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難道真的只有皇室才可以穿黃色衣服嗎?有何依據?

蒲公英的喁語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當年荊軻刺秦的時候,基本所以的影視劇和其他一系列的歷史圖片顯示的都是秦始皇身穿黑色的衣服。

所以說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古代的皇帝都是身穿黃色的衣服的,還有比秦朝更早的周朝,周朝的天子身穿的是紅色的龍袍。

真正的黃色的龍袍是出現在漢朝,那個時候的皇帝開始身穿黃色的龍袍,但是並沒有真正的流行起來。

真正就行起來的是漢朝以後的隋唐時期開始的,那個時候開始只能皇帝才能穿黃色的衣服。


笑看流年世態


在古代不是隻有皇室才穿黃色的衣服,而是隻有皇帝才能穿,也就是說黃色是皇帝的專用服色,象徵著神聖、權威和不容侵犯。因此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允許穿黃色的衣服。

那麼,是不是歷史上所有的皇帝都是穿黃色的衣服呢?不是每個朝代的君主都穿黃色的衣服,如在夏朝的時候,君主是穿黑色衣服。



商朝時君主是穿白色。

周朝君主穿紅色。

到春秋時,齊國流行紫色。

齊恆公是穿紫袍,據說曾導致當時齊國紫色絲織品價格暴漲。

秦國為了統治天下,按照五德循環的理論製造輿論,認為秦國在西方,屬水德,尚黑色,因此黑色是尊貴的顏色。

而漢高祖劉邦從南方起兵,最終登上皇位,困為南方屬火德,所以紅色又成為尊貴的顏色。


唐高祖武德年間下令臣民的衣服不得使用黃色,黃色才逐漸成為皇帝的專用顏色。
歷朝歷代官員官服因品級高低的不同,顏色也不相同。以明朝為例,文武官員一至四品都是緋紅色,五至七品是青色,八、九品則是綠色。


半個南山人


因為陰陽五行學說,各個朝代甚至每個朝代自身都有不同,秦尚水德,所以是黑色。 漢承秦制,西漢雖尚黃,但還是以秦黑為最高色,皇帝穿黑色,大臣穿黃色,士兵也是黃色,旗幟用黃色黑字,漢武大帝弄錯了,變成了紅色,東漢才用紅色!一直到隋唐起,黃色才變成專用色。


聚焦世界熱點


是的,黃色代表土地,疆土,只有皇帝才能擁有


靜聽歷史的聲音


《野客叢書·禁用黃》中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唐高祖李淵除了禁止天下臣民穿黃色衣服,並規定了其他官員的服色:三品以上為紫,四品五品為朱,六品七品為綠,八品九品為青。

從此黃袍成為皇帝專用之服,這條規定在唐以後歷代都承襲了下來,一直到清朝滅亡。

有兩個例外:一是和尚可以穿著黃色僧服;二就是在清朝的時候,皇帝御賜的黃馬褂及大內侍衛外,其餘人嚴禁穿黃色衣服。

黃色衣服又分為明黃色、明黃色和金黃色三種,我們以清朝來舉例:

明黃色在清朝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可以穿著明黃色朝服,即便是僅僅低皇后一級的皇貴妃也不行。

杏黃色只有皇太子及皇太子的嫡福晉朝服可以使用。

金黃色朝服使用的範圍就相對廣一些了,清王朝規定,皇子在沒有封爵之前是可以穿著金黃色朝服的。但是,在封爵之後,則必須按照爵位等級穿著朝服,不能再隨意穿著金黃色朝服。

所以,在古代真的只有皇室才可以穿黃色衣服。


大江侃歷史


在封建社會,皇帝為了更好的統治國家,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不同的等級也有不同的標準,這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比如居住房子的樣式、工作種類等等,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服裝。在古代,服裝也是等級制度的一個體現,不同等級的人是要穿不同種類衣服的,絕對不能越級。

