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育兒'天坑',細數你家踩中了幾個

大家好,我是空媽。


最近20多歲的小李剛生下了寶寶,在所有人都為新生命的到來,感到幸福無比的時候,小李漸漸發現了,自己跟婆婆之間的很多'矛盾'都在隱隱的抬頭,而這裡的絕大部分事由,都是跟照顧寶寶的日常生活小事有關。

比如:婆婆在孩子一生下來,就跟小李說,寶寶要擠乳頭哦,不然的話以後可能會'沒奶'的(小李生的是個女寶寶);或者小孩子剛生下來,就要時不時捏捏鼻子,這樣將來長大了鼻樑高挺又好看…………這樣的言論,一直持續到孩子四個多月大的時候,婆婆又提出來了,寶寶平時太瘦,吃得又少,可以早點兒'開口'喂點米糊糊加雞蛋黃,這樣孩子喜歡吃又有營養。

搞得小李非常被動,一方面確實老人家盡心盡力地幫忙帶孩子,確實很辛苦,但是很多時候,婆婆提出來的傳統'育兒觀念',簡直就是目前流行的'育兒避坑指南'裡面的經典案例。

其實我們在生活當中,尤其是很多新手的爸媽,在撫養寶寶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接觸到這種老一代的傳統育兒'天坑',那麼有哪些是我們需要了解,並且堅決杜絕的呢?


傳統育兒'天坑',細數你家踩中了幾個


1、給孩子擠乳頭


關於給寶寶擠乳頭這個傳統,也不知道是如何流傳開來的,但據空媽瞭解,好像有這種觀念的老人,還不在少數,並且因為給寶寶擠乳頭,是需要在孩子剛出生幾天就做的,所以很多家長都是在沒反應過來的,或者來不及阻止的情況下,就發現老人已經'著手實施'了。

小李的寶寶,就是在從醫院回家的頭幾天,有一次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婆婆就準備'動手',幸虧當時小李在一旁才及時制止了下來。

其實擠乳頭這個事情,對寶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新生寶寶的皮膚都非常的嬌嫩,如果力道或者衛生做得不好,是非常容易誘發感染的,而且新生寶寶一旦發生感染,情況都是比較危險的。


傳統育兒'天坑',細數你家踩中了幾個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擠乳頭這個事情,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起到任何幫助作用,所以各位家長千萬一定要知曉,並且堅決杜絕。

另外類似於給孩子捏鼻子、綁腿這些做法,也是除了可能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之外,沒有任何幫助的。


2、不要給寶寶把尿


這個傳統也是很多老人堅持延續得比較廣泛的一個,可能是因為以前生活條件的影響,總有老人覺得寶寶就理所應當地該把屎把尿,這樣不僅節約了尿不溼的開銷,還能夠從小就鍛鍊寶寶,有意識地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排尿排便。

其實寶寶在小的時候,也就是幾個月的寶寶,是完全不可能形成這種意識的,因為ta們的身體各項系統,都還處在發育當中,根本就無法控制排便意識。


傳統育兒'天坑',細數你家踩中了幾個

我們目前比較推薦的訓練孩子自主如廁的建議,也是至少都在寶寶1歲之後,再開始訓練,而且其實真正效果最好的,是要到寶寶2歲左右。

所以1歲以內的寶寶,我們應該遵從孩子的本能發育,不要刻意去給孩子把尿,如果怕孩子出現紅屁股的風險,平時注意及時更換尿不溼就好了。

而且已經有相關的參考數據顯示,從小進行把尿訓練的寶寶,ta們夜間遺尿的概率甚至會更大,甚至還容易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出現。

所以這個傳統的育兒深坑,也是需要我們年輕父母瞭解,並且堅決拒絕的。


3、寶寶吃得越胖越好


很多老年人至今仍有這樣的觀念,就是寶寶就是要越胖越好,越胖越健康,其實這是一個特別片面的錯誤認識。

更糟糕的是,很多老人為了'實現'這個願景,而不斷、大量地給寶寶餵食過量食物,導致了目前很多兒童都存在營養過剩的肥胖現象。


傳統育兒'天坑',細數你家踩中了幾個


其實營養過剩的體質,對於寶寶來說,比營養不良更加糟糕。在幼年就出現過胖的體質,很可能增加在成年之後患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

而且過胖的兒童絕大多數,都會因為長期飲食過量,缺少鍛鍊,而抵抗力較弱,非常容易患病。

所以孩子健康,跟胖瘦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很多時候偏瘦的寶寶,反而會更比胖的寶寶更加健康,我們一定要從這種錯誤的傳統觀念中,轉變過來,注意控制孩子每天的飲食攝入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才是孩子們飲食應該滿足的基本要求。


傳統育兒'天坑',細數你家踩中了幾個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