群怨的詩,直到今天。


風花雪月誰不愛

殘月楓 攝影

詩有三說。

一說,詩言志。孔子與子貢對話,子路說,窮而有氣節,富裕而沒有驕橫氣的人如何?孔子說,不錯不錯啊!但是比不上那些貧困卻樂道、富有卻愛好禮的人呀!子貢就用《詩經》裡面形容君子的一句話應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說君子修德之恭,為文之美!孔子才說,可以與你探討詩了!告訴你以前的,你就能懂未來的。言下之意,詩用來言志的。告諸往而知來者。他也教育自己的兒子孔鯉,不讀詩,何以言?詩常常用來婉轉、文雅、隱晦地表達志向和意圖。

風花雪月誰不愛


二說,詩緣情而綺靡。這是後來的見解。以魏晉文學家陸機言論為範。詩就是用華麗的語言表達人的情感。不用言什麼志。像小杜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就是讚美自己的小情人,一到春天,我們總會脫口而出此句!何?言情之妥貼也!

風花雪月誰不愛


風花雪月誰不愛


大路 攝影

三說,詩以載道。就是說詩要表達一定的哲理、物事和智慧。以宋詩為最。比如朱熹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表面摹景,卻實在是說“理”。水清如許為何?是因為有源頭活水啊!做學問,做事情,要獲得源源不斷的收穫,就得保持源頭的清靜活潑。哲學家的詩,一出手就是道理。王陽明和朱熹都有非常美妙的說理詩,讀懂它們,一輩子受用。我只說一首陽明的《泛海》詩,感受一下“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尤其“夜靜海濤千萬裡”句,元氣充沛的意像,令人慷慨!一個人的厲害,首先是內心精神的厲害!你可以打倒我,但打不敗我!因為有內心那個信念的支持。詩的力量!

風花雪月誰不愛


風花雪月誰不愛


大路 攝影

哎,說好的風花雪月呢!都抖書袋說成“詩”的理論了!送一首美美的、春天裡的愛情詩,結束吧!願早春三月,你遇到那清揚婉兮的意中人!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風花雪月誰不愛


網絡

風花雪月誰不愛


網絡(感謝攝影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