要分辨服裝的等級,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入手:第一是材質,在古代,貧民百姓是沒有資格穿綾羅綢緞的,只能穿粗布麻衣,皇室宗親、達官顯貴可以身著錦帛,所以說,古代的平民百姓又被稱為“布衣”;第二是顏色,上古時期,人們的衣服以黑白為主色,黃色為貴色。後來,黃色逐漸變成了皇家專屬,只有皇室才能身著黃色衣服,尤其是龍袍,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穿。而“白衣”、“烏衣”都是身份地位比較低的人所能穿的服飾,因為白色和黑色最為簡單,無法代表顯貴的身份。

除了日常的服裝有等級的限制,古代官員的朝服同樣限制嚴格。首先不同級別官員朝服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青綠色官服通常是六品以下的官員,紫紅色的官服,通常是五品以上官員穿的。其次,官服上的紋飾也是體現官員等級的又一個重要標誌。皇帝的龍袍上面繡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水草、火、粉米、黼、黻,取九五之尊之意,這是最高等級的紋飾。在明清朝廷上,官員的品級也可以通過紋飾來分辨。

文官儒雅嫻靜,官服一律用鳥類來區別等級高低,以彰顯其鮮的。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鸕鷀,七品鷺鷥,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勇武剽悍,威風凜凜,以猛獸為官服補子圖案,以彰顯其威儀。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子,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在封建時代,人們在社會地位中的等級關係,在服裝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統治者也是藉此來宣揚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


唐明國亮


黃色是古代皇室獨有的顏色,上到高官下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權利使用。

有學者推論,“黃帝”中的“帝”可能就是“土地”的“地”,“黃帝”就是黃色的土地之意。滋養人類的土地是黃色,人們在土地上播種後收穫的糧食也是黃色。黃色的色彩明亮,黃色見證了人們生生不息奮鬥的生活,蘊涵著人們樂觀向上的心態。並且,從膚色上,中國人又被稱為“黃種人”。因此人們將大地供奉為神,以黃色為貴,將黃色視為民族的色彩、民族精神的象徵。據《周易》中記載,五行學說的象徵對應體系也將黃色定為中央之土,對應黃帝。黃色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正色”。

人們將中央色的黃色賦予中央集權的象徵。在封建社會中,黃色還逐漸演化為君權的象徵,成了皇家的御用顏色。象徵中國靈魂的龍也被賦予了黃色的外表,並且只能出現在皇帝的服飾中。大約從隋朝起,黃袍就成了只有帝王才能穿的服裝黃榜”則專指皇帝的詔書。皇帝走過的路被稱為黃道。皇宮的城牆、建築以及皇帝用的陶瓷器具也都是以黃色為主要的裝飾色。中華民族歷來有崇尚黃色的傳統。


冷笑人1990


在唐高祖之前的任何朝代對衣著顏色是沒有限制的。

從唐高祖李淵時開始,規定除皇帝外(不是皇室),其他人不可以穿黃色衣服,這個黃色是杏黃色(也有叫赤黃色的),因為杏黃色是所有黃色中顯得最高貴、富貴的。就連皇太子在平時也不可以穿杏黃色衣服。注意,這裡提到的是杏黃色,不是所有的黃色,除皇帝外的其他人不允許穿的黃色指的是杏黃色或者是和杏黃色相近黃色,這類黃色是不允許除皇帝以外的人穿的,但是像淺黃色這樣和杏黃色很好區分的黃色是不限制的,各階層都可以穿。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時,他的屬下把黃袍披在他身上,擁戴他為皇帝,這也是黃袍加身的由來,後來人們對黃色更注意了,黃色袍子穿在身上是要當皇帝,為了避免麻煩,不管什麼黃,只要是黃色就不穿也不用了。但不管是哪個朝代,對僧人穿黃色都沒有限制,不過僧人穿的黃色多為明黃色或土黃色。

直到清朝,對穿著黃色有所放寬,皇子可以穿明黃色或金黃色的衣服,皇帝的御林軍穿的是黃色的衣服,還有女子包括民間女子也可以穿黃色的衣服,包括和皇帝穿的杏黃色顏色接近的黃色,但男人不允許穿,除非立功皇帝賜給的黃馬褂可以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